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局限性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喜欢与崇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走遍中国”与弟子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令我羡慕不已。做教师的父亲几个月前去世,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当一名传道授业的教师。但看起来这理想越来越难以实现了,阅读《孔子传》,又带给了我一些希望。如果我能够在全世界挑选一些年轻人当“弟子”,大家以交流读书、对社会的认识为主,遵照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方针,那该多好啊。如果能够有一些各地的年轻人追随我,虽然比不上堂而皇之登上大学讲坛的教授学者们有影响力,但至少也能够和自己的一些弟子自由的交流与磋商啊。
那样的话,也算是老杨头在品格与精神上追随孔夫子的脚步;那样的话,老杨头就可以留下一些注定会被删除的言论;那样的话,“不知老之将至”,老杨头将是一名欢乐的老杨头哦。
这些年,蔡定剑、高华、任东来等一些学者相继离去,他们都是对中国思想与前途有巨大贡献的学者,有人说他们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遥遥无期而积劳成疾,郁郁寡欢而早逝,如果真是这样,同仁们真都应该向孔子老师学习学习,做一个传道授业的快乐的夫子。做对的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做到这三点,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