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轻松读书人
让我们用轻松、简单的方式,一起共读好书,共同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5 日,宜语言冲浪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封神2》怕是吃错药了 ·  2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中国的客运站,怎么悄悄消失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轻松读书人

知乎超10万人关注的话题:人是怎么废掉的?

轻松读书人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5-11 18:30

正文


来源:洞见

ID:DJ00123987



跟不上地球自转的表是废表,跟不上时代进步的人是废人。



知乎上有个关注人数超过12万,浏览次数达到2600万的话题:人是怎么废掉的?


在这个话题下,有网友总结了四个词: 闲,懒,不思考,不学习


好像在这个时代,吃饱了睡,睡饱了起,起了就刷手机,成了多数人的生活常态。


阎锡山说,跟不上地球自转的表是废表,跟不上时代进步的人是废人。


精选了该话题的几个高赞回答,与君共勉。


不懂得保持内在确定性


心理学上有个“20英里法则”,说的是:


从美国圣地亚哥,到三千英里外的某个地方,途径繁杂的地貌以及变化多端的天气,每天走多少英里才是最佳的速度?


答案是,每天都走20英里。


那么走完全程需要150天,花费5个月左右,但极少有人能在5个月、甚至6个月的时间内走完全程。


有人觉得匪夷所思,每天走20英里而已,半年时间还不够?


吉姆·柯林斯把旅客归类成三种。


第一种旅客,总是受路况和天气影响,躲在帐篷抱怨,期盼天气好时多走点,但天好路顺的情况非常少,这种被外界干扰的旅客,总要花很长时间逗留在原地,需要花费八到十个月才能抵达终点。


第二种旅客,刚踏上旅程时心情好,精力旺,一路冲锋,但随着旅程推进,便逐渐失去初始的热情和动力,速度变得越来越慢,到终点需要七到八个月的时间。


第三种旅客,从不被天气和路况打扰,内心总保持良好的自律和稳定,坚持每天走20英里,最终如期到达目的地。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提到,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的积累,如此而已。


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顺境不骄纵,逆境不退缩,谦卑而执着,执着而无畏。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要保持内在的确定性。


倘若你不能确定内心的航线,总是被外界打扰,多半也成不了大事,最终只会沦为废人。


短期努力换不来预期回报,就放弃努力


有读者讲过一个故事。


“以前种过向日葵,每天悉心照料,定点浇水、施肥,盼着它发芽长大。


可一两天、一星期过去了,花盆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就放弃了。


过了段时间,家里需要空余的花盆,在阳台收拾时,才看到之前种向日葵的盆子里,有一颗枯萎的芽儿。


原来它也曾努力生长,只是我给的耐心和时间不够。”


前几天和大学同学老周吃饭,几年未见,本以为按照他当初的人生规划,现在早已经是飞黄腾达的老板。


碰了面才发现,那个学生时代聪明勤奋的少年,现在早已成了大腹便便,“地中海”显露的油腻中年男。


我问他,民宿经营得怎么样了。


他摸着脑门,哈哈一笑:“啥民不民宿的,早黄啦,这玩意儿,看上去美好的很,实际上不好做啊。”


酒过三巡,我才在老周嘴里听到些“心里话”。


刚开始,从硬件设施到人文管理,老周也算是花了心思去做的。


只是后来刮起了一阵民宿潮,老周的民宿就被淹没在了浪潮里,关门大吉。


而在这阵浪潮里挺下来的,最后赚的都是盆满钵满,比如老周的邻居,以前开的桑塔纳,现在早就换成大G了。


老周闷了口酒,叹道:早知道挺下来就是一场胜仗,当初再难也不会放弃。


可人生,千金难买早知道,万金难买后悔药。



放弃努力的人,不是废掉了,就是在通往“被废掉”的路上。


拒绝输出,丧失思考能力


知乎网友@peachhhhh说过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基本都是信息的投入和产出组成的。”


你看视频,刷新闻,读公众号,都是一种输入。


当你开始输出的时候,你的投入才会通过大脑的思考和逻辑,内化对你而言有价值的东西。


和哥们聊天,谈到知识输出这件事儿。


他说,以前还在上学的时候,听数学老师解题,听的时候都懂,听完啥也不会;听语文老师分析文章,言辞华丽,轮到自己写时,词不达意;英语就更别提了,看懂不会写,听懂不会说。


现在工作了,虽说没有懈怠阅读,身边一年征服百本书的,也大有人在,但一半以上的人都有个通病:书里的东西都留在了脑子里。


真正需要表达的时候,想要出口成章,实际上支吾半天,想要说得圆满,其实勉强也就六十分。



这就是只输入不输出的症状,如果你长时间不输出自己的知识,就会导致吸收的知识不断被遗忘,知识变成废料。


我这哥们是个作家,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来自于多萝西娅•布兰德的一本书:


“拖延不动笔或是写不下去,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等待灵感火花迸发的依赖心理。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完美的、理想的结果,就像总也等不到天光大亮一样。”


你有一百种获取知识的方法,但思考了行动了,才是内化知识的唯一途径。


存在脑子里的东西如果不去利用,最终也只会消散于无形。


伯特兰·罗素说:“有些人你要他去思考,不如砍了他的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当你仅是沉浸在获取里,不输出,不思考,多半也离废掉不远了。


深陷捧杀而不自知


有这么个故事。


田里有一只骁勇善战的蛐蛐,脸黑项宽,腿长尾细,俗称“乌背老白青”,被它打败的虫儿,都尊它一声“老元帅”。


老白青飘飘然,觉得自己势必天下无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