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丝绸,我们想起的是它如江南水乡般的温婉柔情与灵动轻盈。位于浙江北部的嘉兴桐乡就是远近闻名的蚕桑之乡,早在唐宋时期,蚕桑业和丝绸业就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如今桐乡的蚕桑产业更是形成从育苗栽桑、制种养蚕到烘茧缫丝、缫丝织绸的成熟产业链条。桐乡出产的丝绵,色泽洁白、质地柔软,无筋、无块、无杂质,还散发出一种自然的清香,深受海内外客商欢迎。
截至9月末,桐乡市实际饲养蚕种约11万张,蚕茧总产量近7000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0亿元。这项流传千余年的传统技艺如今依旧充满生机,“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群众”的背后,离不开农行金融活水的助力。
“中国蚕丝被看桐乡,桐乡蚕丝被看洲泉”。桐乡市蚕桑产业中,以洲泉镇最为出名。为支持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6月,
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聚焦银政合作,与洲泉镇政府签订《协同推进洲泉镇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桑蚕产业资源优势,发挥各自专长,共同为推动洲泉镇桑蚕产业全方位、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
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与洲泉镇政府签订协议
此外,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还紧紧围绕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资金需求,通过组建工作专班、采用“整村推进”等方式,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全力支持桑蚕种植、桑企技改、产品加工等,不断推进桑蚕茧丝绸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向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发放贷款超11亿元
,助力蚕农增收致富、桑企经营壮大。
每年6月初到9月底、10月初,是蚕农们收购蚕茧、准备原料的时节,也是资金压力最大的时候。针对蚕茧收购通宵不休、茧款发放多、蚕农金融服务需求集中的特点,
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进一步优化服务,成立“三农”服务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便利化融资服务。
沈莉高农庄打造的桑叶形百亩桑园
12年前,沈卫星夫妇从青岛回到老家桐乡,包下了58亩土地,成立了沈莉高农庄,从民间收集当地桑树品种,与国家农科院蚕研所合作,发展蚕桑产业。由于收购原材料蚕茧费用支出较大,农庄流动资金一时紧张,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客户经理主动对接,第一时间为其发放惠农e贷50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困难。如今,沈莉高农庄不仅已经发展成一个从种桑养蚕到蚕丝被生产一条龙的蚕桑基地,还可开展桑椹采摘野炊游、蚕桑亲子游、养生游等活动,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余人。
2017年是米艺纺织和农行合作的开端,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为其发放了第一笔信用贷款金额30万元,让收购款赶在公司蚕茧收购前到位。
2022年,在设备升级改造过程中,米艺纺织再次出现流动资金缺口,农行嘉兴桐乡市支行“三农”突击队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的情况,立即前往进行实地调查,为其提供200万元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实现从全手工到半机械化转型。效果立竿见影,次年,米艺纺织高品质桑蚕丝织产品年产量较上年增加了50%。
“感谢农行的资金支持,我的压力小了不少!”该公司负责人一边手捧白花花的蚕茧,一边对农行的服务赞不绝口。
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是浙江省蚕丝被龙头生产企业,以活水净化循环技术,将“中国蚕桑手工剥茧技艺”这一非遗技艺与现代化技术结合,引领行业发展。
今年年初,蚕缘家纺由于技术研发、品牌保护需要,产生资金需求。
农行嘉兴桐乡洲泉支行配套定制“银担”金融服务方案
,一周内为其解决了授信、担保和用信问题,成功放款770万元。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实现由2.0生产型企业向4.0开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用智能制造模式提升蚕丝被生产效率,期待未来与农行深入合作。”
问“桑”哪得茂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行嘉兴分行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以农户和农业企业服务为乡村振兴着力点
,将金融资源和特色服务下沉到农业产业链的“毛细血管”,致力于成为灌溉丝乡发展的金融“活水”,助力丝乡人民搭乘“金融快车”做大做优做强,共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