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家显然做梦都想C端用户有这种的心智。//
@围棋投研
:有种感觉,以后宁德电芯+华为脑芯,会成为一种让人放心的配置组合,在这基础上,叠加各家主机厂特征,就能诞生出满足各种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至少华为系会成为制衡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的一派,而宁德可能受众面更广。
接上一个帖,聊一聊“CATL Inside”和“Huawei Inside”背后的产业逻辑:
01 大摩研报标题里的“CATL Inside”,是借鉴“Intel Inside”这一著名的Slogan,华为也有类似的,两家都希望把这一Slogan做成品牌,让客户在发布会上高调宣传,甚至把logo直接印在车上。
02 “Intel Inside”有一众效仿者,背后的算盘是共同的:核心部件商跨过整机厂商,直接占领用户心智,形成强势品牌,最终获得对整机商的话语权和议价权,实现更超额的利润。
03 算盘谁都会打,但能否成功,取决于核心部件商在产业链上的地位:要么实现了垄断或者准垄断,几乎没有替代方案;要么核心部件技术高速迭代,研发或商业门槛巨高,整机商只能抱大腿。
04 这一点在PC机产业体现的淋漓尽致:众所周知,PC机的利润在核心部件厂,而不在整机厂——做操作系统的、做CPU的、做内存的、做显卡的……利润都远高于联想/惠普,甚至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硬盘,西部数据的市值都比联想大。
05 所以在PC/笔电厂家的宣传文案上,塞满了各种直接或者变相的“xxx inside”:新机型用了谁家最新的CPU、谁家最新的显卡、预装的是什么版本的操作系统……用户看重的就是这些。
06 现在不少电动车发布会,也有类似的苗头:整车厂在宣传自家产品优点的同时,不得不去着重强调新车搭载了8295、麒麟电池、Orin板卡、鸿蒙智驾……如图。没办法,用户关注的也是这些。
07 以前燃油车会特意强调供应商吗?轮胎?变速箱?我印象中只记得奔驰的AMG发动机,但AMG是奔驰控股的,两家公司是一家。有知道类似栗子的同学可以补充一下。
08 所以,目前电动车成本里最大的两项——电池和智驾,目前都有些“xxx inside”的倾向,即供应商不但强势,而且还占据了C端用户心智。如果未来这种情况持续,整车厂的利润肯定要被抽走很大一部分。
01 大摩研报标题里的“CATL Inside”,是借鉴“Intel Inside”这一著名的Slogan,华为也有类似的,两家都希望把这一Slogan做成品牌,让客户在发布会上高调宣传,甚至把logo直接印在车上。
02 “Intel Inside”有一众效仿者,背后的算盘是共同的:核心部件商跨过整机厂商,直接占领用户心智,形成强势品牌,最终获得对整机商的话语权和议价权,实现更超额的利润。
03 算盘谁都会打,但能否成功,取决于核心部件商在产业链上的地位:要么实现了垄断或者准垄断,几乎没有替代方案;要么核心部件技术高速迭代,研发或商业门槛巨高,整机商只能抱大腿。
04 这一点在PC机产业体现的淋漓尽致:众所周知,PC机的利润在核心部件厂,而不在整机厂——做操作系统的、做CPU的、做内存的、做显卡的……利润都远高于联想/惠普,甚至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硬盘,西部数据的市值都比联想大。
05 所以在PC/笔电厂家的宣传文案上,塞满了各种直接或者变相的“xxx inside”:新机型用了谁家最新的CPU、谁家最新的显卡、预装的是什么版本的操作系统……用户看重的就是这些。
06 现在不少电动车发布会,也有类似的苗头:整车厂在宣传自家产品优点的同时,不得不去着重强调新车搭载了8295、麒麟电池、Orin板卡、鸿蒙智驾……如图。没办法,用户关注的也是这些。
07 以前燃油车会特意强调供应商吗?轮胎?变速箱?我印象中只记得奔驰的AMG发动机,但AMG是奔驰控股的,两家公司是一家。有知道类似栗子的同学可以补充一下。
08 所以,目前电动车成本里最大的两项——电池和智驾,目前都有些“xxx inside”的倾向,即供应商不但强势,而且还占据了C端用户心智。如果未来这种情况持续,整车厂的利润肯定要被抽走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