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芯世相
每周一老司机原创干货长文分享!每天上午8点买卖芯片交易信息发布,芯闻分享!不能帮赚钱的芯闻都是耍流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筹建! ·  13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OpenAI,放大招!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超2万亿巨头,最新曝光!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黄金、白银股逆市大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芯世相

做对三件事,再也不瞎忙

芯世相  · 公众号  ·  · 2017-10-17 07:59

正文


前阵子看几篇文章,一个是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当初搞电动车的思路,“第一性原理”,他是这么思考的:电动车之所以不普及,是因为汽车电池组太贵,达到了每千瓦时600美金,所以没法和汽油车竞争。


但是电池为何这么贵呢?这玩意儿无非就是由钴、镍、铝、碳等常见工业原料组成的,他特地去查询了一下伦敦金属交易所这些工业原料的价格,发现实际上没哪个国家或企业能垄断这种大宗商品,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这些东西,谁来买价格也都不会离谱——重点来了,马斯克说——那比拼的就是技术领域喽,这是公平竞争的领域,我将谁都不怕——接下来他计算结果是,理想状态,他能把每千瓦时最终降到80美金,这种成本结构,将轻易打败汽油车。


还有一个是,前阿里巴巴CEO卫哲之前投资了中国最有意思的一个移动互联网跟车相关的 APP,各位手机里面应该绝大部分装的是它——查规章。通过这个APP拿到了用户的驾照,行驶证,车牌号,也就知道了用户开的车的牌子,型号,哪年买的,有没有、有多少违章记录。他投资了这个公司3年一分钱收入没有,后来卖掉的时候利润将近1个亿。


怎么来的?他们没有简单的去买卖信息,而是去做精准化的推送:把用户邀请去 4S 店体验,用户现在是开宝马的,绝对不会再让体验本田。而是给开宝马 3 的推荐宝马 5,推荐奔驰 C。卫哲认为,这是因为他分析清楚了整个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并卡住了很好的价值链顶端。



这种“回到原点”思考的模式,对我们有巨大启发,来看看我们行业:


从上世纪半导体发明以来,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直接推动着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我们一共经历着3个完整的发展周期,目前正在进入第4个提升周期。

第一个周期 ,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从第一个半导体器件、第一个集成电路发明以来,下游需求推动的力量是PC电脑、大型机等,随后进入稳定期。 这一时期,全球半导体销售产值从5亿美金到首次突破1000亿美金大关。


第二个周期 ,2000年到2008年,下游需求推动的力量是笔记本、无线2G/3G通讯以及家电等,随后进入稳定期,在这一阶段,全球半导体销售产值从1750亿美金增长到2550亿美金,增长了45.5%, 这一时期,全球半导体销售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美金大关。


第三个周期 ,2010年到2014年,下游需求推动的力量是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随后进入稳定期,在这一时期,全球半导体销售产值从2180亿美金增长到3330亿美金,增长了52.5%, 这一时期,全球半导体销售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美金大关。


第四个周期 ,2017-2020年,下游需求的推动力量是汽车、工业、物联网、5G通讯等,我们预计2017年全球半导体销售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美金,我们预计, 这一时期,全球半导体销售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金大关。


那咱们电子元器件行业,最重要三件事分别是啥?

又拿出这张图来说事


最上游的原厂


技术 肯定是重头戏。

然后呢?我觉得是 渠道。

大原厂的销售代理渠道遍布全球。就算新兴的半导体原厂,也几乎没有不需要依赖代理和渠道去打市场的。

再然后呢?应该是 资本 了!

半导体行业投资高度专业,回报周期长,项目风险大,产品市场变化快,初创型半导体公司无法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快速长大。但好在国家大力推动,芯片国产化趋势的引领下,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亦逐渐升温,并成为资本市场内的热点领域。

技术起家,渠道变现,没有资本的支持,大概根本看不到开花的那天吧。



代理商

上游是不是够多够强 算一个

双A,世平,文晔,科通……哪个不是几十,上百条代理线,抓几条核心的动辄几十亿销售规模的大线,才能把体量撑得足够大。

资金成本 算一个

做终端,账期备货VMI是永远逃不掉的话题。是美国的资金成本?还是中国的资金成本?是上市企业的资本成本?还是民间的资金成本?也基本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

某北美老牌,一言不合就甩账期,但毛利率一条红线永不变,年化收益率远超各大P2P。拿了钱会乱花,拿了货要么卖掉要么用掉,风控好做,又做得好,最近MLCC一缺,又各种杀猪价,你说这是哪家?

数据!数据!数据!

上千万的型号,上百万的终端,没有大量的数据基础,这盘怎么操?



到次终端呢?


次终端就是客户主要为终端的贸易商,这个号的很多朋友可能都是次终端,遍布全国,围绕在各大中小终端周围。说实话,稳定地服务好几家终端,日子就可以过得非常不错了。那,次终端最重要的三件事又是什么?

客户关系

次终端基本没有代理线,能做好客户,关系层面的因素几乎起了决定性因素。

激励机制

次终端其实有点两头不靠,生意的达成相对更依赖业务人员的个人能力,那么问题来了:

  • 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如何激发?

  • 如何留住业绩优秀的业务人员?

  • 甚至如何让业务人员把生意放在公司里?

    ……

君不见,全球次终端数也数不清,做出规模的又有几家?

最后,我想依然是 资金成本 ,做终端就要放账。消费类是大头,但是本土次终端又有几个做得起消费类终端的?光账都放不起。CPU一单动不动上百万美金,几个月账期。

对了,今年全球第一大次终端销售额已经破纪录稳过了 10亿美金 。哪家?人家CPU,内存,SSD是大头,人家金主在美国搞能源的。人家一年的资金成本比你一个月还低,怎么比?

次终端,往往靠几个关系好的客户起家,然后招人扩大,人来人往,初期的本钱越滚越大,到最后,有多少钱,什么成本的钱。一定是企业规模的天花板。


另一种贸易商,囤货商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