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为王
疯子、狂人、赌徒,对于日本首富孙正义来说,这些词汇可并非是贬义词。
26年来,这位祖籍福建莆田的日本商人,用一笔笔令人惊叹的交易震惊了世界。从白手起家到打造软银帝国,每隔两三年,孙正义总能用一笔天价收购,来证明自己就是为大场面而生。
“我总是有一些大的想法,每两到三年就会爆发一次”,孙正义如是说。虽然已经年近六十,但他身上那种冒险的基因却从未改变
。
孙正义曾在2000年斥资2000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那笔投资如今已经获利上千倍。6分钟投资马云,已成为互联网界的一段佳话。
软银还在2006年花费150亿美元收购了亏损的沃达丰日本业务,并将软银打造成了日本第三大电信运营商。
2013年软银收购了芬兰游戏开发商Supercell大部分股权。去年6月,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 84.3%的股份,三年孙正义获利36亿美元。
据统计,过去10年间,软银花费约820亿美元展开了140多笔收购交易。虽有过收购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之后债务激增的败笔,但不可否认,孙正义是近30年来最成功的投资者。
1953年出生的陈福阳比孙正义大了4岁。但他在科技界的声望显然不及孙正义,不过随着博通公司的不断壮大,特别是博通宣布计划斥资1300亿美元并购高通的消息公布后,陈福阳的声望不胫而走。
博通并购高通将是半导体行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案。倘若成行,陈福阳的名字也将载入半导体史册。
作为博通公司CEO,陈福阳通过不断的并购,打造了影响世界的芯片巨头。
既懂技术有懂经营的陈福阳对半导体产业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半导体产业已成熟,预计接下来的十年半导体行业会进入从水平整合到垂直整合的过程。
按照这一逻辑,陈福阳启动了他的并购巨舰。
2013年12月,安华高宣布斥资66亿美元,溢价41%现金收购存储芯片制造商LSI。
2015年,安华高宣布以370亿美元收购老牌芯片公司博通,包括170亿美元现金和200亿美元的股票,这也是当时半导体行业最大的收购交易。两公司合并后,新公司将更名为博通有限。
博通是当时全球最大的WiFi芯片制造商。彼时,博通的营收为84亿美元,远高于安华高当时的42.7亿美元。370亿美元的收购价也比安华高当时363亿美元的市值高。这场并购堪称蛇吞象。
然而,陈福阳并未停止脚步,一年之内,在其领导下的新博通又完成了59亿美元收购美国数据中心网络供应商博科。
行业整合的结果是收入规模的大幅提升,2016年博通收入为132.2亿美元,同比大增191.1%。在2016年,博通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的17位攀升至全球第5。
四年时间成长为世界第五大半导体企业,安华高市值跃升至1067亿美元。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陈福阳马不停蹄的并购。
回到中国,比孙正义正好小10岁的赵伟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频率和规模也并不亚于前者。
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后,赵伟国为公司确立了“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目标及发展战略,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紫光布局的重点。
2013年6月,紫光集团以每股28.5美元的价格向展讯通信提出全资收购邀约,并最终以17.8亿美元完成私有化;一年后又以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
2015年,紫光集团又在信息服务领域再下一城。旗下紫光股份花费188.81亿元并购了中国网络设备及存储器、服务器巨头“新华三”51% 的股权。至此,紫光集团构建了一套“从芯到云”的完整产业链。
三笔重要的收购,令紫光集团羽翼丰满,目前紫光已跻身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公司,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企业级IT服务公司。可以说,通过收购奠定了紫光集团发展的基础。
2016年底开始,紫光集团开启了十年投资1000亿美元的超规模布局。其中,存储芯片的制造研发将是重中之重。赵伟国期望凭借十年努力,打破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的寡头垄断。
迥异的投资思路
孙正义
--
资本投资模式
2017年,孙正义的软银帝国又开启一项更加宏大的计划。软银集团宣布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联手,打造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的科技投资基金——软银愿景基金。最新消息显示,该基金已经完成第一期930亿美元的募集,距离千亿美元目前只是咫尺之遥。
毫无疑问,愿景基金已经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甚至是最大的并购基金。
至今,愿景基金的投资已涵盖芯片、共享办公空间、生物医疗、SaaS、农业等多个领域,此前,软银40 亿美元购买的Nvidia 部分股份以及ARM25%的股份已转让给了愿景基金。
孙正义正在全球兜售他雄心勃勃的商业计划。显然,基金的愿景就是孙正义的野心。只有不断制造大新闻才能配得上“大场面先生”的名号。
陈福阳
--
行业垂直整合
就在孙正义“感觉睡觉都在浪费时间”的时候,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掀起一波更加强烈的并购重组浪潮。
仅2017年,就有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软银并购ARM,高通计划斥资470亿美元吞并恩智浦。
敏锐的陈福阳深知,如果不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极有可能被别人并购。2015年博通位列全球半导体第17位,一年后博通跃升至全球第5。
与孙正义不同,陈福阳聚焦半导体产业,瞄准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极短时间内,从行业第二梯队跃升至业界顶尖。
赵伟国
--
产业链价值投资
相比孙正义、陈福阳,近年来,受到全球半导体市场环境的影响,赵伟国的投资手法相比以往也更加高明。
近期,紫光系在资本市场就掀起了一波“举牌”浪潮。12月18日开始,紫光控股耗资1.36亿港元举牌联想控股,至今已购入联想控股超过5%的股份。
此前,紫光控股已多次购入中芯国际股票,曾一度增持超过6%。12月23日,紫光控股以近5000万港元又进一步增持中芯国际。
为加强对下游封测的布局,减少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对外的依赖。去年,紫光集团成功控股南茂旗下上海宏茂微电子,布局半导体封测产业领域。
11月24日,紫光集团以10.26亿元获得矽品子公司矽品苏州30%的股权。12月12日,紫光集团增资5500万美元入股苏州光建存储,后者是台湾电子大厂光宝旗下企业,入股后,紫光支持有55%股权。
海外市场,在跨境并购接连受阻后,紫光集团开始寻求缓和的入股道路。12月7日,紫光增持戴乐格半导体股权比例至9.01%。戴乐格是苹果电源管理芯片主要供应商,华为Mate10也采用了戴乐格的产品。
可以看出,紫光系所投资企业绝大部分均属于半导体产业,特别是对中国最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联想控股以及几家封测企业的入股,可以有效弥补紫光的短板,势必在未来形成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对于资本和产业,赵国伟曾公开表示:“资本是逐利的,产业发展需要资本的支持,资本投资我们,我们拿钱去做产业,资本再到资本市场去套利”。
不可否认,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三星集团的“科技财阀”模式打造了一套良性循环的造血体系。三星家电、液晶面板、金融、物产、造船等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为芯片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紫光要借鉴三星的发展经验,成为一个以芯片和云网为主导业务的综合性科技财团。这样,紫光才有可能完成振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大业。”按照赵伟国的这一思路,紫光的“全产业链投资+战略入股+财务投资”的模式,只要能帮助芯片产业,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