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生正道
养生有道,健康在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养生正道

高血压+脑血管病诊治心法

养生正道  · 公众号  ·  · 2019-12-12 1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点击上方 【养生正道】 关注我们 ↑

导读:

王士相(1926——1991),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对中医经典著作造诣颇深,精研温热之学,精于中医教学,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儿科诊治。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证治心法

作者/王士相


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我现在主要讲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包括高血压脑病,但不包括肾炎及晚期妊娠中毒症的高血压脑病。

脑血管意外,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

后三者都出现半身不遂,中医叫中风,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高热、神昏,不出现半身不遂,因此不属于中风之类,加之个人缺乏临床经验和体会,故而从略。

另外尚应提出的是,脑血栓虽然可以出现于青壮年,与中医的年老中风不同,但是由于也出现半身不遂,因此也按中医的中风论治。

现谈一下个人对中风的病机及证治的体会。

一、关于病机,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老肝肾精血不足,虚风内动,木横土衰,挟中焦痰浊之气,阻滞机窍,而至昏仆。

2.五志过极,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亢逆,心神昏冒,卒倒无知。

3.气血营卫不足,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口眼㖞斜,半身不遂。

4.饮食不节,嗜酒甘肥,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肝火痰热上逆,蒙蔽心包,阻滞经络,昏仆。

二、关于辨证治疗,根据病的轻重、深浅,分中络、中经、中腑、中脏。

中络者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口眼㖞斜,肢体运动迟缓而无神志 的改变。中经者临床表现为 肢体偏废不用,痿软不任或拘急不仁,言语蹇涩,可有轻度恍惚,但基本清醒。

中腑者,说法有二:程钟龄《医学心悟》云,此外有六经形证,主以小续命汤;陈修园《医学从众录》谓有便秘之阻隔,主以三化汤。可见此证有虚实之不同。中脏者,多滞孔窍,卒倒不省人事,有唇缓、失音、耳聋、目瞀、鼻塞。在临床上,多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证型分别加以施治。
中经络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㖞‎斜,言语不利,甚而半身不遂,或兼见寒热。

其治法有三:

1.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健脾益气,大秦艽汤主之。

方用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熟地以养血熄风;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疏风散邪;云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黄芩、生石膏清解热邪;痰湿重苔腻者去生地、熟地;无内热者去黄芩、生石膏,加僵蚕、全蝎以祛风痰通络,加半夏、南星以化湿痰。

图:当归


临床常用药物:秦艽、桂枝、桑枝、防风疏散风邪;黄芩、山栀子、钩藤、丹皮、桑叶以清热;云苓、白术、甘草以健脾;当归、川芎、杭芍、生地以养血熄风;半夏、陈皮化痰理气。

2.固护卫阳,柔肝熄风。

病人多兼见面白,自汗,脉缓,呵欠,遗尿,口眼㖞斜,四肢冷。 临证常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麦冬、白芍、木瓜以柔肝熄风,每每奏效。

3.平肝熄风,化痰通络。病人多见舌红苔厚,脉弦滑。

我每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主要药物:天麻、钩藤、生石决明、黑山栀、黄芩、牛膝、寄生、杜仲、益母草、夜交藤、茯神、羚羊角、连翘、丹皮、白菊花。若痰多者,加川贝、鲜竹沥、天竺黄以清肺化痰利窍。
中脏腑
有闭证、脱证之分。

1.闭证: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二便阻隔。若面红气粗,烦躁,舌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数且有力为阳闭;若静而不烦,面白唇紫,痰涎闭塞,舌苔白滑腻或白厚,脉沉者为阴闭。

关于阳闭与阴闭的辨证要点是舌苔的改变,阳闭者苔黄厚腻,阴闭者苔白厚腻。

论其治,阳闭者先用至宝丹、鲜竹沥、姜汁以开窍,继用涤痰汤加钩藤、羚羊角、生地、丹皮、白芍、菊花、桑叶、石决明以镇肝熄风;便秘者加三化汤即小承气汤加羌活或换秦艽以通便泻热;阴闭者先用苏合丸温通开窍,继用涤痰汤去竹茹加天麻、僵蚕、菖蒲、郁金以熄风豁痰。

2.脱证:证见昏仆,目合口开,鼾声息微,手撒遗尿或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痰声涌沸,面赤如妆,其脉大无边或脉细如丝,均属脱证。

论治法, 主以回阳固脱,用参附汤加减,人参用量要大于附子用量 。若因肾阴大虚,阳气浮越而面赤如妆, 可用地黄饮子化裁: 熟地、山萸、巴戟、苁蓉以补肾之不足;石斛、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液;菖蒲、远志、茯苓以豁痰开窍;佐以桂附引火归元。

图:麦冬


临床亦有介于闭证、脱证之间者,可用半夏、橘红各30克,浓煎1杯,兑生姜汁即服。

待中脏腑之闭、脱平稳后,察其属水衰、火衰,分别以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早晨服,晚间服六君子汤加寸冬、桑叶、鲜竹沥、蛤壳以柔润熄风。

但拘急者,当多加柔肝通络之品,如桑枝、寄生、僵蚕、地龙、白芍、木瓜之类。气血虚无热象者,可用补阳还五汤或黄芪五物汤。

舌喑不语属实者,用解语丹加牛黄清心丸,属虚证用地黄饮子

另外, 寡情欲,薄滋味,慎起居,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对中风病的防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病案举例

赵某,男,64岁,1976年4月19日初诊。


患者素患高血压8年余。

经常眩晕头痛,情绪急躁易激惹。近日因情志怫郁,暴怒伤肝,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面红气粗,喉中痰涌,牙关紧闭,二便阻隔,左半身瘫痪,血压25.3/14.6kpa。急收入院治疗,西医诊为脑溢血,予输液抢救。会诊察其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此乃五志过极,肝阳亢逆所致阳闭证,急予至宝丹1付。

处方:菖蒲10g,胆星10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9g,竹茹10g,钩藤15g,羚羊粉0.3g(冲服)生地10g,白芍10g,桑叶10g,菊花10g,石决明20g,厚朴10g,枳壳10g,川军6g(后入)服药3剂,逐渐清醒,继以上方加减。

图:陈皮


2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可以行走,再服药半月,行动自如,痊愈出院。



登场书籍

医事困学录

本书内容介绍:门人王崇仁、李宝珍同志,随王氏侍诊多年。用几年的时间将其一生的学术精华和遣方用药细微独到之处整理成书,实为幸事。是书以医论、证治心法、医话医案为纲,分为上、中、下三卷。条分缕析,发微启隐,说理透彻,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掩卷则回味无穷。不仅对后学颇多启发,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 医事困学录 王崇仁、李宝珍◎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全部 图片为出版社在摄图网购买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点击 “阅读原文” 优惠购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