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大数据实验室”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置顶了,这样。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更新,您都能容易找到。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们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机遇和挑战。科技领域也在不断地前进跟突破。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小编将为大家就十大科技风口做一个简介。
这十大科技分别为社交媒体、物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可穿戴设备、纳米科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社交媒体
首先,关于人。我们以前有一个说法,叫“社交媒体实时化”,现在已经不这么叫了。中国用户非常幸运,只有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微信。
但是在西方国家,社交媒体这一领域的工具实在太多了,留给新的社交媒体工具的空间可能有,但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人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方式社交和互动,而且变得非常有意思。大家可以看到创客运动、创客空间等等,年轻人以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式互动。
所谓社交指的就是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互动,科技在中间扮演连接角色。
谈到未来,毫无疑问,数据的传输非常重要。现在4G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很多公司正在开发5G下一代的数据传输技术。
现在视频会议也好,多方会议也好,数据传输需求越来越多。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他们都希望能够以一种新的标准去沟通。
物联网
物联网,也就是万物互联。互联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和经济而言,都是一场革命。
我们看到了Facebook这样的应用程序的出现。但是目前在物联网领域,我们仍旧没有看到像这样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的出现。
我们会很幸运地看到不同的公司在这个领域竞争,它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大家也听到过智能城市的说法——城市里密布电脑、城市由软件操控运行、城市是“可编程”的。
事实上很多欧洲的城市,正在出现智能化的趋势。智能城市的技术,可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有人觉得到车库拿车还是非常复杂,但是未来智能家居科技可能可以做到电梯自动识别,指引我们到相应的楼层。
如何量身定制交易系统
兼顾炒单的高胜率和波段的盈亏比
真正学会看盘、解盘、做盘
实战高手全面讲解为你全面讲解……
2017年9月10日-9月22日 上海
报名电话/微信:18516600808
大数据
数据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每年产出的数据量将超越过去20万年的数据总和。
很多人把数据跟石油对比。石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扮演的都是经济驱动力的角色,从石油当中,我们可以提取汽车使用的汽油,可以提取制造塑料。
数据是一样的,有了数据的提取之后,可以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可以实现3D打印,可以实现社交媒体,数据无处不在。
那么哪些公司面临的大数据问题是最严重的呢?在国外像谷歌、亚马逊,在中国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大公司,他们已经开发出来几乎所有用户都在使用的开源的免费软件。
谈到大数据,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数据。我所说的小数据是服务于普通老百姓的,是大家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查到的数据。小数据才是正确的数据,大数据适用于集中参数模型,小数据适用于分布式模型。
生物科技
从20年前开始,生物科技产生了一个泡沫,2010到2015年期间,标普500指数显示生物科技指数飞涨400%多,2015年第二季度,15亿美元风投资本进入初期发展公司。
后来泡沫破裂了,但是生物科技整体的趋势还是不断前进、不断向上的。根据摩尔定律,处理器的处理速度会越来越快,这一点也可以应用在人类基因组读取的技术上。
随着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解读人类基因图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从1990年到2003年,十三年间花费30亿美元才完成第一次人类基因组测试。从2003年开始,成本变为200美元,下降了99.9%。
现在已经实现便携式基因测试,可以快速地读取个人的基因组,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在大型医院配备大型设备去读取,这非常适合非洲等欠发达地区。
除此以外,背后的工具也非常重要,能够真正支撑科技不断向前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工具的使用。我们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生物实验室的发展。
另外还有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要纠正基因造成的疾病。2012年,生物学家发明了CRISPR基因编辑法,世界顶尖的一些期刊杂志上也发表了很多关于CRISPR的论文,很多初创公司也希望落地基因编辑技术。
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对基因不仅仅可以读、写,而且可以编辑。现在有一些机器可以做得更加便宜,并还有理论方面的改进,这意味着很多普通人也可以做合成生物的工作。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计算机最大的变革,就是普通人可以像乔布斯一样,在车库里面做实验。
金融科技与区块链
比特币在世界各地用得很多。比特币最大的技术是区块链,区块链可以阻止人们从事非法复制,这是为什么你可以使用到比特币,以及其他一些网络货币。
区块链可以通用,通过使用区块链,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合同,确保没有人欺诈。我们已经进入到智能合同的阶段,可以在人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之间来签订基于区块链的合同,同时这种合同是不会被损坏的。
比特币2.0将应用广泛,从金融领域乃至社会治理。任何对等协议都可能成为安全、牢不可破的区块链应用。计算机算法可以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保证秩序和可信度。
可穿戴设备
现在我们有健康手环、Apple Watch,还有谷歌眼镜(当然不是特别成功),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可穿戴设备有两种类型的应用。
第一种是智能面料:如果你想把东西放在我身上,那么应该是放在我的衣服上的。增长最快的可穿戴产品是智能服装。
人们在传感器、电池、面料方面从事研发工作,实现服装与监控、电子设备的无缝接合。这是一个全新的数据驱动的商机世界。
另外一个可穿戴的应用方向更昂贵,是外骨骼。这是军队发明的。阿富汗的美国军人需要背非常重的背包,穿戴上外骨骼后,人可以更加强壮,可以轻松背更多东西。
这是为军人发明的,但同时也可以帮助一些虚弱的人,比如老年人和病人。瘫痪的人可以通过它来帮助行走。
纳米科技
纳米科技带来全新的治疗方式,实现靶向药物输送、可消融传感器、对细胞发布指令、早期监测癌症等。
目前针对疾病的治疗,都会影响到身体其他地方,比如针对癌症的放疗,可能会影响全身。我们希望纳米医疗精准地进入身体,找到患癌部位治疗,不会影响到血管和其他器官,现在很多实验室已经有这些应用了。
纳米科技主要是用于材料,石墨烯是最受欢迎的材料。但是每年都有新的实验室宣布发明了最轻、或最强劲的材料,他们很多来自中国。进展虽然很多,但是这些材料还非常昂贵。
虚拟现实
现在虚拟现实(VR)确实有泡沫。虚拟现实很久之前就发明了,但是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成为成熟的技术。
现在需要戴眼镜、头盔的虚拟现实技术仅仅是第一代。下一代应该就不需要了,这就是为什么在硅谷有非常多的预期,大家对英特尔和微软合作的Alloy项目感到非常兴奋。
英特尔将把Alloy的硬件开源,微软Holographic会对所有Win10系统计算机提供VR和AR技术支持。
当然我们也要等待一些新科技,可能会出现一些突破性的发展。近眼光场技术在2016年1月估值达到了45亿美元。此外还有HTC的Vive和Lighthouse的空间跟踪技术,以及谷歌Tango项目。
虚拟现实应该应用在哪里呢?大家都说虚拟现实似乎唯一的应用就是游戏,仅仅如此吗?
新闻界应该关注虚拟现实,新闻媒体从纸、电视到互联网,可能下一步就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也可以用到教育,虚拟现实的发明就是用于飞行员教育的。
3D打印
3D打印是另外一个可能会极大改变世界的科技。每个人到时可以自己来做一些东西,而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比如,我们可以从云端的众筹获得钱,使用3D打印机来设计和生产,然后用亚马逊的全机器人仓库,将产品存储和销售,再使用互联网进行产品推广、促销。
传统上,这需要大的公司和工厂,尤其是在中国、德国这样制造业仍然非常重要的国家。
学术界也在研究4D打印,就是智能的材料可以编程。材料被生产出来之后知道要做什么,可以自己组装,比如你打印了一个桌腿,然后再打印其他的东西,它们就可以自己去组装了。
当然也会有问题,它们是非常昂贵的,也许你购买的东西打印出来,只能制作非常小的一点东西,因为价格非常贵。
你可以3D扫描、3D打印,我们住在一个自拍的时代,也许有天我可以复制一个自己,把我自己的复制品发射出去。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大概有60年的历史,其间最大的进展就是深度学习。举一个深度学习应用在医学的例子。
现在有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数字影像,每次人们去医院拍的X光片、核磁共震、CT等等都存在医院里面,由一个医生来读。之前片子看过之后可能就被丢掉了。
但现在IBM、戴尔、和飞利浦都在做深度学习的实验,希望可以扫描所有的医学影像资料,让机器像专家一样来看这些影像,也许可以帮助找到人身体里的问题。
医学知识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机器实时扫描所有影像,就像谷歌的机器人可以实时搜索网页一样。
在硅谷你们已经可以看到机器人了,它们只是为了让你拍照的,并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机器人。比如随着社会老龄化,我们需要有人来照顾老年人。
结语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革命性的科技,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出现,似乎永无尽头。
但是更让人激动的一点,比所有单个技术的出现更让人激动的是,把科技进行融合,融合之后我们又可以看到很多新的技术。
我们整合它们的时候,或许可以创造出下一个硅谷,有可能是在另外一个国家和地方的硅谷。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有新型人才,叫做T型人才,指的是必须要有能力去理解不同的技术,能够把这些技术整合和融合,能够了解他们的前景如何。
投资“融合”的领域未来将会占领先机。
来源:FT中文网
宽客网络课堂的第一批课程涵盖CTA基本面量化策略、金融产品设计、ABC三浪交易法、人工智能与私募峰会、量化投资峰会、名校程序化交易硕博论文导读、智能交易机器人应用展望、期权交易策略、量化投资交易策略等学习内容。授课教师中有众多知名学者,行业大拿,也有活跃在一线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扫描二维码或“阅读原文”可以进入课程并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