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
“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针对地方政府投融资问题的研究智库,中心主要为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等机构提供政策解析、债务融资与管控、转型方案设计、PPP咨询、课题研究等服务,曾先后为河北、新疆、天津、甘肃等省市政府投融资平台提供智力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防骗大数据  ·  紧急拦截!24万元现金保住了!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警惕“甜蜜”陷阱,别中“美人计” ·  2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DeepSeek,紧急声明! ·  2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DeepSeek,紧急声明! ·  2 天前  
IT服务圈儿  ·  本地部署 DeepSeek ... ·  3 天前  
防骗大数据  ·  手头紧,想贷款?小心骗子趁火打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

点评 | 地方国资收购民营上市公司怎么看?

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25-01-09 20:16

正文

事件: 2024年,共有43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其中24家属于“国收民”、13家为“国资收购国资”,6家属于无实控人变更为国资。

点评: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或财务压力,地方国资的收购为其带来了资金、资源和政策支持,帮助民营企业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稳定业务经营,避免企业因困境而倒闭或陷入更深的危机。地方国资在选择收购对象时,往往倾向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领域,通过收购可以将这些优质企业纳入地方产业体系,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产业协同、优势互补,延伸和优化产业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此外,地方国资的收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资本市场。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国资的介入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减少市场的恐慌情绪,避免因民营企业的困境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不过,也应当看到的是,收购后的整合是关键,如果整合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下降、文化冲突等问题,无法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部分地方国资在并购前调研不足,未能甄别收购标的的风险,或是定价能力弱,收购溢价过高,最终导致了并购效果不达预期、资源浪费,甚至 “踩雷”。

地方国资收购民营上市公司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市场行为,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以实现多方共赢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苗雨阳

城投之家常务理事


图片来源 网络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推荐阅读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何申报要点?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城投转型,城投公司路在何方?
贵州拟再发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债对化债形势有何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该如何化解?
30年期中票来了,对城投意味着什么?
城投产业化转型怎么看?
区县城投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公司债首发,怎么看?
国务院重磅会议推进化债,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如何化解?
从“35号文”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三个思想
“名单制”进一步落实,融资平台如何应对?
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如何争取?如何谋划?

金融化债实质推进,或为重点省份债务问题的“解”

2024年城投债到期压力如何?
“一揽子化债”背景下债务化解的三个成效
地方债务化解的思路:展期、降息、提质、增效
四方面解读江苏省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山东区县级城投首发新增,主要原因有二
城投市场化转型的新特点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分类推动平台转型并重
“城投”变“产投”——是好的开始,但象征意义更大
从“三债统管”看山东省债务风险与融资压力
从江苏省AAA城投看信用评级提升路径
关于通过土储专项债主动调节房地产供需关系的实务探讨
134号文来了,留给城投转型的时间不多了
国务院披露政府债务情况,如何解读?
风险可控,监管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改革深化——《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解读笔记
从八起隐债问责通报看化债过程的合规性问题
“十万亿”史诗级经济刺激即将到来
十万亿级财政刺激将至,利弊如何?
“化债”必不可少,“发展”势在必行
10万亿化债充值让“城投信仰”继续坚毅
“化债”——城投公司“有喜有忧”
城投转型新思路:“城投,产投,创投”
“退名单”仅是开端,城投转型任重道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