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建设银行和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都认为,这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事,业内也普遍给予好评。但是签约过了几天之后,一些自媒体上却出现了一些内容大同小异、基调上纲上线的奇谈怪论,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些文章,用的是同样的截屏、同样的观点、同样的腔调,试举一例,连签约顺序这种奇歪的关注点,都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
说建行被放在最后,成了“丙方”,这就纯属臆想和乱写了。活动主办方把别人的名字放在前面,是很正常的商业礼仪。而且这次签约活动,建行董事长、行长带领各部门高管悉数出席,刚才国外回来的马云也来站台,足见对这次签约活动的重视程度。
如果只是这么鸡蛋里挑骨头也就罢了,但这些文章的重点自在于借题发挥,别有用心地把建行和蚂蚁早就进行的合作,和刚刚宣布成立的“网联”联系起来,扣上“规避监管”的帽子。我们一条条来看。
自媒体文章截屏
文章说,“建行这次合作的重点之一,是与支付宝二维码支付互认互扫,支付宝支持建行手机银行APP支付。怎么解释呢?建行二维码本质上关联着实体卡片,这意味着建行直接在支付宝渠道上实现了银行卡账户受理,实现彼此间受理网络的互联互通。如果未来多家银行跟进接入的话,就实际突破了监管对于清算转接机构的要求。”
自媒体文章截屏
“建行与阿里这个突如其来的合作,有可能将这个未出生的“网联”扼杀在萌芽中。其示范效应若蔓延至其他银行,“网联”将被实际架空,其政策意义荡然无存!”
——文章的作者自称是业内读者,但实际上全篇充斥着没有常识的阴谋论。建行跟蚂蚁金服合作,既不是“突如其来”,也跟网联没有半毛钱关系。据财新引述建行电子银行部的权威说法,这个合作“只是建行通过聚合支付聚合了支付宝的支付通道,为商户实现一点接入受理建行龙支付、微信、支付宝、银联二维码支付,即建行客户可以用其他银行客户端、银联钱包、支付宝都可以扫建行二维码,但是用的是银联的二维码标准”。
简单来讲,建行和支付宝的二维码互认合作,就是市面上常见的聚合支付收单。今年1月中旬、2月底,央行曾连续发文规范聚合支付,鼓励收单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为特约商户提供聚合支付。
而网联则是央行指导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导建设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联支付清算平台,是一个为支付机构提供清算的平台。
简单来讲,网联是为支付宝提供基础设施的,而聚合支付则是在支付宝的基础上提供的支付的外包服务。网联、支付宝、聚合支付收单是从支付基础设施往支付应用层层递进的关系,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更加谈不上冲突和“扼杀”。下面这种图,就能说明这三者的关系。
其实,二维码互扫只是双方很多合作中的一项。这样两家备受关注的公司合作,难道会不注意合规问题?
文章还说,建行和蚂蚁金服合作,能得到的东西其实有限,这种合作其实是不对等的。这就像两个人自由恋爱、爱好结亲,却有人跳出来指出,你们太不般配了,你为什么要跟他在一起,这不是操闲心,就是别有用心。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生事物,很多人总喜欢把他和传统银行对立起来,编造一些极端的话,说谁要让谁“睡不着觉”之类的,这其实是对立斗争的思维在作怪。但这么多年下来,谁也没有把谁消灭掉,反而是双方都发展了,而且合作还越来越多。
其实,蚂蚁金服这样互联网出身的公司,更强调技术为先导,定位就和传统金融机构不同。尤其是,近期蚂蚁金服已经多次宣布,把自己定位为Techfin公司,今后将只做技术(tech),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所谓金融机构,包括基金、保险公司,当然也包括商业银行。这样看来,双方的合作更是顺理成章的事,也能降低各自发展风险,创造更多可能和更大价值。
如此双赢又利他的事,到底让谁不爽了呢?
文/互联网金融从业者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