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日佳音
聚合主内资源,传扬纯正福音,促进基督文化、世界观及生活方式的更新。提供精彩属灵文章、在线圣经、灵修、讲道、课程,以及专人辅导热线等,是您灵命成长、传播福音的得力助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今日佳音

莫非| 北大毕业留美学生万字长文怼父母,成年子女就这么难爱吗?

今日佳音  · 公众号  · 基督教  · 2018-01-31 11:31

正文

北大毕业留美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

(转载新浪博客新闻中心 :http://news.sina.com.cn/o/2018-01-28/doc-ifyqyesy3236354.shtml)

原标题: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

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读到此则新闻,身为成年子女的母亲深有所感。也曾分享过成年子女的讲座,现稍微响应一下。


父母对孩子,本来应该是无条件的爱。然而,当子女进入成年时,父母的爱有很多机会会受到挑战。尤其当孩子成无草莓族、月光族、啃老族,很多我们对所谓成熟的定义,都会受到挑战。

因为我们作父母的,对所谓社会上公认的 “成熟” 有一定的期望,能待人处世,能自力生活,能按照一般人所划好的社会轨道走,过了某个年龄就要进大学,大学毕业就要找份正常职业,然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后自然早生贵子,一切都有大约的时间表或生理钟可以遵循。

因此,当成年子女在这套程序和时间表上出现落差时,就有了张力和冲突。尤其成年子女的表现,可以说是父母多年心血的成绩单,对自己,对亲朋好友,都是一个交代。一但表现不好或不如所想,不只是成年子女的表现失常,更多的是作父母的一种挫败。

既然很多冲突都是来自对成熟的期望落差,那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怎样帮助子女走向生命成熟,会不伤我们和成年子女的关系,还可以爱到深处无怨尤。


I. 如何帮助子女走向成熟?

每个孩子走向成熟,都要经过不同的生命阶段。随着不同阶段,亲子关系也需要不断调整。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心智改变,对家庭的依赖减少,对世界的依附加深,父母也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保护和放手。根据 Michael Bloom 的研究调查说,一个孩子成长到成人要经过五个阶段:

1
孩子开始反抗父母权威


当孩子刚进入青春期,约 12 岁时,孩子会开始挣扎在同时需要自由,同时需要父母督管中摇摆。



2
孩子正式进入青少年反叛期


此时,孩子开始挑战家里的一些规矩,更看重同侪的关系,也会开始挑战、质问父母的价值观。


3
子女离家进大学或工作


通常,因为子女离家,有了时空距离,日日朝夕相处、曾有的深层影响力会开始变淡。子女要学习自己摸索环境,在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生存方式。父母的放手,开始会有怅然若失的感觉,甚至还可能会有一段时候哀悼失去曾有的那种亲子之间的亲密感。


4
家人开始重新定义角色


因为愈来愈少见面,父母会开始重新调整生活作息,饭桌上的饭菜,以及感情出口。此时最适合找些不同学习机会、服事,或者去短宣、旅游。子女也开始发现属于他自己的价值观与人际关系,甚至信仰。


5
成人对成人的关系开始建立


这个阶段,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尊重,没有谁可以对他人呼来喝去。许多家庭决定会彼此商议,然后也会对彼此的选择尊重不干预。

因此随着女的成长,亲子关系需要不断地转型。如果不转型,当子女进入青少年时,对子女走过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冲突不清楚,或者在互动管教方式上有偏差,等到子女长大成人时,许多问题便会开始浮现。

有的还很棘手,让父母感觉很茫然,为何会这样?也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很失败,然后面对愈来愈不可挽回,让人失望的成年子女,只能叹太晚了,作什么都太晚了!

然而,只要父母发现自己的错误,其实还有机会修正和调整,不要太快放弃。只是有个观念很重要,我们作父母的, 不是要找出怎么改正我们成年子女的方法, 好像成年子女是个故障的电器需要修理。 而是,我们要花心力和时间修整的,是我们和成年子女的关系, 重新回头检视我们和子女的互动模式,看看有没有失误的地方。


II. 为人父母的陷阱


Ross Campbell 教授 , 和作家 Gary Chapman 提出有三种不健康的父母陷阱:

1
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无所不在、无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盘旋,介入孩子的一切。看到子女从游泳池爬上来,马上来出毛巾、吹风机来帮着吹,免得着凉头痛。中午帮子女到学校送便当。随时随地下降来介入孩子的各种需要里面,从来就没有观念想要训练孩子自己来。

然而,因为父母作了太多,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操练著作,或对自己负责。很多事还没有机会想就已经发生,还没想要就已拥有,个性因此变得被动,不懂得表达自己的需要,收到的东西也比需要的多。

这种过度照顾的结果,娇宠了孩子一种过度的依赖感。饭来张口,要钱伸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从来不懂得金钱来之不易,也没有被训练出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或者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伴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种依赖感也可能会影响学校功课,有些父母会过度投入孩子的功课、手工或者要交的文章。这种情况下,孩子学的少,也没有什么动机想要用功,对他人还有期望什么都样帮她一把的心。


有次我儿子学校要他们作家里房间的模型,等家长会展览时,有几个真是一个比一个盖得好,全看得出大人的手迹。好像是大人在好胜拼命,大人和大人间在竞争比较。

孩子因此没有机会经历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满足感,成长也受到阻碍,生活态度因此发展出被动和依赖,好像生活变得无须奋斗向上,反而总有一个圣诞老公公会供应日常所需。

需要申请大学,有父母帮着填表格,毕了业,有父母帮着找工作。若找不到,很可能就成为我们所说的 NEET 尼特族, Not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长大后,对那些不能供应他、呵护他的人,很快就失去交往的兴趣,或者会怪罪他人怎么不帮他。久而久之,造成子女情绪上的孤立自恋。

但他自己一人又觉得沮丧,不懂得如何自己自足,发展出的生活态度是自我中心,贪婪又不知足。日后进入婚姻,也是一个生活残障,在婚姻生活中会产生严重冲突,因为每个人都期待另外一个人来管事。

父母该作的是,对生活事或学校功课,先教给孩子怎么作,然后放手,转身离开,让孩子自己去作。

当然,作父母的对孩子是有保护的责任,尤其当孩子幼小的时候。但是我们要往前看,我们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走天涯,我们需要装备我们的孩子,能面对社会,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所有父母应该有的责任和目标。

都知道太宠溺孩子不好,那么为何又有些父母会过度保护孩子呢?


a.

为了满足父母自己的需要


有些父母天生是绕着所照顾的人转,没有了照顾的人,就不知道要怎么办。这成了他的自我身分,如果子女长大离家,就感觉很失落,等子女有了下一代,就又把下一代接过手来继续帮著作。


b.

源于父母自己受剥夺的成长经历


有些父母是成长在艰苦环境,物质不丰,因此自己很吃苦耐劳,也作成了习惯。还有的是想对孩子弥补自己成长时所缺乏的物质,或缺乏的疼爱照顾,因此凡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一手来。

他们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或伤害,多方面想为孩子打点好童年,实际上,却在弥补自己充满缺憾的童年。

吊轨的是,通常这种父母自己成长环境里充满着艰苦,使他在逆境中长成为一个很能干的人。但他们却没意识到自己的坚强,来自成长中的磨练,只记得自己吃尽了苦,心中老有着遗憾。现就想要让孩子生活容易一点,忽略掉让孩子在环境中来磨练品格的机会。

c.

出于罪恶感


有的父母或者有着不满意的婚姻关系,甚至离婚,就想透过对孩子的溺爱,减轻一些罪恶感。


如何改变?


这些父母忽略了孩子需要装备和训练,才可以在现实中生存得好。训练的一部分,就是生活在压力中经历困难,所谓的 抗压力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只有真实地走过压力环境和危机才可能建立, 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因此父母要能真正认清自己的问题,对子女过度保护对孩子并不健康。然后壮士断腕,毅然决然地斩断子女对自己的过度依赖。

这要父母主动负起责任,改变这种依赖模式,要不然子女会一辈子依赖,咬着奶嘴不知道要长大。虽然子女年龄愈大,愈难改变模式,但要有个认识,不破除这个模式,为两边带来的痛苦就愈大。

Ex. 一对父母所钟爱的女儿 上大学了,每星期女儿回家时,他们都会为她洗衣服,作她爱吃的食物,然后所有信用卡的账都是直接寄到他们家里,父母为她付。直到 女儿 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和别人合租房子。

但是衣服还是带回家,由父母洗。每次也从家里带菜回去,若没有食物 女儿 就在外面买着吃。过了一段时候,父母发现 女儿 专业工作赚的薪水,不够她的生活费,一些该付的帐开始拖欠了

女儿 的室友开始抱怨 应该轮流打扫他们共住的公寓时, 女儿 完全没有在作,因此常起冲突。 女儿 只觉得她碰到一个恶室友,正在考虑要搬家,想自己一个人住,又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于是想和父母借钱,父母要怎么办?

光叹气骂子女不成才是没用的。需要装备训练子女生存的技巧。所以先要教 女儿 怎么洗衣服、作家事、做饭,装备 女儿 一些生活的技巧。然后教 女儿 金钱管理,怎么支配所赚的钱,能够入而敷出。最后,计划 女儿 要能完全独立的时间表,第一阶段时还有些出手帮忙,第二阶段一半自立,第三阶段完全不插手相助。



2
疏于管教的父母


疏于管教的父母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a.

冷漠型


这种父母对孩子很冷淡,叫做冰箱型父母。很难亲近,根本不知该如何和孩子接近,满足孩子的感情需要。通常是因为父母自己成长环境里也和自己的父母不亲,父母可能会提供所有的衣食需要,但从来没有肢体接触或者感情上的交流。

因此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也没有概念该怎么靠近。这样的父母首先需要了解感情亲密对孩子的重要,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如果到了子女成年,才感觉子女和自己不亲,就要在生活里作些调整来建立关系。


b.

在爱里没有安全感

也有的是怕管的太严,会失去孩子的爱。通常这种父母是自我形象低弱,对作父母没有信心,或者对所谓管教的意义不了解,不知道管教是对孩子好,是爱孩子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我们在尊重和爱里来实行,孩子会感觉得到我们的爱,不用怕会失去子女的爱。


c.

因为怕事,怕起冲突

还有些父母个性里避免处理一些看起来很难搞的事,面对冲突睁一只眼,避一只眼。孩子很精灵,很快就抓住这个父母的弱点,然后多方利用。


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尤其成年子女,对我们的情绪比我们自己还了解。在耳边一直说,人家父母都可以,就你不可以,妳太不能放手了!爸,我们家穷么?为什么不能买最新型的 IPOD ?真要有所管制就有火爆场面,很多父母就让步了。

即使我们不喜欢冲突,但还是要认清大图画,孩子需要学习好的价值观和生活技巧,我们便必须提共方向和轨道,要不然子女会无从学习到。



d.

过于放任


至于那些放任的父母,认为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即使在一些处境里,孩子其实需要督管,方向和保护。这样的父母需要知道什么是适度的自由,什么是不同年龄应该有的责任感。


e.

过于忙工作或服事

回到家都累了,没时间没体力再说些什么,作些什么。这样的父母就要刻意放慢生活速度,开始和孩子建立连结关系。

这些都是父母疏于管教的原因,疏于管教就是放牛吃草,日后子女不成才就无法怪罪他人,一切只因为父母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


3
过度参与的陷阱


有些父母花很多时间和经历来栽培孩子。可以说投资了许多精神心力和金钱在子女的生命里,长大后,就期望有某些方面的回收。

孩子小时候,父母给孩子许多智力启发的游戏或学习材料,又给许多的拥抱和亲吻来满足孩子的感情需要。参加孩子的所有学校活动,送孩子去学钢琴、舞蹈或球赛。这一切都很正面,只是这一部分的参与到了子女成年还在延续,只是忘了要换档。

子女进入成年时,需要更多的自我独立与发展自我,父母过份的干预,便会让子女感觉被控制,会想要抽离父母的影响力,减少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愈来愈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为了避免麻烦,很多事子女都不征询父母意见, 自己决定转什么系,选什么对象,甚至结婚也一手自己包办,自己决定办多大的婚礼,穿什么样的礼服,黑色,请多少客人观礼,然后只是通知父母要结婚了。 父母想要盛重举办儿女婚礼的梦就这样给击碎了,大受伤害,觉得一生投入心血,到头来却被子女给抛弃。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因为过度参与的父母,常常在与子女互动时用权威式的态度,像子女的老板,或者某些方面扮演上帝,给出的都是命令。

孩子小时候好像还可以,但当子女长成时却适得其反。 权威式的互动,绝对无法训练孩子和我们,或者他人作有意义的互动,剥夺了子女社交技巧的学习, 无法作社交上的愉快谈话,也无法自己作决定或独立思考。

一个总是被告知要怎么想,怎么作的子女,已无法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了。

同时父母过度的干预,也常让子女情绪上没有出口,只剩愤怒。因为没有讨论的空间,也没有被教过怎样用言语来表达愤怒, 子女就会出现反权威的态度。 对父母、老师、雇主,或地方政府,任何权威式的人物表现反弹。

大部分基督徒父母便是用过度参与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当子女长大成人后就变得事与愿违。

父母该如何修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读书小分队  ·  成熟女人微信中必备的那些号!
8 年前
科幻世界SFW  ·  李力——惩罚
7 年前
吃货研究所  ·  酒肉狂欢啊,周末!
7 年前
亿翰智库  ·  【干货】B2G模式到底怎么赚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