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的研究,并不局限于肿瘤领域。夏老师在 PubMed 浏览时,发现了一篇由首都医科大学发表于影响因子11.4分的J Adv Res杂志上的文章,该文聚焦于巨噬细胞极化与高血压心脏重塑的关联(课题的推进也是通过假设和假设迭代,使用柯霍氏法则进行了逐步的验证,逐步推进了课题的进展,如果不清楚科研逻辑,或者柯霍氏法则的话,可以去看看《轻松的文献导读》和《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
我们先来看文章最后呈现的示意图。在高血压模型中,会刺激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细胞黏附分子(CAM),如 ICAM - 1、Factor X 和纤维蛋白原 a。这些分子会募集骨髓来源的 CD11b/CD18 阳性单核细胞。这些单核细胞迁移并黏附在血管内皮上,随后浸润到心脏,进而分化为 M1 极化的巨噬细胞。这些 M1 极化巨噬细胞通过激活 NFκB 和 STAT 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都是常见的和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以及免疫相关的细胞研究中,都比较常见,熟悉《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的话,应该对这两个通路想必不陌生),产生炎性分子 IL - 1β、IL - 6、TNF - α 等。这些炎性分子会致使心肌细胞肥大,最终引发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
首先,研究面临的问题是,为何筛选 CD11b 和 CD18 这两个指标呢?研究人员先用血管紧张素 Ⅱ(AngⅡ)构建高血压模型,接着对模型中整合素的心脏基因表达谱进行芯片分析。结果显示,CD11b 和 CD18 在第一天呈现突出表达(就如同万绿丛中一点红,热图显示的就是转录组表达的差异性,可以通过热图直观地看出转录组表达的差异,关于这种热图的解读,在《夏老师带你读文献》中有详细介绍,这里的红色代表高表达)。由于 CD11b/CD18 主要在髓系白细胞中表达,于是他们又查看了单核细胞中 CD11b/CD18 的表达情况,不出所料,AngⅡ 的确会影响心脏中髓单核细胞浸润时 CD11b/CD18 的水平。
既然 CD11b 和 CD18 在高血压引发的心脏功能障碍中作用显著,那么敲除 CD11b 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其实是遵循柯霍氏法则进行验证,通过对CD11b的敲减,查看下游表型所产生的变化,以此来确定表型于基因表达之间的联系,在《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和《轻松的文献导读》中有相关讲解,感兴趣可查阅)研究人员敲除 CD11b 后发现,敲除该基因可改善 AngⅡ 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
从结果可见,敲除 CD11b 后,再用 AngⅡ 诱导,TGFβ 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配体 TGFβ1 和第二信使 Smad2/3 受到明显抑制(这两者参与心肌细胞的成纤维化过程,TGFβ通过TGFβ受体激活Smad,从而激活下游基因转录,这就是TGFβ信号通路,若对该信号通路不熟悉,可参考《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那么,CD11b 敲除对单核细胞的招募有何影响呢?研究人员分析了敲除 CD11b 后 CD45 髓样细胞的浸润情况,发现其浸润明显减少(见下图红框)。同时,CD11b 敲除小鼠中 CD68 + MΦs 巨噬细胞的浸润也显著降低,特别是分泌炎性细胞因子(IL - 1β、IL - 6 和 TNF - α)的 M1 极化巨噬细胞比例,相较于野生型小鼠大幅降低。
从上图蓝框还能看到,NFκB 信号通路中 p65 的磷酸化以及 JAK - STAT 信号通路中 STAT1 的磷酸化(这NFκB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紧密相关,若不熟悉,可查阅《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复习下),在 CD11b 敲除后也明显下降。
单核细胞黏附是炎症反应期间 MΦ 浸润和极化的关键早期步骤,因此研究人员分析了 CD11b 敲除是否会影响单核细胞黏附。他们利用野生型或 CD11b 敲除小鼠培养的骨髓衍生 MΦs 巨噬细胞,检测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附性。结果表明,CD11b 敲除降低了 MΦs 巨噬细胞对血管上皮细胞的黏附,同时抑制了 MΦs 巨噬细胞向 M1 极化。
这些结果表明,AngⅡ 刺激后,CD11b 的活化充分促进了 MΦ 的黏附和 M1 极化。为确定 CD11b 介导的单核细胞 / MΦs 巨噬细胞募集与高血压心脏损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互补实验:将野生型单核细胞注射到 CD11b 敲除小鼠中,同时把 CD11b 敲除小鼠的单核细胞注射到野生型小鼠中(这同样也是基于柯霍氏法则的实验设计,特异性敲除CD11b这样的验证虽然说可以分析出巨噬细胞中CD11b表达造成的表型变化,但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不清楚的话可以参考《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轻松的文献导读》、《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之后用 AngⅡ 诱导高血压。结果显示,CD11b 敲除的单核细胞能够改善 AngⅡ 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同样,使用 CD11b 抑制剂,从药理角度也能阻止 AngⅡ 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了临床心衰患者循环血样本中 CD11b/CD18 + 的骨髓单核细胞及配体表达水平,发现心衰患者 CD11b 和 CD18 的表达显著升高,这进一步证实了 CD11b 对高血压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影响。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示意图。
这篇文章通过对 CD11b 的表达及功能研究,清晰阐述了 CD11b 与 AngⅡ 诱导高血压后引发的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文章表现出色,尤其是在临床应用方面,以及证明单核细胞的 CD11b 缺失对心脏重塑的影响上,成果显著。然而,文章尚未深入探究相关机制,也未明确 CD11b 与 M1 巨噬细胞极化过程的直接联系。若后续研究能将机制部分,或上游 CD11b/CD18 的表达阐释清楚,想必会更加完善。只能期待研究团队后续的研究进展了。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兴趣的话不妨阅读原文,希望大家科研之路顺遂,思路清晰。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的话,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