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为啥,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看到这种石头,会两眼放光……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07-20 15:34

正文

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用珠宝来代表国家乃至个人的习俗。
无论是过去的法国王室,还是现今的英国王室, 钻石 都是王权交接仪式中的至高宝物,日常生活中,钻石更是通过西方文化扩散到了全球,成为了婚礼标配。
虽然如今的中国以“China”闻名于世,但 我们的文明向来最看重玉
从秦代的“传国玉玺”到清代的“二十五宝”,用玉制作的皇帝宝玺是国家和权力的最高象征,乃至于“国”字本身,就为“口”中含“玉”。

“清二十五宝”之 白玉交龙纽“天子之宝”

就我们平常人的角度来说,从史前文明到今天,佩玉都是中国人极为顽固的习惯,我们认为玉不仅有益身体,更是美好品格的象征。
因而, 季羡林先生才说: 如果用一种物质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
玉,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符号象征,也是溯源中国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 一部中国人琢磨、 使 的历史,足以巨细靡遗地串联起中国人近10000年的精气神
今天,阿信要为你推荐的就是这样一本讲述中国玉器考古精华的重磅新书——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这本书是 2022年为了纪念中国考古百年,出版的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的第二部
上一部讲述的是百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现的15个 良渚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背后的考古故事,为你呈现的是 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这本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则更加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化干戈为玉帛”表达文明、理性、友善、包容的精神,用“温润如玉”形容谦谦君子,用“字字珠玑”形容文辞优美,用“金科玉律”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
我们的价值判断、为人处世、审美标准,无不深深受到玉文化的影响。
市面上说玉的书不少,但大多集中于汉唐之后的实用器,讲古玉的很少,且多属于字少图多的高端图册,供收藏人士使用, 普及性读物少见。
这本《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保持了“考古中国”系列的高水准,在遗址的时间跨度、遗址数量、高清图片等方面均有所升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阵容堪称顶级王炸 ,集结了中国考古学界的玉器专家,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值得每一个对玉器感兴的读者品味。
13位学者组成“玉文化天团”
多元的视角展开“玉石之路”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邀请到 13位学者 ,包括了资深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博物馆馆长组,可谓超级豪华的阵容!
13位作者的年龄跨度很大,从“30后”到“80后”。
其中的“30后”是著名考古学家 郭大顺 先生,他师从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被誉为“红山文化第一人”;“80后”则是良渚博物院的副院长 黄莉 ,曾助力良渚申遗成功。
《考古中国》中的人气作者 孙周勇 老师从玉文化角度为我们构建了距今约4000年,活跃在晋陕高原的石峁、芦山峁、陶寺三大集团,在一定时期内与中原腹地的夏集团鼎足而立的盛景。
李岩 老师则继续以严谨的推理,以石峡文化墓葬中的玉器随葬品为我们复原了4000年前岭南石峡文化的社会结构,以及与千里之外良渚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此外, 叶舒宪 老师的东北万年玉器、 李井岩 馆长的8000年查海玉器、 栾丰实 老师的大汶口-龙山文化的玉礼器、 张天恩 老师的仰韶和屈家岭文化玉器、 胡建升 老师的凌家滩文化玉器、 朱乃诚 老师的肖家屋脊文化玉器、 刘云辉 老师的齐家文化玉器、 王方 老师的夏商时期玉器。
全书呈现了万年以来,玉文化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发展的全景图。末篇则由冯玉雷老师介绍在“丝绸之路”诞生之前的 华夏文明发生道路——玉石之路
玉成中国一万年,玉统天下五千年
有别于市场上其他的玉文化读物,这本书从考古现场出发,让你可以 从玉器出土的背景窥见古人的价值观和宇宙观
同时,该书的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以“ 玉成中国 ”的独特观点统领全书,呈现了 万年以来玉文化构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历程
在书中,叶舒宪教授对“玉成中国”进行了两个维度的阐释。
一方面是自然地理的角度。 在我们巨大的国家版图的东南西北四极大方向上,都有美玉矿藏,可谓“天造地设”
另一方面是文化基因的角度。距今1万年前, 吉林白城双塔遗址的玉扁珠是目前已知中国玉文化的起点
在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 玉文化率先在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形成了以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相对固定的组合体系 ,统一了整个太湖地区的礼制制度,这一体系中的大部分内容随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地区,奠定了夏商周国家的玉礼基础。
简单来说, 玉文化在距今5000年之际先统一了长三角,其后又在距今4000年之际,大体上统一了中国
立足于扎实的考古证据,《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从考古角度实证了中国万年玉文化史,有助于读者对玉文化及华夏文明有一个追根溯源的理解。
神秘的玉器世界
古人的精神图腾与传奇故事

今年是农历甲辰龙年。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龙,是唯一由古代先民创造的祥瑞动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图腾
早在距今8000年,史前先民便开始了对于龙的追求。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龙形堆石,长达19.7米,堪称“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
距今5000年辽宁建平 牛河梁遗址 萌萌的 环体玉龙是龙与熊的合体 ,安徽 凌家滩遗址 首尾相连的 玉龙可能是萨满巫师佩戴的重要法器 ,浙江 良渚 环形玉龙则像一个手镯 ,展现了共同信仰下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治玉工艺。
牛河梁环体玉龙

凌家滩玉龙

良渚环形玉龙

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 二里头文化时期 ,玉龙形器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一条长达64.5厘米,由2000多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长度仅有 0.2—0.9 厘米,厚度仅 0.1 厘米左右,堪称“ 超级国宝 ”。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中,除了龙之外,还有鹰、虎、象、龟、猪、兔、鸟等各种动物形象,仿佛一个玉器里的动物世界,精彩绝伦。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

肖家屋脊文化谭家岭遗址出土的玉虎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象

三星堆出土的立鸟玉璋形戈


玉石作为一种集天地精华的物质,古人赋予了其宗教象征意义,承担了沟通人神、建构秩序的功能。
石峁先民会在城防设施等墙体中埋入玉器以求风调雨顺,喇家遗址的先民在地震来临前向玉璧祈祷,亦体现了淳朴的宇宙观。
在凌家滩文化与良渚文化的遗址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令世人惊叹的 玉殓葬文化奇观
这些惊绝绮靡的豪华墓葬,也同样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信仰,令人大为震撼!

凌家滩07M23玉敛葬奇观
玉器的世界里,还有太多传奇的故事。
1件长江下游良渚晚期的 十节玉琮 ,历经一千多年时间的流转,在一次祭祀后被埋入了 成都金沙遗址 中。

金沙十节玉琮 秦式龙纹玉璧
1件距今约4000年的 齐家文化玉璧 ,在春秋时期被秦国工匠刻上了龙纹,又过了数百年被埋入了一座 新莽时期的墓葬

这样的传奇故事正是考古发现告诉我们的。

精心打磨,享受玉文化的视觉盛宴
增值附录,快速进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