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师政管
北师政管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官方公众号,政管经世,致知明德。本公众号致力于发布学院相关资讯,展现校园生活,关注时事热点,为师生带来便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师政管

ICCPS 2024 | 主编圆桌论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中国公共政策研究

北师政管  · 公众号  ·  · 2024-06-21 21: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ICCPS 2024

主编圆桌论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中国公共政策研究



2024年6月16日上午,首届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举行国际期刊主编圆桌论坛。论坛邀请了8位国际期刊主编围绕“Publish China Policy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Journals”展开交流对话。论坛由《公共管理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梅赐琪教授主持。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执行主编易洪涛教授,Public Administration主编Bruce D. McDonald III教授,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联合主编刘志林教授,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联合主编朱俊明教授,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主编王秋石教授, Environmental Politics主编高雪教授,Sociological Methodology主编安卫华教授,先后在圆桌论坛上对如何在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在互动环节为广大青年学者在国际期刊发表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建议。一百余位国内外学者和学生参会。

圆桌论坛

主持人梅赐琪教授首先对首届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表达祝贺。他提到目前国际期刊在运转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在此背景下能举办国际期刊圆桌论坛,加强期刊与研究者之间、期刊与期刊之间的对话交流意义非凡。

梅赐琪教授

为更好地让参会者了解期刊情况和最新动态,梅赐琪教授邀请每位主编从三方面介绍各自期刊:一是期刊简介,二是中国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中的角色与作用,三是中国研究者应如何提高自己的论文质量。随后,各位主编围绕以上议题依次进行了发言。

安卫华教授介绍了Sociological Methodology期刊的基本情况,提出该期刊侧重于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随后,他介绍了他作为主编关注的几个方面。一个重点就是重视关于社会公平研究方法问题的论文。两个热点:一是因果分析,二是计算方法,如贝叶斯分析、文本分析、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等。两个特点:一是定性研究,现如今定性研究在学术界和应用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定性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在未来需要持续关注与投入;二是社会网络研究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的丰富,该方法不断发展和演进,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最后,安卫华教授诚邀中国学者踊跃投稿,鼓励大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想问题和搞科研,并对中国学者给出了三点宝贵的投稿建议:一是需要创立中国公共政策研究自己的刊物;二是要提升论文质量,积极与国外学者进行合作;三是在投稿时建议多个审稿人,保证论文能够被更多审稿人审阅,以此来提升论文投稿的成功率。通过这些指导和建议,他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学者更好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安卫华教授

高雪教授首先介绍了Environmental Politics 期刊的整体情况,提到该期刊旨在推进环境政治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其次,她表示期刊鼓励更多来自全球研究者的投稿。当前,中国在全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面临着环境治理方面的挑战,国际学者对中国环境政策和环境政治颇感兴趣,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环境政策可以给全球社会带来深刻洞见。她还简要介绍了期刊接受的文章类型,如常规的研究论文、简短的报告、会议论文、热点讨论和书评等。期刊通常会在每年的2月和6月征集特刊提案,届时期刊网站会发布相关公告。高雪教授给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她建议更多关注论文的写作。论文第一部分介绍是非常重要。需要清楚的阐明研究动机,背景,和贡献。文献综述部分需要与环境政治领域的文献进行充分对话。部分论文会因为没有与环境政治学有足够相关性而被拒稿。第二,在论文末尾的讨论和结论部分,编辑希望看到论文能够与广泛的环境治理进行对话,从而让不同类型的读者理解论文的重要意义。第三,她建议作者提交推荐审稿人名单,编辑可能会参考作者提供的名单为论文选择合适的审稿人。

高雪教授

刘志林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JCPA)的基本情况,指出JCPA关注比较视野下的公共政策研究,欢迎采用比较的理论和方法论分析政策问题、解决方案、政策过程等方面异同的投稿。JCPA所强调的“比较”概念并不局限于国家、地域、城市之间的比较。从研究方法上,JCPA不局限于比较案例分析,欢迎包括各类前沿定量方法在内的论文投稿。其次,刘志林教授介绍了期刊近期的架构变化,除普通的研究论文投稿或特刊论文之外,JCPA新设立了多个特别栏目,包括:书评、定性比较政策分析、比较政策概念统计与分析、政策实践创新、以及比较政策教育与教学等。刘志林教授鼓励作者关注JCPA网页上发布的特刊征稿启事、并积极参与围绕特刊召开的研讨会,也欢迎作者向上述特别栏目投稿。刘志林教授还介绍了JCPA最新设立的微信公众号(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推送的主编分享、论文推介、活动通知等信息发布。最后,刘志林教授分享道,中国学者对JCPA的投稿量很大,但拒稿率较高。一方面是语言的问题,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或润色审校来改进。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突出中国特色政策实践背后的普遍性理论意义。

刘志林教授

Bruce D. MacDonald III教授详细介绍了Public Administration(PA)期刊的基本情况、全球化视野和多元化取向。PA期刊每年接收750多篇论文投稿,但最终只有50到60篇能够发表,录用率仅为9%。目前,该期刊致力于将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相结合,并强调期刊宗旨是希望所刊发的论文能对世界上多个国家产生深远影响。该期刊特别注重从多元化角度探讨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问题,鼓励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者贡献他们的见解和研究成果。Bruce D. MacDonald III教授强调,PA期刊鼓励学者们通过新的数据集和方法论来验证现有的理论和观点,以确保这些研究在不同背景下的适用性。因此,他鼓励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要注重研究的普遍意义,不仅要展示研究在本国的情况,还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意义。他建议作者们在提交手稿之前,可以先让非专业人士阅读,以确保研究的清晰和易懂,从而增加论文被期刊接受的机会。

Bruce D. MacDonald III教授

王秋石教授首先介绍了期刊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的基本情况。该期刊创刊于2002年,是一本国际同行评议期刊,目前以季刊的形式出版,每期刊发约5篇文章。期刊目前被Web of Science 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Scopus以及th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AI)收录,并且即将被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收录。期刊主要关注传统公共行政议题,如政策执行、人力资源、电子政务等;但期刊对前沿研究领域同样保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具有创新性的前沿领域研究。随后,王秋石教授介绍了期刊的收稿和录用情况。该期刊每年收稿约60到80份,录用并发表约20份。其中,有一半的研究来自中国大陆,其余大部分研究来自海外华人。最后,王秋石教授向研究者和投稿者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英文写作问题,英语写作水平仍然有提升空间。第二,理论深度和创新性。目前大量研究在方法和技术上投入大量精力,但想要成为优秀的研究论文,研究者应该更多聚焦理论创新,讲好理论故事,而不是专注于数据处理。

王秋石教授

易洪涛教授作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期刊的执行主编,表示非常荣幸能受邀在圆桌会议上分享观点,也感谢学界同仁们对PAR的持续关注。易洪涛教授谈到,目前PAR已收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的投稿。投稿数量显著增长的同时,文章质量也有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审稿人的数量也在显著增长。PAR在2019年至2023年5年的时间里,只有45人次是来自于中国;而今年,PAR已邀请了100位来自中国的审稿人。通过这一举措,PAR正在努力扩大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审稿人团队,让学界同仁都有机会参与到期刊审核中来。易洪涛教授表示,PAR欢迎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驱动的定量研究,又有基于实践的理论研究。目前,PAR也在不断改进优化,积极鼓励创新,让作者引领期刊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易洪涛教授期待能够看到更多的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易洪涛教授

朱俊明教授首先从创刊目的、历史沿革、主要方向和发展状态四个方面介绍了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期刊的基本情况。他提到该期刊侧重于探究经济社会活动中能源和其他资源存量及流动规律、对环境的影响、驱动因素以及政策与管理路径。目前,该期刊对不同类型论文的包容度较高,欢迎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以多途径的研究方法,以公共政策、经济发展、组织行为、商业活动等主题为内容的原创研究。朱俊明教授向研究者和投稿者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对话相关文献,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对学术界的独特贡献。第二,要夯实写作功底,避免因为对研究表达呈现的不足造成优秀的研究被编辑部拒绝。第三,要积极尝试,不断完善。学术发表的道路上碰壁是一种常态,个别的评价不能绝对地反映研究的质量,因此要勇于尝试,以持之以恒地态度多和编辑沟通,逐步完善自身研究。

朱俊明教授

随后,论坛进入了互动环节。众多参会者踊跃提问,与嘉宾围绕国际期刊投稿中的文化差异、实践与理论的差异和联系、科学研究方法、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实证研究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主编们在回应中指出,开展科学研究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采用人工智能等前沿工具辅助论文的写作以跨越语言障碍。但最重要的仍是论文的理论创新点,一定要扎根中国实践,并将经验证据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这样才能立足中国,放眼国际,产出具有理论意义和全球视野的优秀研究成果。

互动环节









嘉宾介绍








安卫华,埃默里大学社会学和定量理论与方法终身教职副教授,在戈伊祖埃塔商学院、罗林斯公共卫生学院、东亚研究项目担任兼任教职。在哈佛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学位与社会学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推进了网络分析和因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将二者应用于研究社会不平等、社会政策、公共健康和组织问题。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ocial Forces, Social Network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和 The R Journal等权威期刊上。

高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Askew公共管理与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能源转型过程中政策、政治、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涵盖了能源转型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制定过程、能源计划评估、可再生能源创新和创业以及能源正义等。她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能源部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Technovation, Energy Policy和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等期刊上。

刘志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本科、硕士)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住房政策与社区治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和可持续城市化。在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Cities,Urban Studies,Policy Sciences,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公共行政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担任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联合主编、Housing Studies等国际期刊编委、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主席、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国际学术委员会成员等职务。

布鲁斯·麦克唐纳(Bruce D. MacDonald III),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公共行政系公共预算和财政学教授。现任Public Administration期刊主编、Public Finance Journal期刊联合主编。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公平预算、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衡量以及公共行政领域思想史。他的作品发表在包括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和Journal of Public and Nonprofit Affairs等主要期刊上。

梅赐琪,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公共管理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政中央地方关系,干部管理体制,政策创新与政策执行。曾在公共管理、政治学等领域中英文知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王秋石,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担任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主编及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和《公共行政评论》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预算与财政及地方政府治理。研究成果发表于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等刊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易洪涛,现任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期刊执行主编,主要从事政策过程理论、网络治理与能源环境政策的研究。现任或曾任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APPAM)自然资源、环境与能源分会共同主席、留美公共政策学会(CPSG)创会主席、APSA萨巴蒂尔最佳论文奖评委、公共管理研究学会 (PMRC)年会评委和夏书章公共管理最佳博士论文奖评委。同时担任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主编、Urban Governance副主编、《复旦公共行政评论》国际编辑,以及Policy & Politics、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公共行政评论》和《公共管理评论》的编委。曾获APSA的洛维公共政策最佳论文奖(Lowi Award)、ASPA的奥弗曼最佳论文奖(Overman Award)。2020、2021和2022连续三年入选全球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顶尖学者。

朱俊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联合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环境治理、产业生态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特优)等。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获北京市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留美公共政策学会最佳政策研究论文奖,华人产业生态学会优秀论文奖等。


图文编辑:邓怡 张冰怡 张婷 易雯茜 赵晓宇 李鹏扬

图文审核:郭跃 严宇 韩文静

微信编辑:韩怡然







微信号:jszgyID

新浪微博: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