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ank资管
专注银行资管(理财),关注泛资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参考报  ·  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上调! ·  昨天  
第一财经  ·  集体翻红! ·  4 天前  
财经杂志  ·  价格战+长账期:中国营商环境的两个毒瘤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ank资管

百年农商行:数量超1000家!

Bank资管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9 12:18

正文

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起步最早的金融机构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6月国内成立的第一家农信社,距今已近百年。

截止2015年末,我国农商行数量为859家,农合行数量为71家,农信社数量为1373家。随着改制进度推进,后两类机构的数量还在持续下降,农商行数量继续增加,2016年底达到1055家。


原标题:【研报】百年耕耘:农商行深度报告
来源: 王剑的角度(ID:wangjianzj0579)国泰君安研究所银行组
作者:邱冠华、王剑、张宇、袁梓芳







(图1来自永康农商行微电影《因你而精彩》剧照。其余图片来自我们日常拍摄收集。仅用于插图,不代表对它们产品或股票的推荐)



(一)历史沿革:功勋卓著但几经周折


本报告主要分析标的为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但也会涉及农村合作银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农信社)等(统称为农村金融机构),会在文中指明。


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起步最早的金融机构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6月国内成立的第一家农信社,距今已近百年。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在弥补乡村金融服务空白、支持农民生产生活方面,可谓功勋卓著。但其管理、监管政策却几经周折,致使行业发展走了些弯路,直至2000年以后,开始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农村商业银行。


1.1.     历史沿革


从建国前夕开始,为改善广大农村的金融服务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央高层和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1951年5月,人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便帮助农村摆脱高利贷盘剥,同时也能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结算、存款等金融服务。随后,全国各地开始组织农民成立农信社,其数量快速增加,截止1956年,农信社数量达到16万个,覆盖了全国80%的乡,使农村基层有了基本的金融服务。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农信社的管理经历了“几放几收”的周折。“放”是指将农信社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队管理,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这本身也是合作制的初衷,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并不具备,出现了一些混乱。“收”是指将管理权上收至国家银行,农信社成为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呈“官办化”倾向。


1979年2月,国家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将农信社明确定位为“既是集体金融组织,也是国家银行(农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机构”。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农信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此时刚好适逢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起飞,农信社成为支持当时乡镇发展的主力,自身也获得了高速发展,但也暴露一些风险。但1990年形势逆转,农信社管理权再次被上收,人行发布《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农村信用社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

 

1996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最后一次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回归“民办化”。当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行政脱钩,业务改由县联社管理,人行履行监管职责。至年底全部完成平稳脱钩,农信社再次获得经营自主权。而后,各地开始探索组建市联社、省联社。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开展改革试点,组建省联社,并试办农村商业银行,首批三家(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于2001年成立。2003年浙江试点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2002年,人行在温州地区选择部分农信社开始利率改革试点,允许存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浮,成为我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声。取得较好效果后,2003年开始向全国推广试点。利率提高后,一方面吸收存款有优势,另一方面,更高的贷款利率能够覆盖更高的信用风险,从而能够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使农信社在抢占当地存贷款市场上更具优势,市占率往往在当地银行业排名非常靠前。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以个人互助为核心目的的合作制已经不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需要。合作制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是一种劳动的联合,适用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间的互助。而股份制是一股一票,是资本的联合。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始重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将农信社改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同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等8省市开始试点。随着改革推进,近年,农商行数量持续增加,而农信社、农合行数量快速下降。 



2011年,银监会宣布不再组建新的农信社和农合行,全面取消资格股,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信社改组为农商行,农合行则要全部改组为农商行。至此,周折几十年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改革历程,形成最终的定论,农商行成为重点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


1.2.     行业现状   


截止2015年末,我国农商行数量为859家,农合行数量为71家,农信社数量为1373家。随着改制进度推进,后两类机构的数量还在持续下降,农商行数量继续增加,2016年底达到1055家。

 

截止2017年3月末,农村金融机构(含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其他新农村金融机构等)的总资产规模为31.4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为13.20%。总负债29.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比例为13.60%。资产负债规模的增速均高于商业银行全行业。从过去几年时间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基本稳定,甚至有微弱提升。



截止2017年3月末,农商行的不良率为2.55%,高于整个商业银行业的1.74%,主要是历史原因所致,历史包袱仍然较重。其实从近年的增幅上,并没有体现出比全行业更差的情况。




农商行2016年9月末的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分别为183.92%、5.04%,资本充足率为13.14%,均高于全行业水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全行业拨备覆盖率均在下降,而农商行的降速则低于全行业。另外,农商行的拨贷比近年还在明显上升。这显示出农商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逐步加强,但消化历史包袱的压力仍然存在。




盈利水平方面,2017 年第一季度农商行 ROA 为 1.19%,高于全行业的1.07%,资产获利能力在全行业内属于中上游水平。但由于其财务杠杆率不高,因此农商行的 ROE 并不突出。



因此,从上述行业指标上看,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农商行的基本特征:首先,农商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稳中略升,盈利也较稳定。不良率较高,主要是历史包袱所致,不良增速平稳,拨备较为充足。ROA高于全行业,但由于财务杠杆率不高,因此ROE并不突出。

 

但全国1000多家农商行分布于全国各地,受到地方经济影响,因此发展差异较大,全行业整体特征不足以描述某个个体的经营情况。


(二)核心特点:与地方经济高度绑定


建国初始我国便大量推广农信社,因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信社网点遍布广大城乡,在很多村镇甚至是最早的金融机构、惟一的金融机构,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因此,与地方经济的高度绑定,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这一特点就像双刃剑,既使农商行能够分享地方经济发展成果,也使其承受一定风险。毫无疑问,农商行的经营状况,高度取决于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


2.1.     主要优势:深耕地方经济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村镇之中,农信社是最早的金融机构,一度也是惟一的金融机构。我国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发展进步,其他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在很多地方,农信社及后来的农合行、农商行,依然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

 

从已上市的5家农商行来看,它们在当地(披露口径上,无锡银行以无锡地级市为当地,其他几家农商行以所在县级区市为当地,因此数据差异较大)的存贷款市场中,占据极高份额,排名领先。其中,存款市场份额普遍达到20%以上,贷款市场份额也多在15%以上。即使近几年其他股份行、城商行进入当地市场,它们的份额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大。



较高市场份额的背后,反映的是农商行对本土企业、个人客户群体的深度服务。农商行在当地网点众多,遍及城乡,渠道优势突出,个人客户资源雄厚。同时,因历史渊源等原因,与当地企业长期合作,银企关系紧密,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调研发现,农商行与极高比例的本土企业建有业务合作关系。虽然面临其他后进入的银行机构的竞争,但这种传统优势在可预见未来内仍将继续保持。


而且,在东部沿海省份,以江苏、浙江为代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率先崛起,因此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一度超过城区。尤其是部分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经常出现县域超过市区、农村超过县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商行(及其前身)为近水楼台,发展迅猛,其市场份额不但超过当地全国性商业银行,甚至还超过当地城商行(及其前身)。


2.2.     主要劣势:业务相对单一


首先,农商行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业务种类单一,以传统存贷款为主。这一方面是受制于牌照限制,有些农商行并不具备获取开展其他业务的资质。另一方面,也是由客户需求决定的。本土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是农商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他们所需的金融服务也较单一,主要就是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为主,这也是导致农商行存贷款业务占比较高的原因。

                         

这体现在报表上,就是农商行的净息差收入占比较高。A股上市农商行2016年的净息差收入占比在90%左右,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很低,平均在5%左右。而对比来看,大中型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均在20%以上,国外则更高,甚至过半。对此,我们并不机械地认为非息收入越高越好,农商行对本土中小微企业传统业务的压倒性优势,才是其核心竞争力。



其次,农商行另一特点是区域单一。区域单一间接导致了客户群体的产业也较单一,因为一个县或市级别的城市,其产业种类毕竟相对有限。比如长三角一带,有着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某个县往往拥有个别优势产业(链),当地多数企业均从事该产业或其上下游配套。比如吴江区的支柱产业为纺织业,常熟市则以服装业等为主。这种产业集群的做法有利于产业链布局,优化供应、销售、人才等资源的配置,形成规模经济,提升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却导致较高的产业风险,如若某个优势产业遭遇景气度下行期,则会使当地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当地的农商行资产大比例投放于本地,自然不可能彻底避免这种行业集中风险。

 

目前上市的5家农商行,均位于地级市和排名靠前的百强县,当地经济总量较大,与一些经济较弱的地方比较,其产业集群特征已经有所弱化,产业开始丰富多元,这有助于当地农商行分散资产风险。但与全国性银行比起来,这种行业集中风险依然相对较高。

 

目前,在农商行的区域扩张问题上,监管层已逐步放开,部分农商行已尝试开拓异地分支机构。但进展非常缓慢,异地资产占比很低,业务开展也非一帆风顺,预计短期内仍不可能大幅突破。



因为,农商行的信贷技术比较传统,更多是基于对本土企业的熟悉,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即学术界所谓的“关系型借贷”,而不是一种可以快速复制的书面技术。这种做法更多依赖于业务人员的经验和管理水平,主要依靠“传帮带”的方式慢慢传承,无法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大规模快速复制推广,尤其不可能在情况迥异的异地去快速推广。而且,农商行的管理能力是否能跟上,也有待检验。事实上,现有农商行的异地分支机构尝试,均冒出一些风险,风险水平高于本地。早年城商行刚刚开拓异地分行时,也有类似情况。因此,目前农商行的异地扩张仍然处于初期,重点任务是熟悉当地情况、培养管理水平、探索可供复制的业务技术等,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难成为主要的业绩增长点。


近年,随着金融市场业务(包括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的发展,部分农商行开始介入。金融市场业务可以突破区域、业务牌照的限制,在异地实现主动负债和资产投放,并使自身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尤其在2015年以来稳中偏宽的货币条件下,众多中小农商行通过发行CD、理财产品等方式扩大表内外资产规模。况且,农商行本身贷存比就较低,富余资金也会用于金融市场类的投资。从资结构上看,A股上市银行中,农商行的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的占比与全行业水平接近,也与国有行接近,但低于股份行和城商行。而同业负债占比则低于全行业。




虽然农商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无大多异常,但它们作为新进入者,需考虑到它们管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的能力仍有待观察,能否承受金融市场波动。2016年底以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波动加大,部分农商行新发的CD利率一度超过5%,显示出它们已经承受了风险。而目前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各项业务监管也将从严,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条扩张之路也会受限。

 

综上,我们认为农商行经营中的业务单一、区域单一现象还将长期存在,本土存贷款业务仍然是最为重要的业务,因此,其业绩表现也将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


(三)财务分析:经营稳定但增长受限


3.1.     杜邦分解

 

前文已述及,农商行的ROA高于全行业。但就A股上市银行范围内比较,则是5家农商行RO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类别的银行。



据观察,这主要是因为5家农商行均处苏南发达地区,银行业竞争相对激烈。而内地(尤其是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农商行ROA则明显更高,当然也可能隐含更高风险。

 

至于ROE,则因财务杠杆不高的原因,农商行ROE则并不突出,2016年平均仅在10%左右,显著低于全行业的均值13-14%水平。


 

然后,我们用杜邦分解,寻找上市农商行的ROA、ROE较低的原因。我们采用2016年中报财务数据,对25家A股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做杜邦分解。

 

我们把上市银行报表按类别汇总后,再各自按类别进行杜邦分解。



从表中可见,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平均资产”(近似于净息差)较为突出,达到2.55%,大幅超过全行业和其他类别银行。这主要是农商行在当地存贷款的客户基础均较优异,存款成本较低,而信贷投放定价则较好。但因为佣金净收入较弱,因此对最后的“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有一定拖累。

 

然后,我们还能发现农商行的“管理费用/平均资产”指标较高,达到1.02%,显著高于全行业。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1)规模经济较弱:农商行因为总体规模较小,但“五脏俱全”,各种行政、科技等相对固定的开支却省不了,因此难以享受规模经济;(2)中小微业务成本较高:农商行客群中中小微业务占比较高,且多采用传统的业务技术,对人力财力消耗较大,业务费用相对较高。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期,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旺盛,高成本可以被覆盖时,但目前经济景气度较弱。

 

扣除费用后,农商行的“拨备前利润/平均资产”仅为1.79%,已低于全行业。

 

然后,我们再观察“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农商行为0.84%,高于全行业。具体看,也高于城商行、国有行,但低于股份行。这现象符合我们前期调研情况,即全行业中股份行资产质量压力最大。

 

按此,从最后计算得到的ROA来看,农商行为0.81%,低于全行业。然后,农商行又因权益乘数最低(因业务单一、区域单一而制约了资产获取能力),导致ROE也是最低的,仅为10.06%。


3.2.     增长分解


我们将25家上市银行按类别汇总,对各类银行2016年利润的同比增长率进行分解。

 

2016年,5家农商行的利润同比增速在4%左右,高于全行业和国有行,略低于股价行,显著低于城商行。



从增速分解来看,全部类别的银行均是由资产规模增长来贡献了盈利增速。其中,城商行规模增速高达23%,这主要是因其基数低,同时业务牌照较为齐全,以及还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因此规模增速领先于全行业。农商行规模增速为13%,几乎同步于全行业。

 

全部类别的银行净息差均是负贡献,但农商行仅为-7%,其他类别银行均超过-15%,这显示出农商行在客户存款和贷款定价上的绝对优势。然后,农商行非息收入增长对盈利增速仅贡献1%,显著低于全行业。

 

最后,农商行拨备对盈利增速的贡献为-8%。

 

我们预计,只要区域经济不出现显著复苏,农商行未来的盈利增速有可能继续保持低速,大致同步或略超于全行业。


3.3.     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方面,农商行不良率略高于行业水平,且波动较大,并具有偏高的关注率、逾期率,但拨备计提水平较为充足。

 

首先,从不良率情况来看,农商行不良率普遍较高,2016年末农商行整体的不良率为2.49%,而上市的5家农商行的不良率则低于整体水平。



而所有上市银行对比来看,农商行不良率高于其他类型银行。究其原因,主要包括:(1)过去几年内长三角经历了一轮不良资产暴露,上市银行均分布于苏南,受此影响明显;(2)农商行信贷定位于中小微企业,也是过去几年不良集中暴露的领域;(3)可能还有部分历史原因,农商行历史包袱较重。



但从不良率的增幅上看,情况则有些分化。2016年,吴江银行、常熟银行不良率已较年初下降,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则还在上升。从其他银行情况来看,2016年不良率增幅已经走缓。这显示出中小型农商行风险集中于单一区域,波动较大。



另外,农商行关注率、逾期率也较高。其中,关注类贷款比例比其他类型银行要高,而逾期率则高于城商行,但低于其他大中型银行。据经验,中小微企业信贷的关注率、逾期率一直偏高,因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波动大,日常管理也相对不规范,因此容易成为关注或逾期,这是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正常现象。但经过审慎处理,最终损失率并不高。因此,农商行偏高的关注率、逾期率并不足为虑。




从拨备余额来看,上市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基本为行业水平,跟大多银行一样,处于150-200%的区间内。拨贷比则明显高于全行业。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农商行的拨备计提水平是充足的。




对于已上市的这几家农商行而言,因集中分布于苏南地区,而长三角一带是我国不良资产暴露最早的地区,目前形势已趋稳。因此我们不认为资产质量恶化是一个需要担忧的因素。


声明

1.报告原标题:基层银行服务生力军——农村商业银行深度报告

2.为改善手机阅读体验,文字略有修改

3.文中涉及产品用于举例说明,不代表对他们产品或股票的推荐

4.请参阅我们的免责声明和分析师声明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交流、合作、投稿等事项请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bankziguan02,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添加请备注机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