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上海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项目评审结果揭晓。包括上海歌舞团“舞剧《朱鹮》日本巡演与品牌打造”在内的54个项目,从298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同期,2024年度上海市“银鸽奖”评选揭晓,210件作品与项目分获“最佳奖”和“优胜奖”。
据了解,2024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银鸽奖”的参选项目较上年度同比分别增长近30%和近16%。多位评委认为,此次上海各区、各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申报的项目较往年更丰富、多元,不仅鲜明体现中华文化国际表达、上海形象世界推广、全球叙事能力建设、国际朋友圈拓展等四大方向要求,并且汇聚了一批“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体现上海服务国家外宣战略的好作品好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海派艺术家巴黎艺术展《陈家泠:水岸丹青》吸引当地儿童互动参与。(采访对象供图)
舞剧《朱鹮》的海外热度不是孤例。海派芭蕾演绎国际经典也深受海外观众喜爱,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舞剧《茶花女》在澳大利亚地标演艺空间昆士兰表演艺术中心演出5场,吸引万余名当地观众观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织中华文艺精品杂技芭蕾舞剧《天鹅》创造性演绎俄罗斯经典,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地标演艺空间共举办8场商演,引发马林斯基剧院热烈掌声。
上海原创芭蕾舞剧《茶花女》赴澳大利亚演出
上海民间国乐IP自得琴社探索商演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周边大国,目前新加坡演出票已全部售出,并引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粉丝在线求票;上海出品游戏IP《原神》,则通过音乐及IP授权等方式与索尼合作,在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24场交响音乐会,引领全球粉丝感悟中华文化魅力、世界文明精彩……这些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演出项目以艺术这一共通的语言,让中国故事在更多人心中“软着陆”。
以网络文学为载体,中国好故事也在加快走向世界。2024年初,阅文集团首次赴新加坡举办全球华语IP盛典,带动2023年度全球华语IP榜单近70% IP成功输往海外。上海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多语种“文化中国”丛书,进入北美、欧洲、大洋洲,以及亚马逊等网上书店、美国有声书头部销售渠道等,其子品牌儿童绘本系列2024年销售码洋近280万美金。豫园灯会汲取法国豫园灯会成功经验,借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之机,与泰国节庆融合再度“走出去”……
从演出、展览到版权,这些国际化演绎、市场化运作的中华文化精品成功出海,从全球视角和审美需求创造国际文化消费价值,精准传播取得实效。据了解,2024年度入选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项目采用市场化方式出海占比约22%,与此前2018年、2019年、2023年三年10%的占比有较高跃升。让市场的回归市场,这或许是国际传播的必由之路。
以小切口做活大主题,找到海外受众共鸣点,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蓬勃活力和独特魅力,是“银鸽奖”不少获奖作品的共同点。
如何讲好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故事?2024年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解放日报》推出长篇特稿《中医铁粉在欧洲》。从希腊、法国到西班牙等欧陆文化大国,从武术功夫协会秘书长、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到大学医学院教授、养生术丛书外文版译者,记者赴欧洲深入采访5位代表性“洋粉丝”,发掘出因为中医爱上中国,进而成为学中医、懂中国的老外“铁粉”,并在各自国家开枝散叶,在周边民众中传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样本。
文汇报社《中国民主我看行!》将镜头对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等实践点位,生动记录外国友人参访中的所思所感,全景式呈现他们所感知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法国吉美博物馆专业人士观展《陈家泠:水岸丹青》艺术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外籍人士如何看待这一“法宝”?由新民晚报社“老外讲故事”工作室制作的“老外说‘法宝’”10集系列短视频(China’s Key to Success)上线,邀请1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和社区志愿者,分别从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城市治理、提振外资投资信心等角度讲述亲身经历、感受、建议和展望。这些获评“银鸽奖”国际新闻作品最佳奖的报道均是通过“外眼”的独特视角,深入上海城市肌理,阐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此次“银鸽奖”获奖作品中,不乏通过中西文化价值对比,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优势和世界意义的作品。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中国“产能过剩”?经济学大神耶伦为什么要“颠覆”经济学原理?》、澎湃新闻《“福岛与核”多媒体调查报道》、第一财经《“欧洲企业在上海”系列报道》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着国际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上海各委办局、各区的产品策制能力、内容呈现方式、传播方法渠道等都获得较大提升。比如,嘉定区融媒体中心《一个政协基层服务站的一天》、徐汇区委宣传部《“转角公寓”和“门上繁花”》《阿土的小狮子》(土山湾原创中英双语绘本)、闵行区委宣传部《浦江合流》、青浦区委宣传部《机遇中国·青浦》系列、普陀区委宣传部《做一天上海人》等作品,在线上线下平台渠道创新呈现海派生活的方方面面,见证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活力。
美国青年学者代表团参观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中心
“在中国全天开放一个公园最大的隐患不是安全问题,而是民众大半夜在公园吃夜宵导致变胖的身材问题。”“这才是有实效的民主!而不是整天抗议却没有人听”“这才是真正的民主!找到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