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叔Spenser
Spenser : 金融圈的职场老司机,世俗的伪文艺男中年,这里是60万城市新青年的思想聚集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案说规纪法丨“编织”的人生 ·  16 小时前  
成都本地宝  ·  明日开抢!成都新一轮消费券来了!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成都3大景点限时免费入园!这些人别错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叔Spenser

长假不要出远门,太辛苦了

S叔Spenser  · 公众号  ·  · 2023-10-03 14:21

正文



我发现,今年长假,朋友圈里全世界打卡的人,好像少了很多。


我非常喜欢旅行,正是因为在乎旅行的体验,所以我一般不会做两件事,第一,尽量不选择假期出行,避免拥堵。


第二,尽量不选择远行,因为我太理解,路程的辛苦,往往会无限对冲掉目的地的风景。


因为,大多数人都高估了旅行目的地的美,而低估了路上的苦。


我记得2019年的12月,当时从伦敦飞回香港,大概12个小时吧,我都一觉睡醒了,发现还有六个小时。


百无聊赖,看电影看书,总感觉时间过得太慢。


飞机上的每个小时,都会感觉过得特别漫长。


所以国际航班的头等舱和经济舱的价格,能差上五到十倍,是有原因的,因为经济舱座位上飞行超过五个小时,我认为就是大多数人还能保持情绪稳定的心理极限了。


所以过去那些年,我南半球,南美洲,都没去,除了创业没时间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及其厌恶国际长途飞行。


按照我的性格,估计飞机还没落地,我就想回国了,骂自己为啥要花钱找罪受。


这就像五一国庆假期,你开车自驾出去旅行,结果高速拥堵,你堵在路上,前进不了,还回不去,你会不会在心里骂娘,说为什么要脑子一热,这么愚蠢。


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假期路上会堵,但还是会想要去个地方旅行,因为大多数人是没有办法, 毕竟周末时间太短,只有这种长假,才有出远门的整块时间。


但是,我想说个扎心的观点,因为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和自己待在一起的,平时有工作可以消磨时间,突然要和自己待着了,不知所措,所以旅行吧,哪怕堵在路上。





其实S叔我在疫情前,算是半个旅行博主。


真因为我太懂旅游背后体验的坑,所以我一般很少出远门。


在2020年前,我是一个每隔一两个月,就要飞去海外旅行的。


2019年,我七月飞了塞班岛潜水和跳伞,九月带粉丝去日本旅游,十月飞了普吉岛国庆度假,十二月带团欧洲游轮沿着莱茵河逛了好几个欧洲大陆国家。


回来第二个月还飞了新加坡,那时候新加坡还没这两年这么火,在新加坡的第二天,A股暴跌,之后就是疫情了。


仿佛发生在昨天,又像是在遥远的不真实的过去。


我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激素开始掉了,现在对于旅行本身,失去了一些冲动和热情。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前些年我还畅想着,等今年在香港满了七年,换了香港永久身份,就可以全球免签旅行了,那不得爆发式全球旅行,把过去三年因为疫情,没有去过的地方,都好好补偿下,去好好玩。


全球飞行路线我都想好了,而且必须不能累,不能国际长途飞十几个小时那种。


比如如果南下的话,就从香港先飞新加坡,见见坡县的朋友,顺便旁边马来西亚也逛一逛,待几天。


然后再飞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住的酒店,必须落地窗正对悉尼三件套,享受几天南半球的阳光和海浪。


然后再飞新西兰,听说新西兰的自然风光,那可就太美了,在皇后镇的某个咖啡馆里,喝着咖啡,吃着Brunch,配上他们国宝级麦卢卡的蜂蜜,而前面,就是美到令人窒息的山河。


但是,今年我发现除了去了趟日本东京外,一直待在深圳和香港。


我想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前,旅行本身就是目的和意义。


现在,觉得得到了那边有些事做,有些项目看,才值得飞一趟,不然何必路程辛苦呢。


我不知道,这种心态,是说明自己心态老了,还是想明白之后的通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