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11 小时前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11 小时前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我为什么不喜欢投资农商行和城商行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0-08-26 00:00

正文

社区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少投资城商行和农商行。唯一一家持有的城商行就是宁波银行,而且是小仓位持有,作为深市打新的门票。其它的城商行、农商行连报告都很少看,更不用说建仓了。我知道7月份以来,一些农商行和城商行的走势要远远好于多数股份行和四大行。很多球友问我为啥总是不看好城商行和农商行,今天我就跟大家多聊两句。

1,营收过度依赖风险资产,资本金消耗过快

城商行和农商行从报表层面很容易看出的问题就是营收过度依赖风险资产。这里所谓依赖风险资产的收入主要包括:净利息收入,其它非息收入,手续费中的信用卡分期手续费,信贷承诺手续费等。这里面净利息收入大家都能理解,银行将借来的负债分配到不同的资产大类中,谋求利息收入,这些收入都和风险资产定价有关系。分配到贷款中产生的利息收入就是净利息收入,分配到基金或者债券中的很多就是其它非息收入。信用卡分期手续费和信贷承诺手续费都是息改费的一种形式。

扣除了所有这些依赖于风险资产的收入后,剩下的就是纯手续费收入:包括理财收入,代理收入,托管收入等。这些收入不需要依赖于风险资产,属于无风险收益,不需要为风险资产计提供减值损失计提,也不需要消耗风险资本金。所以,这部分收入的占比越高越好。我找了3家城商行、农商行和招商银行比较一下风险资产带来的收入占比,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城商行农商行的风险资产相关的收入占比都偏高,最高的常熟银行高达95%。而招商银行这个数据是75.83%,远远低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而且,预计未来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这个比例越高说明营收的增长越依赖于规模的扩张,而规模增长会消耗很多资本金,结果就是银行不停地融资,融资再融资。以宁波银行为例,从2014年至今,7年的时间内进行了3次再融资:2次增发,1次可转债,共融资超过200亿人民币。而同期的分红不到140亿。

2,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将受到侵蚀

我一直不敢大规模投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第二个原因是不看好它们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净息差+不良率。多数优秀的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有一个很高的净息差和一个很低的不良率。以常熟银行2020年中报为例:净息差3.3%,其中资产收益率高达5.49%。之所以资产收益率这么高主要是贷款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公贷款利率5.53%,零售贷款利率8.04%。零售贷款利率基本和信用卡业务的收益率近似了。因为,常熟银行的零售贷款基本没有按揭,基本全都是消费贷,经营贷等高收益的信用贷款。

而与此同时,常熟银行的不良率只有0.96%,零售贷款的不良率更是低至0.81%。超高的收益,超低的风险,这似乎颠覆了很多经济学的常识。在一般的认知中,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高收益,低风险和大规模三者只能兼顾其中的两者。而在城商行,农商行的案例中应该是占据了高收益和低风险,但是这种资产的规模必定是有限度的,而且还是没有外来资金冲击的前提下。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降速转型,企业融资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的方向转型。银行的对公业务越来越难做,很多银行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零售信用贷,甚至于原来高高在上的四大行现在也放下身段开始发力个人信用贷和消费贷市场。今年以来,四大行频频以低成本资金冲击原有的个人信用贷市场。很多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优质客户被四大行以低利率圈走。未来这种竞争会日渐激烈,城商行和农商行未来要么收缩这一块业务,要么做客户下沉。换句话说,未来它们要么收缩净息差下降,要么不良率上升。

3,金融科技投入不足

农商行和城商行最后一个软肋是金融科技投入不足。估计现在已经没有人否认金融科技会给未来的银行业带来巨大变化了吧?实际上,银行里金融科技的倡导者招商银行已经从金融科技中尝到了甜头,此次疫情招商银行的业务受影响极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客户和银行的交互已经完全脱离了物理网点的束缚,招行上半年接近90%的理财产品是通过手机银行自助销售的。

在金融科技的大潮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护城河很容易被摧毁。原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护城河之一就是客户对于四大行和股份行来说是不可达的。四大行和股份行的网点很难下沉到4,5线县城和村镇。所以,这里的金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城商行和农商行就可以坐地起价太高利率。资本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而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过去,四大行和股份行的资金受限制于服务渠道无法流入这些偏远区域,所以在偏远地区处于一种资本饥渴的状态,利率自然就很高。

但是,未来随着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模式的发展,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四大行和股份行充足的资本会逐渐渗透到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地盘。大行和股份行的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到位,成本更低,对城商行和农商行具有较大的优势。到时候,城商行和农商行就会受到挤压。

你可能会说,城商行和农商行也可以搞金融科技啊。很遗憾,金融科技的门槛较高,这种门槛不仅仅体现在资金门槛,技术门槛还体现在人才门槛。按照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路线看,不能按照原来项目的方式构建IT系统。银行必须走自主可控为主,结合DevOps构建自己的新核心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响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这就要求银行自己维护一只庞大的IT开发运维团队。这种玩法资金投入大,而且顶级的IT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地方银行就算资金到位也找不到稳定的IT团队。未来城商行或农商行的核心系统很可能由国内顶级的金融科技团队开发营运,其结果就是小银行彻底丧失跟大金融集团竞争的能力。要么中小银行被大银行兼并,要么成为金融科技集团的通道。

短期看,即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表现很好,也无法改变长期竞争力逐渐丧失的宿命。既然长期不看好,我自然不会去花精力研究这些银行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