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两种:真心和妄心。
真心即是妙明真心,是自性本体,也称真如实相、一真法界、本来面目、如来藏心、自性弥陀、无余涅槃等。
妄心是凡夫的意识心,包括一切所思所想、心理活动、念头、思维等。
真心的本质是佛性,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佛的真实境界。
此心属于实际理体,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思想不能测度,言语难以形容。
依此心而修,此心看不见,摸不到,依不上,靠不着,凡夫无从下手。
圣道门以心为宗,认为“心即佛,佛即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供佛像可以,不修心不行,要心中有佛,不要心外求法”。
这一堆耳熟能祥的“法语”,以及“念一句法华经了生死,懂一句法华经能成佛”,“闻即往生,不历修证”,“一心顿悟,悟则成佛”,“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以心转境,不要以境转心”等等,对于六道凡夫来说,只是一个概念,嘴上说说可以,实际上做不到。
妄心的本质也是佛性,但此心被五蕴覆盖、三毒染污,佛性在日常生活中作不了主,作主的是无始劫以来的无明。
日常生活中,分别、判断事物或事情的好坏、善恶、是非的正是此心,信众挂在嘴边的“菩提心”、“至诚心”,“修菩萨心,行菩萨行”的也是此心。
但此心恒分别、妄想、执著,生灭不定,虚妄不实,纵有善心善念也是三分钟的热度,像婴儿的脸说变就变,保持不了多久。
虽说自他不二,理事不二,佛法是不二法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但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烦恼就是烦恼,烦恼变不成菩提,该生死照样生死。
依妄心而修,妄心“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像家贼一样“骗你没商量”,因为人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无不是财色名食睡,贪瞋痴慢疑。
自以为自己是好人,实际上“曾无一善”,自以为发了菩提心,实际上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自以为具足三心,实际上生灭不定,自以为在弘法利生,实际上自误误人,自以为心地越来越仁慈,实际上一遇不顺心的人和事,无明之火和邪恶的念头不知不觉就冒出来了。
正当念佛时,此妄心说“你念得不清净,杂念太多,伏不住烦恼不能往生”。
当杂念越来越少时,此心又说“只念佛不行,要正助兼修,要有感应,有境界”。
总之,无始劫以来被这颗妄心搞得心烦意乱,痛苦不堪,带你在六道中轮回来轮回去,一直轮回到今生。
真心依不上,妄心不能依,凡夫唯一可依的就是大悲慈父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阿弥陀佛把自己化现为看得见、念得出的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并把祂无条件送给十方众生。
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修行成就的真如实相,是六道凡夫实实在在可以依靠的妙明真心。依止了六字名号,就是依止了大悲慈父阿弥陀佛,就能出三界,了生死,成佛果。
而且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易行简便,人人念得出,人人做得到。
净土门以念佛为宗,依佛不依心,依佛无条件,靠得住,但念佛,必往生!
“打的念头死,救的法身活”,
依佛就要彻底靠倒,通身放下,把自己的妄心抛之于九霄云外,任凭阿弥陀佛救度。
不然的话妄心很不老实,喜欢寻奇猎妙,逞能装象,不知会在什么时候跑出来表演一下,说一些“你如是,我如是,新娘子骑驴阿家牵”之类的话,不知不觉就把你引偏了。
心不能依,依心一生不能成就。
念佛人与其高谈心性,不如老实念佛,菩提心,清净心,平等心,至诚心……
六字名号中要有尽有,一向专念者全部具足。
依佛不依心,不是否定修心,而是说明往生正因,唯在念佛,一向专念,必得往生。修心是世间法,是念佛人的自我要求,与往生无关,不可与往生混为一谈。
作者 | 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