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研究

【有色金属(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原材料篇——钴:不能忽视的新平衡

中信研究  · 公众号  ·  · 2017-10-23 08: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敖翀,陈俊斌,王喆,弓永峰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行业现状: 全球钴上游矿产资源过度集中,非洲地区钴的储量和产量均超过全球总量的50%;少数资源公司控制钴储量和产量合计超过60%。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合金行业井喷式发展,钴行业正加速进入发展期。

需求端:新能源产业链触发钴消费爆发式增长。 我们预计,2016年至2020年全球钴总消费量将由10.38万吨上升至16.07万吨,CAGR达到11.6%。1)新能源汽车以及三元正极动力电池大规模使用触发钴消费。预计2018年全球和中国动力电池钴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54万吨和0.71万吨;至2020年,将分别上升至3.33万吨和1.51万吨,2016-2020年CAGR分别为57.2%和73.6%。2)3C对钴消费保持增长。预计2017年全球3C对钴消费量为4.17万吨;2020年将达到5.53万吨,2016-2020年CAGR为10%。

供给端:上游寡头垄断凸显资源禀赋优势。 1 )上游矿产超50%集中在刚果(金)。2016年全球共生产钴矿12.3万吨金属量,其中刚果(金)产量6.6万吨,占比为54%。2016年中国钴矿产量0.77万吨,全球占比为6.3%,是全球第二大钴矿生产国。2)未来三年产能释放可能不及预期。我们预计,2017年全球精炼钴总产量增长6.54%至11.33万吨,2018、2019年分别增长10%至12.47、13.80万吨,将可能出现供给端缺口。

价格展望:供需格局转为短缺,钴价爆发弹性。 随着电动汽车领域的爆发性增长,我们预计2017年钴价将维持高位运行,2018-2019年随着供需缺口的加大,钴价还有上行空间,预计海外MB钴(低级)价格有望突破35美元/磅(目前30.5美元/磅),国内钴价运行区间为50-55万元/吨(目前43万元/吨),较当前涨幅达到20%,并有望冲击60万元/吨的高位。

竞争格局:境内外均表现出寡头垄断特点。 全球上游矿产资源集中度高,钴矿资源高度集中在生产商嘉能可、自由港、洛阳钼业和欧亚资源等矿业巨头手中,资源类公司具备更强的上游定价权优势和话语权;其次,国内前十位的钴供应商(绝大多数冶炼商)集中度超过90%,基本上形成了洛钼、金川、华友和格林美鼎力的局面。我们判断,未来竞争将依然围绕着上游矿产资源进行,同时中游生产商也在向产业链中下游材料领域拓展。

风险因素: 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钴价下跌,公司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钴下游消费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行业供需格局转为短缺,支撑钴价高位运行并具备进一步上行空间,行业内公司得益于钴价大幅上涨营收和利润均出现大幅增厚。我们预计,2017-2020年钴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有望保持30%的水平,伴随国内企业切入上游钴矿供应缓解,并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行业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行业领先企业的净利润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首次覆盖钴行业,给予“强于大市”评级。从上游钴矿资源优势、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钴产品产销规模等三方面对比,并结合整体估值水平,重点推荐华友钴业、洛阳钼业、寒锐钴业、银禧科技和格林美,均给予“买入”评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晨会》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