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吴志和
【友情提醒:这是原创文章,因为发表过类似版本,所以本次不能用“原创”功能。阅读本文文字需要5分钟左右。】
最近,驻马店一女子在斑马线被二次碾压死亡的事故。请参见一下视频(惨不忍睹):(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
【按语:从视频上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冷漠已经比大象、大猩猩、某些鸟类还要严重,退化到了不可思议的禽兽不如的程度,毫无人间亲情可言。
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实所有的观点都忽视了一个本质,人们如何对待“瞬间亲情”。
有的学者说,开车的应该减速,遵守交规。其本质是开车者应该有“瞬间亲情”,不要伤及斑马线上的瞬间亲人(假如你开车路过女孩身旁,突然疾病发作,可能还需要这个女孩来帮助你呢!);
有的学者说,虽然有斑马线,但在斑马线上也要小心。其本质也是这个女孩应该对开车的有“瞬间亲情”,不给开车者添麻烦,等完全没车了再通过(万一开车者视线不太好,或者紧急刹车翻车了呢?);
有的学者说,不该有南京彭宇案的判决。彭宇案本质也是那位起诉的老太婆和家人不懂“瞬间亲情”,法官也不明白“瞬间亲情”的重要性,才会有如此荒唐的判决,导致全社会“瞬间亲情”的崩溃(附文里面有论述)。
最最本质的是政府、社会和全民都忽略了像聂圣哲这样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存在。聂圣哲认认真真剖析社会、解读人性,苦口婆心的一次次提出思想,可惜没有多少人重视。他们开口即:……尼采、康德、叔本华、老子、孔子、朱熹、王阳明……就是只字不提解决当下问题的聂子,或圣哲先生。
聂圣哲提出了:……工匠精神、中国精造、养活教育思想、瞬间亲情论、职位学历最低配置原理……这些都是足已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思想成果,必将对中国或世界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你不服?那也是没关系。因为,“服或不服”与一个人的智慧、阅历和知识是有关系的。】
附文——
“瞬间亲情论”简述
我一直在思考现代社会亲情的界定。
因为社会的飞速变化——交通工具,通讯方式,工作与生活方式……都有了彻底的改变。如果还用传统亲情来定义一切条件下的亲情,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如何定义不同时间与场合下的亲情呢?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灾,使我的“瞬间亲情论”这一崭新的社会伦理学说,得以初步完善。
事情还得从我一次从美国回中国的航班上说起。
我因为有家族遗传的心脏病,所以乘飞机时特别小心,尤其是长途飞行。
记得我那次乘的是美国的AA航空公司的航班。起飞后,我告诉空姐,如果我的头一歪,就撬开我的嘴,把我裤子左边口袋里的救心丸拿出10粒塞入我嘴里。
空姐是个美国人,真是太认真了(也许怕我死在飞机上)。只要有空,就来看看我。后来,我睡着了,这位负责任的空姐还经常来看看,为了判断睡着的我是否有问题,每次就把她的手放在我的鼻子前面,检查一下我的呼吸是否正常,经常把我搞醒。我虽然觉得很烦,但心里还是很温暖。每次被弄醒,我旁边的那位旅客,无奈的对我笑笑(可能他也是被吵醒的)。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感觉到,我纵然有家人和挚友,但人在途中,一旦有闪失,只有身边的人才能第一时间来帮助你。
2008汶川大地震发生,有一件事情催熟了我的“瞬间亲情论”的完善。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幢楼的一楼里有三桌人在打麻将。突然发生了地震。这幢房子直线下沉。于是这些打麻将的人就开始自我分工,最会持家的女人管剩下的水和食品还有蜡烛(蜡烛是四川有些地方打麻将的标配)。
有力气就整理断垣残壁,防止余震再伤害人;有的就轮流想办法传递埋在地下的生命迹象信息……连点蜡烛都注意了氧气的消耗量。无论多能吃的汉子,在这个女管家面前每天只有一小勺救命食……就这样坚持了7天,后被救灾的人员救出。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些人居然后来难舍难分,据说,到现在他们还经常聚会。
秘鲁一家什么矿的一次矿难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
这就大大增加了我提出“瞬间亲情论”的信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你身边的人就是你遇到意外时最能帮助你的人,是您这一瞬间最亲的人。此时,他们比你的妻子、丈夫、父母……所有的家人都重要。
任何时候都要善待你身边的人,因为他们就是你这一瞬间的亲人——这就是“瞬间亲情论”的核心价值。
2010年以后,我就在不同的场合不断解释、推广、贩卖我的“瞬间亲情论”。有些有心的人就记住了并付诸实践。
这些践行“瞬间亲情论”的朋友们反馈回来的讯息是令人鼓舞的,有许多还超出了我的期待。现在,就挑几件来说说——
有个国字号的公司董事长在乘动车时坐的是商务座,以前,像这种情况,他是不会和别人打招呼的。那次,他刚听过我的“瞬间亲情论”讲座,好奇的想试一试我有没有胡说。坐定以后,就和商务座的几个邻座打了招呼。然后,他就把座椅子放平睡大觉了。这位老总醒来后,发现衣领上粘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先生好!我提前下车了,您的手机滑落在椅子下面,千万不要按椅子的按钮,因为椅子复位时极有可能把手机碾碎,你可以请列车服务员帮助取出手机……这位董事长极为感动,当时还把这张字条的照片用微信发给我,在微信中连说:“瞬间亲情论”好好好!
还有一位我的朋友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几年前去武汉讲课。乘飞机时,为了检验我的“瞬间亲情论”是否有效,就与邻座的几位热情打招呼还递了名片。因为赶时间,下飞机时,才发现自己在飞机上用笔记本改学生论文时用的一个小硬盘忘记在座位上了。人又不允许回到飞机上,他非常着急。更不巧的是,这个小硬盘里有不少重要资料,连这次讲课的最后完整版的课件也在这个小硬盘里。他问失物招领处要多少时间才能找到他遗失的硬盘,招领处工作人员回答说,一是要看打扫清洁的能否发现这个小硬盘;二是就算发现了这个小硬盘,最早也要到下午下班之前才有可能拿到……正当他茫然的时候。手机响了,一个女孩的声音,问他是不是小硬盘搞丢了?他说是的。对方说,她就是坐在教授邻座的女子,稍等就来把硬盘交给他……
践行“瞬间亲情论”引起或派生出人与人之间关系转变的故事还很多:有大学宿舍因此改善了同室关系的,有同办公室的死对头和好了的,有同事轮流去同一学校接送孩子的,还有在医院住院的邻床之间护理的亲人守夜时轮流休息的……
“瞬间亲情”把道德与人的内在情感活动联系起来。这种内在情感也许与人性的善恶无关,也可能与有无良知无关,当然更与预期的目标无关。有关的只是瞬间情感。所谓瞬间,说明这种情感并非永恒,也无需永恒。这种亲情甚至有“应酬”的成份,但呈现出来的确实类似亲情,它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随时对亲情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人们相互自我情感满足的需要。这种需要必须经过培育才能形成社会默契。
“瞬间亲情”是一种自我约束、自发互助的默契。这个“默契”的培育最好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瞬间亲情”,始于“逢场作戏”之形,行于“相互配合”之中,最后达到“互助互利”之状态。充满“瞬间亲情”的社会,才能完全走出“互害”,告别“互害”,渐渐达到人们的社会行为总是在“互利”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瞬间亲情论”已被我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与践行。每次践行结果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即会发生一些本质的变化。
“瞬间亲情论”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问题的分析):
如果有一个人开车把你撞了,你受了伤,但这个肇事司机紧接着把你送进医院救治。你应该把这个过程分成两段,第一段TA肇事了,是过失与过错;第二段,TA没有把你抛弃,自己逃离,TA是离你最近的亲人,立即把你送进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没有错过你的最佳抢救时机……这第二段的法律责任暂且不论,但从“瞬间亲情论”的角度来看,TA作为你的瞬间亲人是称职的,也是值得赞许的,你说呢?
——你完全可以在一次旅途中检验一下“瞬间亲情论”是否有效,然后再在本文留言。
点击:聂圣哲:亲爱的朋友,我真的需要您的帮助
收听我,您会更快乐——
公众号:sage9991999
欢迎转发、转载,转载时无须征得作者授权。
留言每次只能显示100条,会不断更新,有时不够及时,敬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