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破亿只是我们实现的一个‘小目标’,它让我们的合作渐入佳境。”
在和腾讯新闻企鹅号确立内容合作的半年后,新华社国际部旗下的新媒体品牌“新华国际”,收获了一份阅读量将近2亿的成绩单。对此,
新华国际企鹅号运营负责人刘一楠
说: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视频:新华国际X腾讯新闻的经验打法都在这
无论是破亿的流量还是已达千万量级的日均浏览量,
都是非常可观的数据。
亮眼成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流量走向?专业平台+严肃媒体又为“新闻生产”沉淀了哪些可视化的经验打法?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深入生产合作一线,专访双方团队,将答案为你一一揭晓。
移动报道风头正盛 :
“国家队”更新标配
研究移动报道时代的流量走向,本质上就是研究如何触达更多用户。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机构开始拥抱多平台的内容分发,很多媒体试图复制原生数字媒体的成功经验。
例如,BuzzFeed在11个国家通过30个不同的平台发布内容,约有80%的内容是借助其他平台发布出去的,而这种发布战略帮助BuzzFeed实现了每月50亿的页面浏览量。
在移动报道的风口下,分发渠道对内容生产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新闻的某些生产环节甚至面临被重新定义的可能。作为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国家队”,新华国际在探索融媒体报道和传播的新形态、新模式上一直走在业界前列。
“今年我们尝试建立了两个工作室,一个叫全球拍,一个叫世界观,探索用直播态新闻和观点类短视频来引导和引领我们的日常内容报道,希望通过这种系统化的创新来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模块化的融媒体生产流程。”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田帆
说。
光是更新“标配”还不够,新华国际与腾讯新闻制定的合作战略同样抓到了互联网的精髓。“我们这种探索是否符合融媒体发展规律,还需要接受用户和市场的检验,”田帆强调,
“腾讯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流量巨大、分发渠道广泛、内容与我们有高契合度的很好的平台。”
“组队匹配”模式:经验打法可视化
今年6月,英国Meedan和Dig Deeper Media传媒网站推出了一种新闻合作方式——
“弹出式新闻编辑室”
,来自不同平台的记者和技术人员组队合作,共同应对大型新闻选题。这种打破传统流程的生产方式或许让人疑惑:
两个属性、生产操作方式可能完全不同的团队,投入合作的底气何来?
其实早在半年前,新华国际和腾讯新闻就开启了“组队匹配”模式。“在快速变化的行业格局中,我们认为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用户对硬资讯的需求、渴望了解天下大事的需求、以及用户对有价值的优质内容的需求,这种变与不变,正是腾讯和新华国际合作的基础。”
腾讯网副总编辑李天亮解释道
。
持续磨合:90天理顺整体流程
磨合是通往默契和深度合作的必经之路。双方从线上线下交流到理顺优质内容发掘、生产、推荐、投放、策略等管理流程,大约花了3个月时间,合作模式变得更加精细和顺畅。
“美国费城郊区发生火车相撞事故,导致33人受伤,详细消息求跟进。”8月22日下午2点半,在双方合作群里,腾讯新闻编辑发布了突发热点及需求。
“图、文、视频都有了,在组装。”新华国际值班编辑回复。
实际上,从新华社发布这条快讯开始,新华国际团队已经开始分头寻找多媒体内容素材。因而从用户角度看,
从新闻“定制”到“响应”,整个过程仅用了十几分钟。
半小时后,领先国内其他媒体的第一篇现场直击通过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抵达腾讯,同时投放企鹅号重点推荐,
采用照片+文字+视频的融媒体形式,多维度还原现场,提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效率。
新闻要素深度融合,这波资源很强势
新华社在海外拥有100多家分社,新华国际团队也由多位具有驻外经验的编辑组成,是腾讯新闻在丰富内容、核实、辟谣等方面的核心信源。
“我们会随时关注可预知的时间节点,比如各国大选、热点走向,都会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准备。”
腾讯国际新闻负责人曾玉仙
说道。复盘双方在合作中投入的资源和成本,“强势”或许是最佳形容词。
“目前有大约20个编辑通过岗位轮转的形式输送内容,同时配备专人维护运营,我们希望通过两个工作室的机制,确保今天不管是哪个编辑上班,都可以很好地生产一套融媒体产品并做好渠道分发。”
新华社国际部多媒体中心主任李大伟
对投入合作的人力进行了详细说明。
而腾讯新闻则拥有一键分发功能,可以实现报道资源充分共享、优质内容的多重精准曝光、各种媒介互联互通。
目前腾讯新闻约有40个编辑直接、间接参与企鹅号运营工作,编辑人员采用轮岗制,确保24小时在线沟通和对接突发新闻事件,最大限度保证流程上的畅通。
进阶打法:重要新闻“秒速”触达
随着合作的深入,腾讯新闻和新华国际沉淀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打法,包括:
对腾讯新闻而言,几位运营编辑专注于国际新闻领域六七年,熟悉腾讯新闻各个分发渠道的内容特质,对数据更为敏感,与新华国际的内容生产配合战斗,使重要新闻“秒速”抵达用户面前。
开放&共赢:好内容值得高流量回报
如何让优质媒体的内容得到更好的传播,是新媒体时代各路媒体的共同难题和痛点。作为促成新华国际与腾讯合作的重要推手,
腾讯新闻主编张克侠
表示,
这是一个双赢乃至三赢的合作,对于新华国际、腾讯新闻和用户来说都是好事。
流量之外,国际新闻要真正“解渴”
“我们的内容几次被选入腾讯新闻的插件,比如‘单亲妈妈把脑瘫儿子送入哈佛’,还有‘从《摔跤吧爸爸》谈女性在印度的地位’,这些当然是很令人兴奋的时刻。”不过正如刘一楠所说,
流量破亿只是“小目标”,双方都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国际新闻如何真正“解受众之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