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除了DeepSeek,这个AI工具做的PPT ... ·  昨天  
曹将  ·  分享最近的小启发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红配绿丑吗?看完这套新能源PPT,我沉默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为这位领导点赞!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8-01-23 23:12

正文

文章开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是知识星球里一个朋友分享的,上面两行字非常突出:


遇到问题先想好三个解决方案再敲门!

说实话,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索取我的答案前,先说出你的想法。

为什么大家会有共鸣?


我们假设两个场景:

  1. 小明,明天想吃什么?

  2. 小明,明天想吃烤串还是肉夹馍?

如果我是小明,会明显感觉到第二个问题更好回答。

为什么?

(一)选择题的好处是减少决策时间

情况一:直接决策。

经对方一提,奥对,好久没撸串了,那明天就去吃吧!马上决定。

情况二:引导思考。

小明觉得两个都不想吃,那就顺着撸串和肉夹馍想,要不就去旁边的兰州拉面吧!

你看,选择题就是给出一个靶子,对方有了大致方向,便知道往什么方向射击了。


(二)一个经典理论:锚定效应

我们做个延伸。

如果一个人找小明做个视频,问小明报价。

这时候小明说:5 万!

那么对方要么走人,要么就开始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一般会围绕这个价格进行。

可能最后敲定的就是 4 万。

这就是报价的艺术。

这种行为模式可用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来解释: 锚定效应

它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无论是先给方案,还是报价,本质上都是提供一个信息,让对方围绕它来做决策。


(三)再说两个朋友的故事


准备方案之于个人,也十分重要,我们来看两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 A:

因为工作内容没有成长,于是去找领导谈职业发展,领导说准备明年给他加薪,然后他开心地回来了。


后来仔细一想,目的不是这个啊!可是又不好意思再去敲门,悔恨当初没做好准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