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东
研究方向:
妇科肿瘤发生机制与免疫微环境;女性肿瘤耐药与药物修饰增敏;女性肿瘤消融治疗与敏感材料研发。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美国俄亥俄州James肿瘤医院访问学者。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工匠。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学科创新基地负责人,上海市卫健委女性肿瘤生殖重点专科负责人,上海市妇科肿瘤技术工匠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妇幼分中心负责人。获颁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沪上名医、上海市第四届仁心医师及十大医学贡献专家等。
从事妇科肿瘤与相关生殖的医工交叉研究,擅长妇科微创手术,每年主刀及指导团队医生手术1000多例;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港澳台合作项目及市科委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Funct. Mater.,ACS Nano,Adv. Sci., Chem. Eng. J.,Small,Clin. Transl. Med.,BMC medicine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著作15部,主编《妇产科应用解剖与手术技巧》第1、2版,主编手术光盘: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人卫音像出版社2020);授权专利7项;并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医学科技成果推广奖及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担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分会主委、全国避孕与妇产科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委等;《医学参考报》妇产科副主编;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常委;中国优生科学杂志常委;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CMJ及FOOD BIOENGINEERING等编委。
许泓
研究方向:
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与衰老的机制;生殖内分泌与生育力保护的临床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留学博士,现任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荣获第三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提名奖,担任上海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女性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内异症协会(WES)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同时担任《上海医学》《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等杂志常务编委,并受邀为多本SCI期刊编委。
重点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与衰老机制,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相关不孕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利用多组学技术(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学等)解析生殖系统发育、衰老及病理变化的关键分子机制,探索内异症致生育力下降和影响内膜容受性等相关机制。通过动物模型深入验证关键分子的作用,结合临床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女性生殖健康提供精准的诊疗方案。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5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SCI源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获得专利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全国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6项省部级奖项,参编中英文教材、专著7本,参编专家共识和指南4项。
王彦林
研究方向:
胎儿宫内诊疗;胎儿发育异常与出生缺陷;遗传性疾病产前筛查诊断及宫内干预;双胎相关母儿并发症;sFGR发病机制与胎盘研究。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副院长,产前诊断中心&胎儿医学科学科带头人,
香港大学
玛丽医院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
儿童医学中心
访问学者。
担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胎儿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罕见病专委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医学遗传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产前诊断技术质控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秘书长,上海市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分会秘书,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组围产分会委员。
作为国内首批全面培养的多学科交融的母胎医学专家,
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
30
年,致力于孕产妇及胎儿全程守护并带领团队走在行业前列。
擅长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胎儿发育异常、高危妊娠及复杂性双胎全程管理及诊治。建立了国妇婴胎儿医学科,是上海交通大学胎儿发育异常临床重点专科,打通出生缺陷全链条技术管理瓶颈,应用新技术拓展了产前诊断的外延及内涵,建立了全国首批出生缺陷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在国内率先应用先进胎儿宫内治疗技术挽救了三百多个宫内濒临死亡的胎儿。获国
妇婴首届
“
仁心仁术
”
医师奖,上海女医师协会评选为
“
最美女医师
”
提名奖,上海市
2022
年度
“
最美退役军人
”
,并
当选为
第
16
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主持在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近年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linical Chemistry、AM J OBSTET GYNECOL,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
023
年医学顶刊新英格兰杂志发表新冠病毒可能与胎儿内脏异位之间的关系,引起世界同行关注。同时针对人群高携带率、高致死率的遗传病脊肌萎缩症(SMA),应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大大降低了其人群孕前筛查漏诊的风险,并在检测技术行业顶刊杂志临床化学发表(2023 C
C
)。针对“产科之王”的双胎妊娠管理中,提出“类糖尿病管理”,大大降低了妊娠并发症,建立了双胎生长曲线,精准发现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并发现妊娠严重并发症子痫前期可在孕早期即可通过双胎头臀长差异提早预警,并在妇产科顶刊美国妇产科杂志发表(2023
AJ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