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领导吵得热闹,但我们与J中心聊起来,发现民政部门没给额外补贴,也没影响J中心提供、甚至继续扩大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热情。
首先,老人住在社区中心,按医疗项目收费,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作为一个社区中心,J中心的入住老人每月费用最低6000元,最高超过1万元。而周围护理条件很好的民办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水平则只有3200元左右,加上医疗费用,也不超过5000元。
但因为J中心是医保定点机构,且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补偿比例高,老人们自付部分实际低于民办养老机构,“冤大头”是医保。
其次,老人带来的经济收益不仅体现在社区中心的阳光收入层面,也体现在社区中心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层面。
J中心地处医疗资源聚集区,所在区就有6家三甲医院、2家二级医院,周边病情略严重的患者都会去医院而不是社区就医。这种情况下,J中心的均次住院费用竟然达到了12000元左右。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入住老人药占比超过40%,可以看出其中“水分”所在。
这里特别补充说明的是,以我们此前在山东青岛的调研经验,病情稳定的失能老人所需药品并不多,且一般有廉价有效药品可用。由于青岛医保局对养老院老人医疗费用按床日打包支付,养老院为节约成本,尽可能使用廉价有效药品,如抗生素尽可能使用单只价格不到0.25元的青霉素,绝不使用临床无效的高价中药注射剂;
但是我们在J中心看到的却相反,不提供廉价的青霉素(以皮试麻烦为由),大量使用高价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和青霉素一样的疗效、价格却达到青霉素的数十倍甚至百倍左右,并且大量使用临床无效的高价中药注射剂。
我们特地询问了这些中药注射剂的价格,在30-90元,的确是当地卫计委的“招标价”。业内众所周知,这些中药注射剂“安全无效”,唯一功能就是给医疗机构和医生返利和回扣。三明医改将这些中药注射剂全部剔出公立医院采购目录,而三明一位院长坦承,剔出这些中药注射剂对临床“毫无影响”。是否使用这些中药注射剂,是业内人士判断某医疗机构及其医生是否收受药品回扣的“金标准”。比较数据可以得出,J中心每位入住老人一天的药品费用,甚至超过青岛养老机构一位老人一年的药品费用。
第三,尽管当地政府要求J中心作为试点机构,应主要收治失能、半失能老人,但我们调研了解,J中心针对入住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基本不涉及又脏又累、收费水平还很低的护理服务。
中心的护工团队由家政公司提供。尽管中心负责人称,老人家属与家政公司直接结账,社区在其中没有任何财务关系,但陪同我们调研的地方官员说,护工产生的费用只是不在社区中心入账,私下里,家政公司也要跟中心分成。中心主任没有否认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