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戏曲舞台设计专业——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2 ... ·  23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有新进展:2026年投 ... ·  2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第一批上四休三的人,开始“抗议”了 ·  2 天前  
书单来了  ·  5本小说,讲述世界上最神秘的5种职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头条 | 你们的蛙儿在壮乡这里被奉为神灵!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公众号  ·  · 2018-02-19 16:30

正文


在这举国同庆的节日

全国各地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

你知道广西的少数民族

是怎么过年的吗?

大家每天等着TA回家的蛙儿

在壮乡被视为神灵?

旅游君就带你走进淳朴的广西

看一看当地少数民族的奇妙年俗


广西少数民族年俗——壮族篇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文山等地。壮族人喜欢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这样的著名歌者。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春节,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大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着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




压  年  饭


壮族人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之夜,全家人吃完团圆饭后, 将年初一的饭提前煮好 将鸡、鸭、肉、鱼、蔬菜等备好, 留到次日吃 ,俗称“压年饭”。预祝来年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吃  母  粽


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壮家春节食用的粽子往往比平常的要大,主要原料是糯米,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肉猪皮制成,夹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粽子还分“公母”,母粽子比较大,公粽子比较小。年前,每家都会包一两个母粽子,其他都是比较小的公粽子。 过年期间,母粽子要一直供着,先吃小的公粽子。

直到元霄节祭祀祖先后,才把供品撤掉,此为“散年”。“散年”时,家中最年长者坐堂屋中央,剥开“母粽”,按家中年龄长幼依次分发,各人则须恭敬接受并将其食完。




三  件  头


拜年时,除了要拎上大阉鸡,还必须送上 年糕、粽子、粉利 三件头”,意为好兆头。

年糕与粽子寓意 “年年高(糕)中(粽)” ;而粉利则与春节摆放的盆栽桔子组合成 “岁岁吉(桔)利” 之意。






汲  新  水


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 用红纸包好的钱币当做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

在挑新水时, 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 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 祈求六畜兴旺

汲回来的新水,加红糖、竹叶、葱花、生姜煮沸后,全家和客人都要喝。据说,喝了这象征吉祥的新水,来年人们会更加聪明伶俐。




舞春鸡,迎春牛


舞鸡是流传于桂西一带的风俗。“鸡”并非真正的鸡, 是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 他们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春牛”,也并非真的牛, 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 。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鸡迎春牛表示劝农和开春伊始,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  春  堂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 “打春堂”是壮族民间春节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即用捣米之杵敲击木槽,在一些地方改为以扁担敲击板凳形式,故又称“打扁担”。

由二三对男女老少持杵或扁担,排于春堂或长板凳两侧,以类似捣米的动作,有节奏地互相敲击,发出“登登打、登登打”的声响,还能表演种植水稻直到收割打场和舂米尝新的全过程,颇具劳作丰收的喜庆色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