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却并不像做手机那样“简单”,从前期的研发,到供应链,再到后期的维修和服务,不仅仅需要人力和财力上的投入,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规划链条。或许,对于董明珠,未来一切都是美好的。
但格力百亿元收购珠海银隆的计划一经公布就受到外界的大量质疑。一些投资者仍对珠海银隆的技术特点、收购价格和电动汽车的整体政策环境不认可,对格力跨界造车深表疑虑。
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了对格力的重组问询函,从交易方案、交易对方和交易标的三方面提出29个问题,其中20个问题集中在交易标的珠海银隆身上,关键点在于珠海银隆是否“这么具有价值”。
公司内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或许与130亿元的收购价格有关。有参与过相关项目调研的公募人士表示,珠海银隆的技术并非主流,格力给予的130亿元估值过高,这个价格完全可以收购一些美股上市公司。
10月2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正是这次重组中各利益方集中爆发的体现。在表决现场,15项议案未获得2/3以上股东的通过,1项未获得半数股东通过。
募资资金等相关议案遭股东大会投票反对,其中,定增价格是一个绕不开的原因,最主要的矛盾焦点是股权被稀释。一些股东表示,以方案里每股15.57元定增价计算,相当于把目前的股价打了七折,几乎是股票近些年来的最低价。
具体来看,格力电器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珠海银隆,全部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实施,按照增发价15.57元/股测算,此次发行后,格力集团持股比例将由18.22%降至16.00%,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的持股比例由8.91%降至7.82%,A股其他股东合计持股比例由72.87%降至63.99%。
而若算上接近97亿元的配套融资部分,格力集团的持股比例将提高至18.27%,京海担保则降至7.17%,而A股其他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58.65%。
格力电器两项增发总共增发约14.8亿股,占原有股本的25%。增发完成后,格力电器总股本将从60.2亿增加到75亿股,这意味着除了参与100亿定增的格力集团和员工持股计划,所有股东持股比例都被摊薄了20%。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保留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的职务。尽管此次免职与国企改革有关,但是网上关于董明珠被免职“真正原因”的言论却仍在不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