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谈创新
原创内容、只谈创新,由上海知名实战派创新研究专家钱致远老师主持,以精益创业和迂回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的方法论为指导,一起了解创新潮流、解剖创新案例、理解创新规律与方法、捕猎创新机会。适合创业者、创新公司、各类投资者和对创新感兴趣的朋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元宵节快乐! ·  昨天  
新华社  ·  以为是糖,结果放嘴里炸了!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申公豹代购药单”,有……有点东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谈创新

9分天已注定,1分尚待打拼:锤子手机还有戏吗?

老钱谈创新  · 公众号  ·  · 2017-05-21 22:50

正文



首先做一个小调查,锤子手机会不会成功,如何定义成功,你们怎么看?(可多选)


本文试图用创新的基本逻辑来分析锤子手机,力求客观、中立、理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大面上、结构面上的分析,不涉及具体的人与团队、技术、资本和营销,也不涉及运营,更不诉诸情感与精神,只分析、不争论。考虑到作者朋友圈也有不少人是坚定的锤粉,本文无意伤害任何人的感情,如有伤害发生,概不负责。


众所周知,锤子手机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个后来者,一个试图以创新来超越的公司,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国内手机市场的格局进一步固化,并进入了存量化市场(更新换代为主)阶段,即使市场容量还在变大,但是以惯性增长为主 。那么锤子手机的未来,还能不能有销量暴涨的机会,还有没有戏?


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和锤子手机的发展简史,然后再讨论锤子手机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了。

2007 iPhone 1 的发布拉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序幕,而智能手机在国内的爆发,是从 2010 10 月的 iPhone 4 发布开始。智能手机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前后发展了近 10 年。除了国际大厂苹果和三星外,本土的华为、 OPPO VIVO 、小米等已经是第一阵营,接下来还有魅族、金立、乐视(酷派)、中兴、联想等一批尾随者,再下面的还有美图手机、锤子、 360、HTC 等体量更小的玩家。


锤子手机是作为后来者参与到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在 2014 7 月才发布了偏高端路线的第一代 T1 ,但正式供货后,因为产能与良品率等供应链方面的问题,销量并没有爆发,毕竟别人走过的路、吃过的亏,后来者往往也是要再经历一下的。T1 发售时,预测销量20万台,实际为4万台,最终通过降价清理了剩余的库存。


然后就是 2015 12 月发布的走中端路线的 T2 2015~2015 年期间智能手机行业的软硬件升级换代比较频繁,也试图在日本和美国同步上市 T2 ,未果。 T2 发布后几个月内的销量也就是小几十万,且还伴随着一路降价。然后在 2016 10 月发布了不是 T3 M1 M1L ,定位偏中高端 ,据称备货 50 万台,但是并没有实际证实,也有分析预计它们的销量可能会破百万,但实际销量也没有最终公布。


然后 到了 2017 5 月发布了坚果 Pro ,主打高配和低价,走千元机的路线 ,宣称备货 40 万部在发布会后即售罄。从京东的评价数量来看,发布会后一周已有 1.6 万+条评价,实际销量应该是有 10 + 的。是否各平台全部销量是 40 万,尚未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每一次线下大剧场演讲式发布会所带来的轰动效应,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像一个漏斗一样,最后只是稀稀疏疏的转为了实际购买行为。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参加与围观演讲会的人,更多的是对演讲的内容感兴趣(对此有需求)去了。

锤子手机所面对的形势与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路径,总结来说:


显然, 锤子手机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内的后来者,属于来晚了的 ,小米雷军来的算比较早,机会抓的比较好,恰逢其时,而且创始人All in,运作能力也比较强。同样来晚的还有360的周鸿祎,没有做到All In,合作战略上也走了弯路,接下来只能在主打“安全”概念的路上一路走到底了。


锤子在早期发展过程中还走了一些弯路 ,做硬件要吃的亏逃不掉的,产品定位策略也是多次大调整,外部供应链整体上也是不给力,相当于各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曲线吧。到目前为止,各方面发展的算是比较稳健了,自身的组织能力与合作方的供应链能力,也训练有素了。总之,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没有老罗是不可想象。


这就是晚上加晚,这也是后来者先天处于弱势地位的缘故。


因此,在商言商,目前为止,锤子手机在商业上不能算成功。同时,业内几家领头的公司这几年发展与进步也很大,且这几家公司都纷纷开始了国际化布局。一方面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与行业格局基本上已定,而国际市场已经开始白热化跑马圈地阶段 ,所以锤子手机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大。出去的路已经慢慢关闭,国内的机会尚剩几何?


那么,未来国内手机市场的长尾格局,会更像现在 寡头化的PC产业(除了几个寡头就基本上没有长尾小品牌了) ,还是更像各显神通的多元化的汽车业(领头羊群与数个小长尾小品牌),或者是百花齐放、小品牌无数的服装业(大部分品牌都在长尾上)?


考虑到电子信息产业的源头是由少数大厂控制,接下来手机市场一旦市场饱和与成熟,就是规模化、同质化的大决战,以及产品进入大众货的时代,用户升级换代不再频繁,也就更加注重性价比。所以我们判断, 智能手机的未来会更像PC产业的当下格局


如果智能手机产业也像服装、餐饮、普通消费品产业的化,那么锤子手机的机会就会多得多,后来者哪怕来的再晚,所面对的产业格局再固化,也是 领头羊不超过全部市场1%的分散局面,后来者通过差异化创新,还是很容易后来居上并占有一席之地 。但在规模化与上游国际大厂控制核心软硬件的产业,比如说PC、半导体等,后来者不仅仅面对行业前几家领头羊动不动75%+的市场占有率,还要 源头垄断大厂的鼻息,既然是小不点的后来者,能够得到多少支持和重视,可想而知了。

这样的话,锤子手机接下来能否快速而稳定地占据一个规模化的细分市场,并持续保持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就非常关键了。 只有尝鲜者和粉丝的支持是不够的,需要有一群规模化的重度刚需用户 ,也即真正把锤子手机作为自己最主要或者是唯一的手机在使用的用户,而不是友情购买后把玩一下送人了,或者本来是有几部手机的玩家(锤子手机成了备胎)。那么问题来了,锤子手机的什么功能或特性,是能够吸引重度刚需用户的呢,以至于他们撇开先入为主的情感倾向和品牌认知,放弃了选择其他领头羊公司们的手机,而义无反顾的拥抱锤子手机? 答案是可有可无或没有!

同时考虑到锤子手机的定位和创始人的个人气质, 应该也不会选择走靠性价比取胜的低端低价路线 ,去吸引大众用户群体中那些对价格敏感、注重性价比的用户。即便走性价比路线,那么国内手机市场也早已是红海一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价,群狼环视,有量无利的结果,也不容易让人接受。

那么放眼更长远的未来,在行业开始规模化重组的变局中, 在资本推动下的合纵连横浪潮中,锤子是被收购,还是收购更落后的别人 ?就不得而知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锤子创始人和团队依旧能够起到核心作用,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毕竟任何创新事业,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事业,不是一个牌子或公司的事业。

当然也可能, 在下一波智能硬件的浪潮中,提前入局,抓住一个新产品机会,顺利转型到一个空白的全新市场内,一下子成了领跑者 。这也符合一般的创新规律,即,往往是上一个时代发展的不好、不如意的公司,敏锐的抓住了新的大机会,而成为新时代的领导者。毕竟经过这几年发展,锤子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组织实力。

这也是不得已的一种希望了。其实,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如果当年创始人老罗跨入的不是智能手机产业,而是其他相对更小众的、更多长尾化品牌的、学习曲线短一些的、领先玩家几乎没有或非巨头的消费类产业,那么凭借个人的产品感觉、营销能力和团队组织运作能力, 这几年下来,可能已经有爆款产生了 。奈何要温顺地进入智能手机这个大市场呢?!真的如创始人自己所言,乔布斯已经逝去,剩下的就舍我其谁了嘛!


以上,就是对 锤子手机当下形势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分析,结论已经列明,倒不一定是一个明确的结果 。无论读者你对上面的分析与结论认可或不认可,如果想要搞清楚上面这些分析和结论背后的理由,我们就可以问两个具体问题:

1、为什么说在智能手机行业来晚了,就倾向于认定后来者没戏了?

2、后来者如果想要通过创新还能取得大成功,应该如何做?


为了回答这个有关智能手机行业内的具体问题,我们要先提出并讨论一下两个更一般化的通用问题:

1、面对一大片空白的市场,一个创新产品在其中扩张渗透的一般路径是什么,获取一波一波的用户群的阶段会是什么样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