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宏观李超
立心、立道、继学、开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券商AH股表现分化,后市怎么走? ·  昨天  
成方三十二  ·  2025年春节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 ... ·  昨天  
邢者团队晚间解盘  ·  开工了开工了 ·  2 天前  
睢宁融媒  ·  金价飙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宏观李超

【华泰宏观李超】美联储抵抗负利率行胜于言——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点评

华泰宏观李超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12-12 09:51

正文

文 | 华泰宏观  李超 / 刘天天


全文约4000字,阅读需要7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美联储不降息不代表不宽松,美联储的宽松是用扩表替代降息

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保持在1.5%-1.75%不变,委员会全票通过此项决定。鲍威尔的措辞表态中,重点强调了低通胀的风险,美联储需要保持政策宽松来促使通胀达标。我们认为,这表明美联储未来收紧货币政策的门槛在提高。当前美联储不降息不代表不宽松,美联储的宽松是用扩表替代降息,避免过早走向零利率下限,从这一点来看,美联储抵抗负利率是行胜于言。议息会议后,美债收益率下跌,表明市场认为扩表操作不一定能带来经济的企稳。此前美债收益率的走势已反映了政策层面的宽松,但是没有反映在政策刺激下经济可能企稳的看法。

>> 点阵图显示2020年美联储将按兵不动

12月会议声明有一点变化:删去了“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这一措辞。在经济预测中,美联储下调了联邦基金利率的预估中值,未来三年的利率预测分别降至1.6%,1.9%和2.1%。点阵图显示2020年美联储或将按兵不动,17名官员中有13名预计利率将保持不变,而4名官员认为适合加息。美联储保持GDP预测和PCE预测不变,表明美联储在连续降息三次后,对于未来的前景展望并没有变得更加乐观,鲍威尔表示货币政策需要时间来发挥作用。美联储仅下调核心PCE2019年的预测值,但全面下调了未来三年的失业率水平,预计2020年失业率将从3.7%降至3.5%。

>> 年末是否会再次出现流动性危机?

鲍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年底的时候货币市场利率暂时上行并不少见,压力似乎可控,美联储随时准备根据需要调整措施。但鲍威尔也强调,目的并不是消除所有的波动。年底流动性压力较大是在两个时间点:12月16日和12月31日。其中12月16日是国债发行的缴款日期叠加上企业的季度缴税,而12月31日是年底季末,过往市场流动性往往较为紧张。美联储近来持续进行回购操作和购买国债,12月4日的银行体系准备金余额已较9月18日上涨11%,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上升幅度也接近6%,我们认为,年末时点的流动性紧张大概率不会有9月严重。

>> 2020年中美货币政策的共性一:均出现了扩表替代降息的行为

我们认为,明年中美货币政策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出现了扩表替代降息的行为。美联储当前扩表计划至少持续到明年二季度,600亿每月的扩表规模也较为可观,大大减少了降息次数。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降息和扩表不会同时出现,而下半年存在降息一次的可能,中美贸易摩擦往后看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12月11日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2020年底前的降息概率从议息会议前的63%小幅上升到议息会议后的69%。而中国这一边,高通胀会限制利率政策,货币政策仍以扩信用为主,扩信用主要针对“好项目”的优质信贷投放+“类地产”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 2020年中美货币政策的共性二:经济想要企稳最后的落足点都在货币政策

第二、不同于市场的逻辑,我们强调经济想要企稳光靠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最终必定是依靠货币政策宽松,来为财政政策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美国联邦政府赤字不断攀升,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政府只能依靠不断发债。在8月暂停债务上限之后,美国国债发行速率出现提升,所以扩表是对财政宽松形成积极配合。中国这边同样也是,明年一季度可能会有集中的信用释放。9月PSL在持续净回笼5个月后首次出现净增量,10月进一步放量到750亿元。我们预计,2020年一季度PSL投放量单月可能达到1000亿以上,所以是明显的扩表行为,政策性金融发力或将对冲经济下行。

风险提示

美国财政政策发力不及预期,贸易摩擦事态升级或反复冲击市场风险偏好。


风险提示

美国财政政策发力不及市场预期,贸易摩擦事态升级或反复冲击市场风险偏好。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的提出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是指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疏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科技周期,通过改革开放克服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压力,有效的使得劳动力、资本、科技、组织形式等生产要素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速或缓解其下行,全球资本有望给中国的人民币核心风险资产进行重估的理论。详见我们的系列报告。

近期视角

[ 1 ]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系列报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一)—— 从供给侧看全球资本流动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二 ——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 与信用释放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三)—— 地产 政策周期异化与科技周期孕育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四)—— 去杠杆从减负债到增权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五)—— 以改革开放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六)—— 降成本的实质推进从减税降费到降息


[ 2 ]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系列报告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一)—— 长期负利率源自生产要素困局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二) —— 负利率政策是如何从央行开始传导的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三) —— 负利率金融产品呈现扩散化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四) —— 负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3 ] 热点事件深度观察

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需要什么?

印度砸基建,全球经济看到曙光?

需求仍在筑底,等待企业盈利改善逻辑——工业生产和投资端的积极因素何时体现?

从美债收益率倒挂看“钱荒”风险——兼论资金面异动时,彭博降息概率比CME更准


[ 4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报告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一)——中美贸易摩擦放飞美股黑天鹅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二) —— 国历次贸易战胜利了吗?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三) —— 贸易摩擦为高端制造业发展背书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四) —— 贸易摩擦可能使两国产生类滞胀预期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五) —— 贸易摩擦对两国货币政策影响大不同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六) —— 开放是A股不可忽视的正向预期差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七) —— 八问美国中期选举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八) —— 贸易战进入雨点小阶段是个渐进确认过程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九) ——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货币政策分化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美国经贸磋商成员中谁最重要?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一)——美国贸易“三巨头”的貌合神离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二)——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四)—— 历史上贸易争端对于资产价格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五)—— 中美关税再升级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5 ] “风起通胀”系列报告

“风起通胀”系列(一)——通胀历史回顾:核心看猪价和油价

“风起通胀”系列(二)——环保限产可能温和推升明年猪价

“风起通胀”系列(三)——油价会是明年通胀的风险因素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