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温故社
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从实验到理论,探索催化反应隐藏的信息与机理,打开催化过程“黑匣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温故社

【解读】Nat. Commun:高温诱导晶面重构捕获Ag单原子

科学温故社  · 公众号  ·  · 2024-05-20 20: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见微知著hot



Nature communications



第一作者:Jiaxin Li

通讯作者: Jinzhu Ma

DOI: 10.1038/s41467-024-47836-x


01

全文速览


这篇文章研究了通过高温诱导的晶面重构来捕获单个Ag原子。研究人员利用AlOOH作为γ-Al2O3的前体,并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将γ-Al2O3的暴露晶面从(110)转变为(100),从而生成更多的末端羟基团来锚定Ag物种。实验结果结合AIMD和DFT表明,温度可以驱动(110)晶面上的原子重新排列,从而形成类似于(100)晶面的原子排列结构。这导致在载体高温煅烧过程中形成了更多的末端羟基团(Al-900),这些羟基团可以捕获Ag物种形成单个原子分散,并最终发展出稳定和高效的单个原子Ag基催化剂。


02

核心创新点


本文的核心创新点是通过高温诱导晶面重构来捕获单个银原子。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高温下,银原子可以从晶体表面迁移到晶体内部,并在晶体内部形成稳定的位置。这种现象是通过晶面重构来实现的,即晶体表面的原子重新排列以容纳银原子。这种高温诱导的晶面重构为捕获和操控单个银原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03

重点图文解析

要点: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AlOOH的结晶转变过程,利用HR-TEM对煅烧后γ-Al2O3表面暴露的晶体类型进行了表征。在不同的煅烧温度下,γ-Al2O3的晶格间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表明了暴露表面的变化(图1)。例如,在500℃时,晶格间距对应于γ-Al2O3(440)晶面,属于(110)晶面族。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晶格间距逐渐增大。在900℃时,晶格间距对应于γ-Al2O3(400)晶面,属于(100)晶面群20。这表明高温煅烧使γ-Al2O3暴露的晶面由(110)晶面族转变为(100)晶面族。此外,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AIMD)验证了γ-Al2O3晶面在高温下的转变。初步设计了γ-Al2O3(110)表面(图1f),并在1173 K下进行了40 ps的完全松弛。结果表明,γ-Al2O3(110)表面在高温下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图1g, h)。表面上的原子重新排列形成与γ-Al2O3(100)晶体表面相似的原子排列(红色箭头),表明(110)表面在高温条件下有转变为(100)表面的趋势。此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面自由能发现,γ-Al2O3(110)的表面自由能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γ-Al2O3(100)的表面自由能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图11)。γ-Al2O3(100)在1173 K时的表面能明显低于γ-Al2O3(110),进一步支持了(110)表面在高温下向(100)表面的转变。 要点: 基于我们之前的发现,DFT理论计算表明,与γ-Al2O3(110)晶面相比,γ-Al2O3(100)晶面具有更多的末端羟基。因此,我们的研究深入研究了不同温度下AlOOH表面羟基化的演变,利用NH3吸附的原位漂移光谱来分析不同温度下煅烧AlOOH表面羟基。如图2a所示,在3791 cm−1,3740 cm−1和3678 cm−1处鉴定出三个负峰,分别对应于I型,II型和III型羟基。三种羟基的消耗峰表明AlOOH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的γ-Al2O3表面存在不同的表面羟基。此外,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NH3吸附的原位漂移表明γ-Al2O3上羟基的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末端羟基(I型)的强度显著增强。 点: 不同煅烧温度下Ag/(Al-X)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图均未显示出与Ag相关的衍射峰,表明Ag在γ-Al2O3载体上分散良好,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Ag没有明显团聚(图3a)。样品的HAADF-STEM图像显示,Ag/(Al-X) (X = 500、600、700和800°C)样品(图3e红圈)上观察到Ag团簇,而Ag/(Al- 900)样品表现出Ag的单原子分散(图3f红圈)。这种分散行为归因于Ag/(Al-900)上大量末端羟基的存在,这为Ag提供了充足的锚定位点,从而允许原子分散。ICP结果表明,Ag/(Al-500)和Ag/(Al-900)样品的Ag含量均为0.91 wt%(补充图6)。除了末端羟基的数量对Ag物种的分散起重要作用外,羟基的均匀分布是否对Ag物种也有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构建了在γ-Al2O3(100)晶面上不均匀分布端羟基和(110)晶面上均匀分布端羟基的模型来验证这一点(图3g)。经过结构优化,我们发现在(100)晶面上,Ag以单原子形式存在于γ-Al2O3表面,而在(110)晶面上,Ag聚集成小团簇。这表明羟基分布的均匀性不是影响银分散的主要因素;相反,末端羟基的数量是决定银分散的关键因素。 要点: Ag/(Al-500)、Ag/(Al-900)、Ag箔、AgNO3和Ag2O的Ag - k边缘XAFS数据如图4所示。从归一化近边结构(XANES)(图4a)来看,白线峰的强度位于AgNO3和Ag箔之间,说明Ag种的价态在0 ~ 131之间。Ag/(Al-500)样品表现出对Ag箔价态的偏好,而Ag/(Al-900)样品中Ag的价态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向AgNO3的价态转移。k2加权EXAFS谱的傅里叶变换如图4b所示。如图所示,在1.65 Å和2.7 Å处有两个明显的峰,分别属于Ag-O和金属Ag-Ag键合。 要点:为了评估催化剂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我们测试了Ag/(Al-500)和Ag/(Al-900)样品在不同反应中的催化活性。HC-SCR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脱硝方法,能够同时去除烟气中的nox和碳氢化合物10,12。氧化铝负载银(Ag/ Al2O3)催化剂在HC-SCR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42,43。研究表明,高度分散的银离子(Ag+)是该反应的活性中心。如图5a所示,采用Ag/(Al-X) (X = 500,900)样品来评估C3H6-SCR反应性,研究不同焙烧温度下Ag物种分散变化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与Ag/(Al-500)样品相比,Ag/(Al-900)样品在150 ~ 400℃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更高的活性。我们假设在900°C下煅烧的单原子分散样品比在500°C下煅烧的样品更活跃,显示出Ag团簇。因此,结合我们之前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断Ag阳离子(Ag+)在HC-SCR的烃类选择性催化还原NOx中表现出增强的反应活性。此外,在O3分解反应中(图5b), Ag/(Al-900)样品在6 h内保持了约55%的臭氧转化率,远高于Ag/(Al-500)样品的约15%。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其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对于Ag/(Al-900)样品,图5c显示在350℃和300℃的反应温度下,50 h的NOx转化率分别为100%和75%。随后,我们通过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Ag/(Al-900)样品的稳定性。如图补充图10所示,系统在温度和势能方面都是稳定的。我们还计算了Ag - O和Ag - Ag的原子距离(图5d),结果表明,在Ag2O晶体中Ag与周围O原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总是比Ag - O键短。此外,两个Ag原子之间的距离总是比Ag - Ag键长,这表明γ- Al2O3表面的末端羟基可以稳定地锚定Ag单原子而不会聚集。因此,在10000 fs的模拟时间内,Ag可以在773 K时稳定地锚定在γ-Al2O3(100)表面,同时保持单原子形态(图5e),表明Ag/(Al-9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04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836-x




科学温故QQ群—科研爱好者集中地!(不定期发布讲座通知,分享录制视频)

微信群(学术交流/电催化/光催化/理论计算 /资源共享/文献互助 群;C1化学/生物质/单原子/多孔材料分舵) ,小编微信:hao-xinghua或alicezhaovip,备注“姓名-单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