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波】
国内的《参考消息》在5月12日报道了上个月席勒研究学会在美国纽约举办一场“中美一带一路携手合作国际研讨会”的消息。
估计国内读者们了解不到的一个细节是,席勒研究学会的总部其实是在德国,研究学会主席泽波•拉鲁什女士其实是一位地道德国人!二十年前笔者曾经在德国见过她一面。该学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横跨欧亚大陆基础设施项目跨国合作、推动多维度的“大欧亚轴心”建设战略。
席勒研究学会主席泽波•拉鲁什女士
2013年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拉鲁什女士就成为该倡议在德国民间乃至整个欧洲地区最为积极的义务推广宣讲员。这次,她又把“一带一路”倡议跨洋带到了美国。
“新丝绸之路”与德国的渊源
“一带一路”实质上是新丝绸之路,这和德国渊源就更加靠近了。因为,第一个将中国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这条千年贸易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创造“Silk Road” (Seidenstrassen)这个名字的不是别人,正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缘政治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当年是想打破大英帝国在西边和南边的封锁、为德意志帝国开辟东方贸易的扩展疆域。是他的门生斯文•赫定在1903年首次发现了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国遗址。
顺便说一声,赫定在中国和中亚区域几十年地理勘探的毕生成果——《中亚地图集》,一直到2001年还被美国军队用于空军在阿富汗战争的导航。
当然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亚、西亚、欧洲人不远万里来中国购买丝绸运往西方,才形成了一条贸易丝绸之路。而如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古代的丝绸之路,而是与沿线个合作伙伴发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寻求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等合作共赢的局面。
今天,德国媒体常常把“一带一路”称为Silk Road Initiative,而中德两国作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恰恰分别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端。
德国作为中国在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实际投资来源地、第二大投资目的国,作为欧洲最强经济实力的国家,在物流枢纽、经济贸易、投资合作方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明显优势。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中国高层就迫切希望二国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将德国高端技术同中国的中端技术装备相结合,在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之际,携手解决中德间众多亚欧大陆国家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亟待满足的问题,默克尔总理也率先于其他欧盟领导人表示对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予积极响应。
德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初尝实惠
三年来,中德之间就“一带一路”已有不少可圈可点的项目正稳步推进,笔者总结至少有五大亮点。
一是在一带一路的融资与投资合作机制建立方面。德国积极加入亚投行,成为该行投票权最高的欧洲国家。中德的密切携手,有助于将亚投行打造成一家规范高效、管理良好、透明包容的多边金融机构。
二是在欧盟框架下,德国提倡强化“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的作用。德国借担任欧洲安全组织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推动“容克计划”、欧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
去年5月,欧安组织外长会决定将欧亚大陆互联互通设为该组织今后几年的重要议题。作为今年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德国也准备将“一带一路”的包容发展理念与欧盟主张做结合。
三是旨在促进“第三方”市场互联互通的新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例如全球最大物流企业、德国敦豪集团(DHL)准备依托“一带一路”构建新的业务架构,推出日本—德国、成都—伊斯坦布尔、越南—中国—欧洲三条运输线路;西门子集团也在高铁运输和通讯领域展开和中国公司的积极合作。
2016年6月,两国同意关于在第三国及第三方市场合作、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比如在阿富汗,两国已经开展了矿业人才培训、减灾救灾方面的合作。
四是“一带一路”对德国一些经济区位吸引力影响正在显现。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迅速增长。在杜伊斯堡港附近新聚集了800多家中国参与投资和新设立零配件生产与贸易服务企业,为鲁尔区的结构转型带来助力。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如果框架条件合适,“一带一路”将为德国企业在如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独立风险评估等领域带来有价值的商业机会。
五是中欧货运班列发展势头向好。德国的物流网络的公路网密度在欧洲首屈一指,铁路交通轨道里程达到37900公里。水运方面,不仅有欧洲第二大货运港口汉堡港,欧洲最大的汽车运输港口不来梅和欧洲大陆最大的内河港口杜伊斯堡也在德国。
水道系统将这些货运枢纽与其它250个港口连成一体,使货物在欧洲最大的市场上高效流通。
因此,中欧班列有6条线路从中国不同城市始发,延伸至德国汉堡、杜伊斯堡等城市。2015年,中欧间共开行班列815列,中德间达400多列、货运班列运载量达3万个集装箱,预计到2020年,达到每年10万个集装箱。
德媒:“美国积极上车 欧洲却见迟疑”
虽然总体上二国在“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上配合进展是好的,而且德国物流行业、相关核心企业、包括汉堡和鲁尔地区等枢纽端点地带,也的确获得了不少“实惠”,但在德国民间智库和媒体,类似席勒研究学院主席拉鲁什女士这样从宏观战略角度积极为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站台的,仍然是属于少数“先知先觉者”,主流媒体和非物流企业对于“一带一路”关心远远不够。
笔者最近在几个微信群中和德国学界以及企业界人士的沟通也发现,德国媒体对于这次BRF峰会报道并不积极。
从德国接过中国接办G20角度、以及双方在过去三年实质性合作亮点的铺垫来看,本可以派出较高级别政府商贸代表团参加本次BRF。因忙于国内大选、以及考虑如何支持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龙的政绩的默克尔总理本人无法分身,她委派新上任不久的经济能源部长赴华出席“一带一路”峰会也属正常。
不过,从电视采访和官网表态来看,从政资历浅薄的莎普瑞斯部长对参加本次峰会目的性极为低调的媒体表达,颇有些耐人寻味,给人印象居然是她此行主要目的是,和中国有关方面讨论市场公平开放和投资准入问题的,其次才是来站台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中关于贸易自由化、反对保护主义的那些中国主张。
笔者认真聆听了莎普瑞斯部长在5月14日上午北京论坛峰会上发言,和之前来自其他欧洲大国的代表相比,她的发言稍显空洞:在大约仅仅5分钟讲话中,规则、公平出现各自2-3次、透明度出现4次、开放一词出现多达5次,没有一句话提到过去三年双方在一带一路方面合作的业绩。
峰会前一天5月13日,德国财经媒体老大“法兰克福汇报”的上海记者安肯布兰德,发回一篇关于本次BRF峰会报道,副标题被编辑为:”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力促全球化,美国也积极上车,欧洲却见迟疑”。
同一天,该报网站还在显著位置报道,中国在WTO就市场地位承认一事提起起诉,最终可能产生不利欧盟的审判结果,欧盟贸易政策机构为应付诉讼,抓紧制定出台针对性的反倾销规则。
中国仍需加大对德国的沟通
对于德国媒体和智库本次的态度可以有两层解释,第一层是他们的确对于“一带一路”深远影响,以及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希望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坚毅来源理解不够,有关于“一带一路”目标和定位的许多困惑。
比如德国国际政策与安全研究所的柯佑霖和慕尼黑国防大学教授胡波,都分别指出海运和路上物流运输体系的经济性比较问题,中国产能输出目的问题,项目融资风险,以及德国产品是否可以在中国增加市场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也可以给予合理解释的,这说明我们的智库专家在与德国各界人士沟通方面做得还不够主动、也还没有到位。
就以从成都出发的蓉欧快铁为例,其运输时间为10天左右,是传统海铁联运时间的三分之一,费用则仅为空运的四分之一,这些来自中国国内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其他贸易货品等,抵达德国之后可在1至3天内将货物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公司针对花卉苗木的特点,专门定制恒温集装箱,可随时调控箱内温度和湿度,蓉欧快铁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花卉苗木通过铁路出口欧洲的“新路径”,而这样的性价比是传统海铁联运模式所达不到的。
类似成都、重庆、昆明以及贵州这样的内陆城市,在过去物流通道不畅通时候,国际贸易的运费成本过高。而现在,一辆路虎汽车从德国乘蓉欧快铁到成都,运费仅需一万多元人民币。成都工业投资集团在2016年成功完成路虎、宾利、宝马汽车多批次整车进口,成为中国西部平行进口车业务和国内中转的“新码头”。
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蓉欧快铁累计同比增长3.5倍,同期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增势显著,如与以色列激增4.3倍、埃及激增3.6倍、罗马尼亚激增4.1倍。
媒体和官方低调的第二层解释则涉及到德国主流媒体的“有色眼镜”问题。他们中许多人对于中国发展模式没按照西方普世化价值脚本编排,可国家竞争力和贸易实力地位却急剧上升十分不理解,对此抱有抵触情绪,因此过去十多年来在德国主流媒体上,关于中国社会报道的政治正确立场先行就成为趋势。
在2017年这一个竞选尤为关键的德国大选之年,任何党派的政治家都不得不考虑到德国媒体严重PC(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态度和民众的矛盾纠结心理,一方面就只能选择低调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另外一方面在台面上还要强势就市场的开放性、公平性和透明性对中国说三道四,默克尔总理的代表莎普瑞斯部长在北京BRF的表现恰恰是符合这个逻辑的。
“要想发现新大陆,不能只在自己海岸边折腾”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种种迹象显示,人类社会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二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和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已不可持续,尤其在美国的注意力转向解决国内巨大问题的时刻,人们目光自然转移到仍然不断在崛起的中国身上。
郑永年教授最近提出一个尖锐问题,中国自己是否有意愿以及是否有足够能力单独提供国际公共品?如果不能单独提供,中国应当如何寻求和其他国家一起提供?
其实“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高举和平与合作旗帜,为丝绸之路沿线还不够发达的国家所在地域公共产品建设提供自己力量,与多方一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命运共同体的最真实意愿表达。
从欧亚大陆互联互通大格局来看,中、俄、土构成重要的三角关系,而中、俄、德则是黄金大三角关系,将柏林、莫斯科和北京这三个地缘重心连通,才是欧亚大陆公共产品建设的长远大格局。
“要想发现新大陆,不能只在自己海岸边折腾。” 记得去年10月份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曾经引用这样一句德国谚语来鼓励德国政商界人士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共同发展之举。
图片来自罗思义文章
罗思义先生在他的文章《一带一路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引用IMF的预测数据计算发现,到2021年,一带一路地区占全球GDP比例将达到31.3%,而同时欧洲只有站到19.2%。
德国作为从全球体系获益的最大贸易国之一、作为欧洲地区最强的经济大国、也作为在汲取历史教训之后坚决认定和平发展道路模式的实践者,如果中德能够真诚相待、共同联手,欧盟自身做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其未来和平发展的蓝图就更加有保障。
笔者期待两国在加强协调的基础上,为改善民心相通多做沟通工作,为 “新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公共产品,积极探索中德共同方案。
参考资料:
1:中德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发现新大陆”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2016年10月09日 10:27,中国新闻网。
2: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关键在于各国平等参与,2017年5月14日09:18,中国新闻网
3:Mammutprojekt - Der Welthandel soll über Chinas Seidenstraße rollen
2017年5月13日,记者安肯布兰德(HENDRIK ANKENBRAND),《法兰克福汇报》 (FAZ)
4: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可以回避“金德尔伯格陷阱”吗?,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9日
5:“一带一路”论坛开幕在即,中美今天联手宣布的这二件大事震动了世界,2017年5月12日,记者亚君,喻新,杜薇,《参考消息》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立场表态原文Bundesministerin Zypries: “Chinas Bemühungen, mit der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en Ausbau der Infrastruktur zum gegenseitigen ökonomischen Nutzen für alle beteiligten Staaten zu fördern, ist zu begrüßen. China hat sich ja zuletzt für freien Handel und gegen Protektionismus ausgesprochen. Vor diesem Hintergrund werde ich mich vor Ort für Marktöffnung, die Gleichbehandlung ausländischer Unternehmen sowie den Abbau bestehender Handels- und Investitionshemmnisse einsetzen.” 以及中德二国贸易最新资料数据见 www.gtai.de.
5:罗思义:一带一路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新浪《意见领袖》专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