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Chouse家居APP  ·  Deepseek怒怼ChatGPT,究竟谁更 ... ·  3 天前  
设计诗designer  ·  Nice Projects丨经典而优雅 ·  3 天前  
设计诗designer  ·  Nice Projects丨经典而优雅 ·  3 天前  
PChouse家居APP  ·  不要电视茶几,LDK+图书馆buff叠满的学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新书上架,一起传递逻辑的力量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0-12-22 23:52

正文

文 | 张是之


大家好,吹了很久的牛皮今天终于实现了,我的第一本新书在京东上架。


只是很遗憾,虽然后天就是双 12,但错过了促销的窗口期,所以不能参加促销活动,只能按照出版社的折扣价买。


书是在中信出版的,欢迎大家扫码购买。定价 58 元,目前是 7.1 折,价格是 40.9 元。


扫码,买它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书正在入库,现在是预售,基本上下周都能正常发货。


另外京东等其他渠道没有签名版销售,需要签名版的朋友们也需要等一等,我也跟大家一样,需要先从网上购买,然后签名在自己店里销售。


这样一来一去成本就增加不少,所以签名纪念版会按照原价 58 元销售。


省钱的话还是建议直接京东下单即可,又快又方便。


另外,我给本书录制了音频,通过书上的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


二维码价值 200,音频定价 99,买书你只需要花去其中一半就可以得到全部音频内容。


另外一半的优惠券怎么用呢?你可以用来购买我在「一课经济学」平台上的其他书籍解读。


或者,我建议你也可以用来购买这本书的视频版讲解。


因为我在录制音频的过程中,感觉有些内容还是偏深偏难,不容易理解。


虽然本书名叫《经济学入门 50 讲》,我也一直强调「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但实际上,没有数学并不代表简单。


恰恰相反,想要用日常语言来思考和理解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需要更加精准的理解和表达。


可以说,这对逻辑思考能力的要求一点都不低。


所以我决定明年以出镜讲解的形式,把我这本书再系统讲解一遍,最快会在元旦上架。


本书由浙江工商大学朱海就老师作序,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中国社科院冯兴元教授、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博士、复旦大学韦森教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老师,还有资深媒体主编邓新华老师联名推荐。在此一并致谢。


另外,本书还需要感谢很多人,我写在了后记中。


后记的标题是「传递逻辑的力量」,自古以来支持市场的就是少数人,市场的力量主要依靠的还是逻辑的力量。


很幸运,市场以及市场创造的网络让我们能够彼此相遇,让我们一起继续读书,一起继续传递逻辑的力量。


扫码,买它


传递逻辑的力量


我相信,大多数人心底都有「正义」二字。虽然我们未必会经常挂在嘴边,但对「正义」二字的追求,几乎是每个关心社会的人在面对热点话题时首先想到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正义本身的追求是相同的,不同的则是对于正义的具体理解上,以及它的实现路径上。


有的人认为免费教育、免费医疗才是正义,有些人认为自由交易才是正义,还有的人认为自由、效率和公平、公正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但经济学的逻辑可以告诉我们,自由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效率,自由、正义和效率三者并不矛盾,而是一体三面。


遇到问题,我们总希望能看到事实和真相。但即便我们都看到了同一个事实,但很有可能我们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解读和「真相」。


这是因为我们都在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这副「有色眼镜」就是我们内心的逻辑,或者说是我们内心选择相信的理论。报道事实的那叫新闻,使用正确的理论才能够分析得出新闻背后的真相。


经济学的魅力,正是它能教会我们既看到看得见的事实,也看到看不见的真相。


当我们试图去寻找「看不见的」真相时,因为「看不见」,所以它们并不是一些经验数据,是无法进行统计和计量的。我们寻找「看不见的」真相,能够使用的唯一方法,那就是逻辑推演。通过逻辑推演,来揭示事实背后的逻辑真相和因果关系。


所以说某种程度上,先有理论才后有真相。更进一步,又该如何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正确?首先,这个理论不能自相矛盾,也就是要求它是自洽的。其次,这个理论和真实世界的连接需要是真实可靠,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空中楼阁。


那么,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是否就一定正确一定真实可靠?本书主要对奥地利学派做了一些基本介绍,但正如我在前言中所强调的,理论因为逻辑而正确,并不因为学派而正确。


所以我希望本书的读者在今后的经济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用逻辑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简单的以学派阵营来划分观点的正误。


虽然本书以介绍奥地利学派为主,但不必回避,我的经济学是从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入门的。


2012年到今天,整整经历了8年,两个本科的时间。对我影响较大的阅读范围从张五常、弗里德曼、科斯、贝克尔,再到张维迎、周其仁、薛兆丰,最后才读到了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和霍普等等。


所以正如你在本书中所看到的,有些内容是对传统经济学和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介绍。

虽然今天回头看,他们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在我的学习之路上给了我很多的启迪,让我迅速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


今天当我能够出版自己的书籍时,我希望也能给我的读者传递这样的力量。


在经济学的学习路上,我得到了很多师友的鼓励和帮助,挂一漏万在这里一并致谢。


当我还是一名经济学「小白」经常问些基础问题的时候,得到了邓新华老师的热心解答,他给了我莫大的鼓 励。


后来,我又因为邓新华老师结识了李松、陈兴杰和周克成,并因此有机会见到仰慕已久的张维迎老师,并得到了张维迎老师的多次鼓励和帮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