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注意!这些股拟遭减持 ·  22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集体大涨!一度飙升至85%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美国突发!最高金融监管机构暂停所有活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刘晓博 | 楼市的核心秘密:“房地产依赖度”有多大,中国楼市大逆转何时发生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13 18:18

正文


常有读者向我提这样的问题: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到底有多大,中心城市的房价还能上涨多久?

第一个问题比较复杂,第二个问题则相对简单。下面,让我先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然后一起给出两个问题的答案。

1 、房地产投资占 GDP 的比重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在很多时候,大家把这项指标直接看做 “房地产依赖度”。

国家统计局只公布了 2003 年以来的 “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它的口径比“房地产投资额”略宽,下面表格里使用的就是这个统计口径:

年份

房地产固投

GDP

依赖度

2003

1.31

13.74

9.5%

2005

1.95

18.7

10.4%

2009

4.94

34.9

14.2%

2011

8.17

48.9

16.7%

2012

9.92

54.0

18.3%

2013

11.9

59.5

20%

2014

13.1

64.4

20.3%

2015

13.4

68.9

19.4%

2016

13.5

74.4

18.1%

注:表格里的单位为万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 2003 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依赖度”直线上升,从 9.5% 上升到了 2014 20.3% 随后,连续两年出现了下滑。 也就是说, 2014 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拐点,此前是全国性的牛市,之后只能出现局部牛市了。 在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房子已经过剩,而人口基本上没有了增量。

其实,这也是房地产“白银时代”到来的一个关键证据。

下面我再给大家看一个表格, 1986 年以来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度。这个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含了房地产投资。使用的计算方式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除以当年的 GDP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

GDP

投资依赖度

1986

0.297

1.877

15.8%

1996

2.29

7.08

32.3%

2006

11.0

21.9

50.2%

2012

37.5

54.0

69.4%

2013

44.6

59.5

75%

2014

51.2

64.4

79.5%

2015

56.2

68.9

81.6%

2016

59.7

74.4

80.2%

注:表格里的单位为万亿元人民币。


1986 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度只有 15.8% ,但到了 2015 年达到了空前的 81.6% 投资飙升,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基建和相关产业(钢铁、水泥、煤炭)扩张实现的,效率其实并不高。

所以,最近国家提出了“去库存”、“去产能”和“降杠杆”。 中国投资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虽然目前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只有 40% 多一点,但却是火车头,是“领投者”。 过剩产能、高负债率主要产生在这里,当“去产能”、“降杠杆”的时候,往往出现国家买单的现象,这是中国广义货币 M2 超发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有一个看法:如果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度不下降到 50% 左右,全社会投资里“地方政府 + 国企”的投资不下降到 20% 以内,货币超发不会显著减速,资产泡沫就会长期存在。

2 、房地产增加值占 GDP 比重

换句话说,就是用房地产行业产生的 GDP ,去除以当年的 GDP 。当然,这样就存在一个瑕疵,因为建筑业的 GDP 是单独计算的,但很大一部分来自房地产。


房地产

建筑

金融

工业

1996

3.6%

6.1%

5.1%

41%

2000

4.1%

5.5%

4.8%

40%

2006

4.7%

5.7%

4.5%

42%

2010

5.7%

6.6%

6.2%

40%

2015

6.1%

6.8%

8.4%

34%

上面是 5 个主要年份里,房地产、建筑、金融和工业 GDP 占当年 GDP 的比重。 这组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令人触目惊心的变化。

1996 年的时候,房地产 GDP 比重只有 3.6% ,加上建筑业也只占全部 GDP 9.7% 。在随后的年月里,尤其是 2010 年以后,房地产和建筑业比重都出现了快速上升,到了 2015 年占到全部 GDP 12.9%

金融业增加值( GDP )占全部 GDP 的比重,也在快速上升,从 1996 年的 5.1% 上古到了 2015 年的 8.4% 。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 GDP )占全部 GDP 的比重,从 1996 年的 41% 下降到了 2015 年的 34% 。而且,工业比重下滑最快的阶段,恰恰是在 2010 年以后。

由此可见, 2010 年之后,中国经济加速“脱实向虚”,房地产、金融业占比大幅上升,工业占比大幅下降。 为什么 2010 年之后出现这个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税负上升,人口红利结束,而人民币汇率开始高估。

或者说, 2010 年之后,中国对投资、房地产、大基建、金融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实体经济日益边缘化。

我们的媒体常常夸奖一个地方干部懂金融,是金融人才。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当迎来一个金融领导的时候,大家往往欢呼雀跃,认为经济将进入腾飞阶段。其实,这到底是好事坏事,真是值得思考一下的。

3 、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

一个国家的贷款,都投向了哪里,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国家在提倡什么。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 2011 年以来,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的变迁。 2011 年之前的准确数据,我暂时没有查到。


房地产贷款

总贷款

占比

2011

10.7

54.8

19.5%

2012

12.1

63.0

19.2%

2013

14.6

71.9

20.3%

2014

17.4

81.7

21.3%

2015

21.0

94.0

22.3%

2016

26.7

106.6

25%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万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自 2011 年以来,房地产贷款(包括个人按揭贷款、地产开发贷款、房产开发贷款、保障房开发贷款)占比从 19.5% 上升到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