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RPHOTO
AIRPHOTO,定义新视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清华深研院刘思捷AEM封面文章:硫化物与聚合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华南理工大学林志伟教授课题组ACS ... ·  5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一整个期待住!CHINAPLAS ... ·  5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士/杰青团队诚聘储能材料/ ... ·  5 天前  
深度学术搜索  ·  干货! ChemOffice 合集大礼包派送中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IRPHOTO

用手机扫街也能出大片?我转头就把单反扔了

AIRPHOTO  · 公众号  ·  · 2017-05-11 19:00

正文

作者介绍

韩松

微博@原画册

公众号:原画册

手机摄影师

旅行者

尤其擅长街头人文类题材作品

“原画册”摄影工作室的创立者及首席摄影师

作品曾获得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

MPA,MIRA手机摄影大赛优秀奖

2015Arcaid images最重要佳建筑摄影奖



本文是(想拍出高大上的建筑摄影?一部手机就够了!)这篇文章的姊妹篇。城市、建筑、街道是原画册拍摄的最重要题材。

整理原近两年原画册的手机摄影获奖照片,会发现其中很大比例都是城市和街道题材。摄影师本人认为这和自己生长在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城市——重庆有关,也和原画册本身的建筑学背景有关。


01

街道是手机摄影取之不尽的题材

从伊斯坦布尔居民区到香港林立的高楼,从川西古镇到日本小巷,我们用镜头雕刻了一大批获得认可的街道摄影作品。与通常意义的“街头摄影”不同,街道摄影关注的就是街道本身。

▲ 韩松 / 摄 iPhone 5c, 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旅行类荣誉奖作品,伊斯坦布尔

▲谭凌飞/ 摄 iPhone 6,2016世界手机摄影大赛(MPA)旅行类/探险类荣誉奖,香港

▲ 韩松 / 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 韩松 / 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我们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难拍摄。街道摄影尤其如此。

前面已经说过,摄影虽然需要依赖于对现实场景和事物的记录,但若要成就优秀的摄影作品,必然要经过提炼、归纳和升华。单反摄影技术操作会稍微复杂一些,这无形给人一种“仪式感”,让人投入更多的学习和实时思考。手机摄影几乎只用取景和按下电子快门,这会让人懒于动脑,拍的东西陷入“所见即所得”的尴尬。我们每天眼睛所见,脚步所走过的街道,是手机摄影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也是最容易陷入“所见即所得”之惯性的题材。

如何打破惯性呢?


02

培养自己的“街道感”

如果把带上手机去扫街看作是“打猎”的话,街道在大多朋友眼里只是“森林”,街道上的人、物、建筑等才是“猎物”。请记住:我们不仅要学习“捕捉猎物”,更需要关注“森林景色”。

以原画册的观点来看,拍摄街道、环境和场景的美,是和拍摄其中的人物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的。 我们这里要说的以“街道”为题材的摄影,更接近于香港摄影师何藩的一些作品。他的许多代表作城市环境和街道空间表现得很完整,如果忽略掉其中的人物,街道的美、城市空间的美、光影的质感和彼时的城市场景亦是他表现的重点。

我们来感受一下何藩大师的这幅作品,街道环境、光影本身就是一幅简练响亮而优美的构图,而不只是人物的背景墙而已。

▲ 何藩/ 摄

这张更能说明街道空间的重要性,人物所占比例很大,但照片抓人眼球的或许是从地道口射进来的光线——街道的氛围和人物水乳交融。

▲ 何藩/ 摄

何藩作为电影导演,自然对场景和环境的感悟烂熟于心,让我们通过照片就能感受扑面而来的“街道感”。这是一种将环境和人物看成整体的世界观。

街道既可以作为我们的拍摄对象,也可以作为我们表现主体的背景环境。这两种情况都是很有意义的:前者让我们更注意拍摄街道之美,后者更利于我们去观察思考人和环境的关系。


03

场所和故事

“街道摄影的灵魂”

我们先不谈论拍摄本身,而是先谈观察——学会发现有魅力的街道,学会识别和品鉴街道的美。这是我们拿起手机拍摄街道的第一步。

日本建筑学家芦原义信,用一系列著作来阐释这个问题,有代表性的便是《外部空间设计》和《街道的美学》。他将街道的空间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而美国的记者和撰稿人简·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则从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活动等多方面,阐述了城市与街道兴衰的秘诀,提出了多样化是产生城市魅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无非就是在寻找具有多样性的积极空间

学术著作们对街道魅力的秘诀进行了高度抽象的概括,下面我们就祭出干货,直接用经验告诉大家哪些街道是具有多样性的积极空间,值得被大家拍摄。

围合感强的街道

“宽阔的大马路从来都不是街道的魅力所在。水泥森林和密集的高楼也许不宜居,但被围得严严实实的街道绝对是摄影的好素材。那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城市的脉动”

▲ 韩松 / 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弯道多的街道

“曲径通幽,光影变幻,事件的戏剧性,很多时候都来自弯道。”

▲韩松 / 摄 iPhone 5c

山地上的街道

“简雅各布斯说的多样性魅力,体现在高差、形态、光影以及人的活动。”

▲韩松 / 摄 iPhone 5c,马尔丁

步行为主的街道

“步行速度让人与人之间,人与建筑之间产生很多互动,这是很好的摄影素材。”

▲韩松 / 摄 iPhone 5c,上海


04

关于街道拍摄的几个TIPS

道路、房屋是死的,只有“场景”才是活的。场景的组成要素是多元的,街道和建筑、设施、光线、人物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场景。原画册所拍摄的街道无不注重场景的塑造,这些技巧不得不说。


4.1 找到主角,避免杂乱

街道和人物,街道和前景谁是主角?人物比例很小只做点缀的话,街道场景就最好有足够吸引人的元素;反之,如果我就要表现人物庞大的身躯掠过街口,那么环境只需轻松给个大致氛围便可。

下面这张随拍表现的是有年代感的日本铁路函洞,人物只是衬托:

▲韩松/ 摄 iPhone 5c,尾道

而这是极端一点的情况,只是“街道”的微观一部分,可能已经过渡到了人物摄影了:

▲韩松/ 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4.2 尽可能多地让光和影子参与构图

我们能触摸到的是街道的实体,其实影子也是会参与画面的重要因素。光和影子千变万化,捉摸不透,恰好是摄影师制造戏剧性和故事性的好素材。

▲韩松 / 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4.3 场景和构图的情绪要一致

构图法有很多,不同的元素排列会带来照片视觉上不同的情绪。例如对称的构图更有仪式感,适合表现摩登现代的街道,静谧的街道氛围也可以尝试;而三分法构图稳定而不呆板,适合用在古镇街道和轻松和惬意的随拍;我们常常去拍摄破旧的街景,此时常常只要注重视觉平衡原则,不会去精准控制画面的几何关系。

架设好场景,等待故事的发生。“故事”,可以是行人轻描淡写的点缀,也可以是路人不经意的擦肩而过,还可以是捕捉到的人们的夸张举止。故事不必具象,只要让看照片的人有自己的解读便可。

05

我们常去这些地方“蹲点”

5.1 视线被阻隔的地方

“看不到的地方总是给人想象,人物的出现富有戏剧性和故事性。”

这个场景符合街道围合感、弯道的双重特征,摄影决定性瞬间便是一人一狗的出现。韩松在这里等待了半小时之久:

▲韩松 / 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5.2 丁字路口

“两旁的建筑框住了场景,形成天然的景框,人物出现和往来多,事件可能性多。”

▲韩松 / 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5.3 正对道路

“这恰似一个自己设立的舞台,等待合适的人经过。”

大多数的街道摄影,背景建筑像是幕布一样,街道人来人往。此时,街道场景是重要的,人物分布也是重要的:

▲韩松/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5.4 地平线

“人物会被藏在地平线之后,而后徐徐出现,给人很多期待。”

照片同样能表达这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当然,对于手机摄影来说,有高低起伏的地方最容易找到地平线:

▲韩松/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5.5 光影间隙

“较为强烈的影子落在地上,形成场景的一部分,人物的出现会增强戏剧性和故事性。”

这无疑是我们常用的手法:

▲韩松/摄 iPhone 5c,伊斯坦布尔

有了街道场景,有了人物,寻找决定性的瞬间,一幅环境精良,人物事件丰满的摄影作品便呼之欲出了。

06

可能超越单反的拍法

以上许多内容对于各种器材的摄影来说都适用,就手机来说,虽然在像素和色彩细腻程度上和单反相机有差距,但在很多方面,手机反而有优势。我们不妨回到眼睛和手机,试试这些方法。

6.1 将手机倒置

手机更容易实现将镜头倒置,因为它更轻便。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照片所带来的内在能量:它的最大的力量在于打破了平衡。道路不再平稳地处在下方,它们倾斜,倒置,然后我们感觉些许不安;我们感觉不到一套完整的稳定而平凡的街道系统,而是以小见大,打破常规;我们觉得似曾相识,大脑的潜意识让我们去思考:这是什么?好像是街道,好像是投射在街道上的影子,等等。

对于手机来说,照片的旋转可以通过任意一款后期软件很容易地实现,这是不是意味着将手机倒置的拍摄本质上没有实际意义呢?我们认为不是的。倒置镜头的拍法,可以是主动创造的,也可以是后期人为的。

这是一张主动倒置手机镜头获得构图的照片,创作的动力来自自己的亲身体验:当时街道光影交错,人流如织,孩童的欢笑声和有趣的街道情景让人爱不释手。据松老师谈及,此时他更多自然流露出以多视角来拍摄场景的想法。因此他主动旋转手机,试图带着情绪随机性进行拍摄。

▲韩松/摄 iPhone 5c

而这张则是后期旋转得到的倒置摄影,当然因为是倒影,正正反反,到底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或许这种小技巧带来的虚虚实实才是照片魅力的源泉吧。

▲韩松/摄 iPhone 5c

6.2 放低和紧贴

行为的习惯性让我们在很多时候对街道素材的拍摄都倾向于日常的视角:平视,眼睛高度大概在1.6m或1.7m之间,偶尔有少许仰视和俯视。放低手机机位和紧贴一些街道的界面是尝试改善拍摄角度的的良药。

我们需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些街道在人们眼中的确充满魅力——香榭丽舍大街,东京银座,伊斯坦布尔独立大街,或是上上下下的重庆梯坎儿,也许三五张正常视角的照片还能抓人眼球,但千篇一律的常规视角总给人“官方照”的乏味。

▲韩松/摄 iPhone 5c

放低和紧贴是容易实现的扩展技巧,手机摄影比相机更容易实现。灵活的操作也带来更为轻快的拍摄体验。手机的低视角对于常人来说是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有时我们会叫它“狗视点“,街道地面的质感会表现得更加真切。紧贴街道两旁建筑的外墙或其他物体,暂时忘记“端正地拍摄”的平庸感,我们会感受到街道地面和两侧建筑墙面的细节,更会在不平衡的构图中感受到视觉的动力。

6.3 通过反射构建虚拟街道场景

利用反射面拍摄街道是原画册手机摄影的常用手法。地面上的水洼,汽车的后视镜,玻璃橱窗,街道两旁的玻璃幕墙都是常见的反射材料。手机的镜头顶多指甲盖大小,一般在手机背面左上或右上方,可以很方便地贴近反射物,并且贴得越近,所得到的照片反射的画面越宽广。

▲韩松/摄 iPhone 5c

一般来说,反射后的街景将会和真实场景对称,但又有些许不同。有时是由于水面荡起的波纹惊扰了反射面,出现模糊暧昧的景象,有时是由于玻璃的反射和透射同时存在,有了些许多重曝光的感觉。

▲韩松/摄 iPhone 5c

上面说的大都是手机的轻便带来的构图的便利性,而这些取景构图和场景搭建方式又恰恰是摆脱平庸画面的良方。器材使用的步骤,体验和操作方式,会反过来影响我们拍照的心理状态。熟练运用之前说过的快速打开相机、连拍,熟悉按快门和调节曝光的动作(详见解锁这几个姿势,让你的照片溜起来),让操作本身更顺手,才能解放我们的大脑和眼睛,全身心地享受手机摄影带来的乐趣。

就这点来说,手机确实让我们离摄影本身更近了。

我是韩松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原画册

- End -

 


摄影类的干货和小助手,

你随时都可以带走。


Airphoto

定义新视觉

更多精彩等你来看!


想加入Airphoto摄影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