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古代南洋的海军水平?
1551年,马来亚半岛的局势再次遭遇风云突变。
虽然柔佛苏丹已暂时放弃了收复马六甲的想法,但依然和南方的葡萄牙势力发生必然冲突。为了富国强兵,苏丹选择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河内建造要塞和舰队。随即,对任何通过海峡的船只都课以重税。
然而,苏丹穆扎法尔二世却气愤的发现,新设置的过路税不能被强加到马六甲城的葡萄牙船长头上。他的新都城和海军基地本身,也违反了十多年前定下的协议。
于是,由于自然而然的心虚和对马六甲的所有权宣誓需要,柔佛人开始准备起对旧都的反攻计划。
突然袭击
柔佛苏丹与爪哇援军的路线图
出于防备南方的亚齐苏丹国需要,苏丹无法将全部兵力都投入马六甲战场,但依然有数千名士兵和几十艘舰队可供支配。
为了强化自己的数量优势,柔佛人在半岛上广结盟友,甚至联系了远在爪哇的杰帕拉国王。随着大批爪哇武士和舰船的抵达,联军已经对缺乏警惕的马六甲形成包围之势。
作为葡萄牙帝国在南洋和整个东方的桥头堡,当时的马六甲要塞内被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
然而,因为缺乏必要的预警,所以粮食储备非常稀缺。
同时,仅有400人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由于大分部船只都活跃在航线上,守军手头也只几艘小型划桨船有充分战备。多余的2艘卡拉克帆船则状态不佳。柔佛苏丹也正式看准了这些弱点,才会有强攻要塞的企图。
早期欧洲画册上的马来地方武装
在当年的6月底,联军舰队首先在苏门答腊岛的东南部集结。
其数量包括150艘南洋本地的兰查兰斯船和40艘中国式帆船。
为了麻痹葡萄牙守军,苏丹甚至宣布自己准备向西攻打老对手亚齐苏丹国。然而,在马来半岛上集结的陆军却很难逃过沿线。因此,整个马六甲都预料到大战将至。为了避免被包围后孤立无援,担任城防指挥官的佩德罗-达-席尔瓦也分头派出2艘小船向外求救。其中1艘沿着马来半岛的西海岸北上,一路经过葡萄牙私人武装团体常去的缅甸和孟加拉湾。后1艘则沿着东海岸前行,寻找任何去往暹罗、安南、明朝和日本的帆船。
同时,1名柔佛苏丹的特使也来到马六甲城,向佩德罗释放错误的信号。
为了尽可能减少进攻难度,柔佛人甚至假意邀请葡萄牙人出兵共同对抗亚齐。
但马六甲当局对于地区内的形式把握非常准确,知道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当马来使节被打发回去,联军的进攻便如期而至。柔佛和霹雳州的陆军从北面包围城市,爪哇人为主的舰队则在南面登陆。
爪哇军队是柔佛苏丹的重要外援
海峡孤舰
扼守马六甲河与城市入口的葡萄牙要塞
由于马六甲的港口主要位于水位较浅的河口,葡萄牙人的卡拉克大船根本无法进入躲避。
守军不得不将2艘旧船搁浅在港外,作为拱卫河口的木头城堡。
但考虑到士兵和火炮数量的不足,这个计划还是遭打了很大质疑。当大量的爪哇战舰开始对2艘船发起围攻,少量葡萄牙船员便引爆了提前布置好的炸弹,将卡拉克和周围的小船都炸上天。
但联军的大型战舰同样无法在退潮时深入马六甲河。
这些可运载几十到数百人的南洋大船,也安装有火炮和大量储备弹药,更不敢轻易靠近葡萄牙要塞的火炮射程。针对这种情况,佩德罗也让人搜罗了一批本地人的小船,并用绳索捆绑在一起,部署在河口位置。这样,每次遇到涨潮,连成一排的船只便会随之浮动起,挡住入侵战舰的去路。
水道较窄的马六甲河 很容易被封锁
鉴于最快捷的水路遭到阻挡,柔佛与爪哇人便尝试进行全面围困。
大批工兵在马六甲城周围挖掘围攻堑壕,并部署了用于轰击城墙的大型火炮。海军也在港外布阵,阻止任何船只向城内输送物资。苏丹并不想为胜利而付出过大代价,因此期望以围困和饥饿来迫使守军出城投降。多余的船只也在马六甲海峡内来回巡视,准备拦截和抓捕一切他们发现的葡萄牙商船。由于这一操作,原本繁忙的马六甲海峡也很快沉寂下来。
几天后,1艘体型中等的帆船闯入海峡,打破了由柔佛-爪哇联军创造的宁静。
这是船长加西亚-德-梅内塞斯指挥的卡拉维尔帆船。在进入海峡之前,他们并不清楚马六甲已遭到围攻,只是期望以最快速度赶往南洋腹地的摩鹿加群岛。由于发现西班牙人违反《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不断从菲律宾深入世界上最大的香料产地,所以加西亚此行的任务是去那里攻击任何西班牙船只。而且为了应付长期孤军作战的需要,这艘船在离开母港果阿前已经装载了大量武器弹药,并配备了最好的炮手协助。
葡萄牙人的远洋型艘卡拉维尔船
面对突然闯入禁航区的葡萄牙帆船,联军迅速做出反应。
柔佛苏丹本人继续坐镇围攻部队,而来自爪哇的拉克西梅纳国王则率领麾下的40艘兰查兰斯船赶去抓捕。
虽然还没搞清楚对手是谁,但加西亚已经意识到局势危机,并下令升起战旗。恰逢海峡内风力正盛,给了卡拉维尔船以充足的动力。众多南洋大船的机动力堪忧,无法成功缩小包围圈,只能在外围不断遭到葡萄牙人的舰炮洗礼。由于火炮质量和射手水平问题,爪哇舰队的围攻效果很差,逼的拉克西梅纳下令自己的旗舰亲自出马。但一发来自卡拉维尔船的炮弹却正中其所在位置,将他连同自己的儿子和女婿都震入海里。整个爪哇舰队的士气都迅速崩溃,只能撤退到边上的海滩待命。
趁着战斗的间隙,加西亚让自己的船在离开马六甲要塞还有段距离的地方停泊。
城内守军已经目睹了她的孤军奋战,并立刻尝试将更多士兵派来补充兵力。卡拉维尔船也换上了2门口径更大的火炮,以便继续对抗敌人的整个舰队。之后几天里,她都不停的更好锚地,防止自己被大量的马来战船围困。期间还有1艘卡拉克帆船从果阿开入马六甲海峡,结果立刻遭到柔佛战舰的攻击。船长意识到自己将身陷重围,选择向着深海逃逸。南洋船与中国式帆船的的风帆系统落后,又受不了重炮轰击,只能在追击一段距离后选择放弃。他们的友军也在海峡内继续同加西亚船长周旋,但除了炮弹和挫败感外也无法收获更多。
南洋本地常见的
兰查兰斯船
围魏救赵
战役后期 陆续有4艘卡拉克帆船抵达马六甲
进入7月,有2艘小型的卡拉克帆船从印度赶来,上面满载着输送给马六甲守军的事物等补给品。
联军舰队再次赶往迎击,期望将补给品截胡。
然而,1艘为其护航的卡拉维尔船又再次杀出,将敢于靠近的兰查兰斯船击退。
马六甲的葡萄牙人也因为这些补给而缓解了危机。
也因为新来的卡拉克船吃水较浅,成功在马六甲河口下锚,又大大增强了要塞的海防火力。
几天后,类似的剧情再次上演。
1艘来自摩鹿加群岛的卡拉克船和另1艘来自东帝汶的船进入海峡,上面满载葡萄牙人在当地采购的香料。
柔佛苏丹的舰队尝试对笨重的货运船进行包围攻击,但为其护航的卡拉维尔船却依靠机动性和火力将对方逼退。
于是,马六甲要塞的岸炮周围,又多了2条可以随时发炮的战舰掩护。
静态防御下的卡拉克帆船 形同木质堡垒
鉴于海上封锁的连续失败,柔佛苏丹只能选择从陆上发起赌博性质的强攻。
虽然重炮在一个月里不断发射,却没有获得意向当中的效果。
进攻者便赶造了大量梯子,准备同时攀爬并不高耸的要塞外墙。
佩德罗也赶忙做出针对性部署。
在一名参加过意大利战争的老兵建议下,下令守军收集大量多余的桅杆和木桩,再用齿轮吊起布置在城头。
等到数千名柔佛士兵开始集体攀爬,葡萄牙人就用这些木桩用滑轮迅速抛下。
数百名围攻者在一瞬间被打了下去,脚下的梯子也被同时掀翻。
紧接着,守军将大量点燃的火药罐子抛下,将已经陷入混乱的马来人炸的人仰马翻。
后者立刻放弃了强攻,丢下600名奄奄一息的伤员逃离。
此后,柔佛苏丹再次下令进行围困,期望城中有限的补给品迅速用完。
佩德罗也不愿意就这样被活活困死,决心利用手里的数艘船给自己解围。
于是,葡萄牙人公开加强4艘卡拉克帆船的武装,并作出要四面出击的架势。
当柔佛人发现无力阻挡葡萄牙大帆船的行程后,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各沿海城市都已陷入了危机。
由于马来亚半岛的经济大都依靠沿海贸易,所以任何地方的损失都会让苏丹的权威受到损害。
结果,葡萄牙人的炮弹还没有砸到当地城市,苏丹和他的各级封臣、盟友们便急匆匆的解除了围困。
由于事发仓促,甚至没有即时通知在南面海滩边的爪哇人。
柔佛苏丹的马来本土武士
次日早上,300名蓄势待发的葡萄牙士兵悄悄走出要塞。
爪哇士兵已经被战斗折磨的精疲力尽,大部分人都处于休息状态。
在遭到出城守军的突然袭击后,他们依然迅速组织起反抗。
但因为缺乏准备,大量的火炮和其他火器都没有准备好发射,只能以长矛和刀剑拼死一搏。
葡萄牙人则在两翼的火枪支援下,用集中在中路的长矛方阵挤压对手,最后完全占据了整片海滩。
超过2000名爪哇士兵在滩头的混乱中丧生,其余人也被迫全部逃到岸边的舰队上去。
葡萄牙人便纵火焚毁了围城工事,并将所有的火炮类武器都带回要塞。
一直到这时为止,爪哇人还没有下决心放弃。
但当晚的风暴来临,将他们的大分部剩余力量都摧毁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