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回答了一位初信基督教的姊妹关于在丧礼中是否应该向死者鞠躬的疑惑。文章指出,丧礼中的鞠躬是一种礼仪,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属的安慰,不符合圣经对拜偶像的界定。基督徒在遵守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可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礼仪,寻求和谐的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解答了基督徒在丧礼中是否应向死者鞠躬的问题。
文章指出基督徒在面对非基督徒逝者的丧礼时,应怎样处理自己的信仰与传统礼仪之间的矛盾,给出了建议性的答案。
关键观点2: 文章中强调了宽容、等待和尊重的态度。
对于还未认识真神的亲友所做的不合我们信仰的活动,信徒不能粗暴干预,要心怀宽容、等待和尊重。
关键观点3: 文章对丧礼中的鞠躬进行了定义和解释。
文章指出丧礼中的鞠躬是一种普遍性的不具特征的礼仪,不是任何教派的礼仪,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属的安慰。
关键观点4: 文章引用了耶稣接受洗礼的例子来说明基督徒应尊重传统文化和正常交往礼仪。
文章认为信仰是深入生活的,不是与世隔绝的,基督徒可以在非原则性的礼仪上认同传统的规矩。
正文
![EypjhpGc6EGW8J79Wz7I-Q==.jp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gpvHFJXeecQNwB5qstjVvFicvFyxKT5HHIFGxH5lIUyfRC0Inz7DMba7iaeI7ytUwIEw9DfPY5hcvxnsp0JIJoIA/0)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彼得前书 5:7
我在教会礼拜时,被教导说不可向一切有形的人或物跪拜,也不可向死者鞠躬,可是农村里我的亲戚中少有人信主,在丧礼时家人要求我向死者鞠躬,我当怎么办? 一位初信的姊妹 [答]姊妹好!你的问题也是不少信徒的问题,值得讨论。 首先,尽管中国文化中有“死者为大”的观念,但我们基督徒参加追思礼拜或安息礼拜的中心是神而非死者,这在全家信主的基督徒家庭举行丧礼时没有问题;关键是我们不少信徒去参加非基督徒逝者的丧礼,甚至对方其他亲友有迷信或其他不合基督徒信仰习惯的活动时,对于基督徒每每会产生内心的挣扎或疑惑。可是你也要注意,尽管我们很盼望每个人都能明白真理,可是在他们还没有认识真神之前,对于他们所做的一些不合我们信仰的活动,信徒也不能粗暴地干预,要心怀宽容、等待和尊重。但是,对你自己,要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你的信仰选择以及你不能与他们一起参与某些活动(如烧香、烧纸钱等)的原因,请他们尊重与理解。总之,若是可能,要尽力与人和睦。 其次,对于向逝者鞠躬一事,则应当作一些分析。 圣经中的确有明确教导,基督徒不可以拜偶像。但问题是什么是偶像?在丧礼中向逝者鞠躬是拜偶像吗?请问你会将逝者当成神吗?你会认为此人具有赐福降灾的能力吗?你会对他进行膜拜祈求或有什么企望吗?如果没有,那就不是拜偶像! 通常这里所提的向逝者鞠躬敬礼,是一种普遍性的不具特征的礼仪,不是任何教派的礼仪。为什么说它没有特征呢?因为任何人之间都可以互相敬礼问好。特别是日本人更是将鞠躬敬礼这一礼节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这种礼仪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比如晚辈向长辈、学生向老师、下级向上级鞠躬,都表示一种礼节。在中国,在葬礼中也有向死者鞠躬的传统,这同样是代表对死者的敬礼和尊重。 固然信主之后,基督徒当在许多事上“分别为圣”,但这不等于我们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继而脱离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正常的交往礼仪。我们的信仰是深入生活的信仰,不是与世隔绝的。你看,当年耶稣也要“尽诸般的义(或作‘礼’)”(参太3:15),去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本来上帝的独生子何必要去接受人间悔改的洗礼?但耶稣屈尊降卑,尊重犹太人的习惯,在非原则性的礼仪(即不违背基本信仰)上认同传统的规矩。 所以,既然丧礼中的鞠躬是一种礼仪,是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属的安慰,那么它就不符合圣经对“拜偶像”这个概念的界定。对基督徒来说,丧礼中的鞠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原则性的礼仪,我们完全可以“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参林前9:22),以适应不同的福音对象,寻求和谐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