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材冬储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看谁先坐不住,对于钢厂来说,就是手里没货,心中不慌,对于贸易商来说,却是手里没货,心里慌慌。在经历了
11
月份的暴涨和品种短缺之后,本身总体库存就在极低的位置。
16
年年底是一个暴涨的情况,
17
年库存比
16
年还少,降幅最高达到了
150
万吨左右,这种情况里面,是没有多少降价空间的。大家对于供需的基本情况,要有大方向的判断,不要被短期的涨跌和价格的胶着所影响。
其实以我的观察,冬储在
1
月初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候市场的情绪还没有被完全带动起来,我们从库存和期现货价格这两方面可以看出来。
库存方面,冬储期的库存分析,最关键是厂库,而不是社库。我们来看
1
月份以来全部钢材品种的厂库和社库增减情况,
1
月
4
日,厂库增加
16.24
万吨,社库增加
41.93
万吨;
1
月
11
日,厂库增加
45.4
万吨,社库增加
55.62
万吨;
1
月
18
日,厂库减少
25
万吨,社库增加
42.83
万吨。其实从
12
月底
1
月初开始,社库就累起来了,而到了本周,厂库大幅减少了
25
万吨,这时候贸易商的内心开始有些慌乱了。而且这个厂库数据里面,还有不少的锁价合同,所以实际库存更低。
价格方面,我们看全国最低的北京和上海地区,从去年
7
月份到现在,现货价基本维持在
3700
以上,大部分时间是在
3800
以上,所以我为什么说
3800
以下就是买入的机会呀,包括冬储之前就有库存的贸易商也好,
12
月底以来逐渐累库的贸易商也好,
3700
是一条最低的成本线,把这个底打穿对谁都没有好处。最先看到这点的人会在
1
月初开始买票上车,反应稍微慢点的现在也开始抢货了,后知后觉的呢,啥时候上车不知道,但他们可能会成为后期价格推涨的主要力量。就像股票一样,最懂产业的会在底部开始布局,行情启动的时候,基金开始进来了,券商研报开始推荐了,到了行情中后段再进来的就是韭菜了。
另外我们看期货价格方面,螺纹
05
合约很明显到了
3750
附近就有一股很强大的托底力量,看这个技术图形走成这样,你服不服呀。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个技术帖说怎么怎么看空的,包括
10
月份那会也有不少人说哪个哪个技术大牛看空的,没有意义,图形是人画出来的,价格的核心是产业逻辑,没有什么所谓的上帝视角。
说到这个托底力量,其实是贸易商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大家不要把贸易商和钢厂对立开来,这俩就是夫妇一唱一和,小打小骂在所难免,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在
3800
这个价位,库存没有累起来之前,贸易商是不会做空的,因为你现在手里没货,如果做空的话,后期价格涨起来,就相当于现货期货都亏,所以通过做多来锁定价格,后期如果价格涨了,虽然现货成本增加了,但期货这块挣钱了,后期如果价格跌了,虽然期货亏钱了,但现货成本下降了,所以通过做多来锁定成本。
这波行情,基本会从冬储开始持续到冬储结束,可以参考厂库和社库的增减关系来进行判断。到厂库出现拐点的时候,贸易商的期货头寸将获利了结,反手做空锁定部分利润。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看春节后的需求怎么样了,从
2
月底到
3
月中旬情况又会出现新的变化,
3
月
15
日之后上游的产能和下游北方工地的需求都会爆发,上游补库和下游进货应该都会提前开始,这个时期原料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焦炭方面,周五夜盘的时候,没想到之前弱爆的焦炭又开始领跑了。之前为什么推荐大家做焦炭,其实说的不是很清楚,只是隐约有一个感觉,现在这个感觉慢慢变得清晰,所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焦炭这货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预期非常明确,期货通常领先于现货涨跌,第二是涨跌的波幅很大,这两个特点都和焦炭在黑色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定价模式密切相关。
首先,焦炭刚好卡在黑色产业链的中间,所以它不是面向下游市场,而是面向中游厂商,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焦炭的价格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定价,完全取决于钢厂和焦化厂两者之间的博弈,而钢厂和焦化厂的实际情况怎么样,产业中人应该都是心中有数的,这和成材的需求是有很大不同的,房地产和基建的需求怎么样,钢厂和贸易商是不大清楚的,所以说焦炭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会跌,它的预期是很明显的,所以可以看到焦炭的期货价格经常提前启动,经常是现货还在跌,期货已经开始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