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城市的地得
贫道时常无话可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花屏手机玩音游,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全网最潮的男生,都在偷偷玩这个?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骨折后骨头是怎么一点点修复好的? ·  4 天前  
哔哩哔哩  ·  59年大爷逃离养老院的一天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城市的地得

史铁生迟子建进入全民阅读期:当算法与文学相遇

城市的地得  · 公众号  ·  · 2024-07-22 18:00

正文

很难想象,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能有人愿意办一场读史铁生的活动。20年前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去地坛书市,都没有多少人买《我与地坛》。

在地坛附近的雍和宫书庭,抖音主办了一场“他再次拨动一代人的琴弦——重回地坛,重读史铁生”分享会。这里的“一代人”,不再是八九十年代读他著作的60后、70后,而是00后。甚至有一些年轻人,因为《我与地坛》而前去地坛“打卡”。

这不仅是拨动“文化的琴弦”,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流量,因为抖音上的年轻人很爱史铁生。在刚刚过去的6.18,《我与地坛》在最畅销的图书中排名前五,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7%。这种态势,让他看上去像刚崛起的新作家。

史铁生甚至还登上了抖音热榜第一名。人们感叹“来自十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这个“梗”来自《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

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没有枪,也没有子弹,真正穿透岁月的是文字的力量。在00后那里,这段话充满了沧桑,他们赞叹,这是多好的文笔啊。

史铁生要是还活着,也许对“文笔”这个词不太满意。他也许会更偏爱“文字”。但是,一个作品一旦写出,就不再受作者控制,如何阐释它是读者的自由。

所以,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让史铁生重新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不止是史铁生,还有迟子建。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抖音上有巨大的销量。

甚至还包括这次参加“重读史铁生”活动的梁晓声。在我这个学现当代文学的人看来,梁晓声属于“前辈”了,但是他在抖音上也获得了第二春。

其实,还包括莫言、余华这些经典作家,都在抖音上赢得了巨量的读者。

“纯文学”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小众”,它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接触过这么多的普通人。很多行业都遇到挑战,而看上去可能会冷清的纯文学,却火爆异常。

看上去非常奇怪,短视频平台抖音被认为是掌控了“碎片化”时间,而纯文学则依赖“整体阅读”,两者似乎各执一端。很多年前电影、电视兴起,人们就在担心“视频取代文字”,到了短视频时代,视频不但没有扼杀文字,却赋予了纯文学新的力量。

就像当初我们在县城的小书店发现路遥、史铁生一样,非常多的年轻人正在通过抖音接触到文学,区别只是一个县城可能只有一家书店,而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在算法的助推下,“文学”第一次成为人人都可以触碰的东西。

抖音平台基于兴趣的算法系统,被一些人狭隘解读为“你看了什么就老给你推送什么”,实际上,兴趣推荐并不是重复推荐,而是有着复杂的“语法”。“兴趣”,也许在阅读纯文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一个人读一本书,会被里面的文字打动;反过来,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字,也会让人产生阅读一本书的愿望。

你接触到“子弹正中眉心”,被推荐的并不是武器或者违禁品,而是和《重回地坛》有关的书籍、周边,那些视频重新成为兴趣的起点。

大量创作者的“分享”,让“算法”变得精准。不光是一本书在找读者,一个段落、一句话,也在“行动起来”。

这就是过去几年,纯文学和经典读物,重新找回读者的真正原因。

文字的魅力始终存在,它需要的只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推荐”;屏幕夺去了人们一部分时间,却也给了人们更大的世界,它成为桥梁,让人重新爱上书籍。

“算法”是科技范畴,但是它却不是冷冰冰的,更不是冷漠的;当它用于纯文学推荐时,放佛也具备了某种温情。算法“爱上”了文学,或者说“文学”让算法更“完整”,更有人情味。

这可能是“短视频”时代给我们的最大惊喜。过去,“读书”是相对小众的事,它有点“精英化”,当人们用“书呆子”来形容阅读的时候,意味着一种距离。而现在,受到短视频的激励,更多人开始了阅读,开始去探索书中的世界。

房地产时代,很多户型都有“书房”,这是出版业的巨大机会。史铁生、迟子建这样的纯文学作家,并非”通俗文学“,它们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在今天,他们“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普通人的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是一个出版现象,也是一个“文化事件”。

一本本经典被大量的人阅读,或许会重塑中国人的知识结构和心灵结构,这是电子时代最有趣的地方:它会推动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