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激励#
张辉:我有一个同事,在其他人看来属于天才型的,大学学的是文科,毕业后没多久和首师大的老师一起创业做国学网,后来又回百度。第一年,他搞了20多个专利,还做了一个「智能眼镜」。后来每次见他,他都要给我演示他做的新的东西,给我讲他最近的发明。有对着天空看飞机运行轨迹的,有识别图书的,有识别语音的,最近又在美国搞无人驾驶车。
上一次我在微信《人生的要务:提高思维层次》中提到的「熵减」的话,就是他说的,引用如下:
「举一个例子,关于「熵」,这是一个热力学概念,但是其规律影响我们每个人。上次几个朋友吃饭,一个朋友讲到一个「理论」:熵代表混沌的水平,世界总体趋于混沌,所以熵永恒增加。在这个大前提下,做「熵减」的事情最有价值。比如信息爆炸的时代,搜索引擎能重组信息,减少混沌。这就是「熵减」。这件事情启发了我,原来我们做「改变自己」,每周录会员语音,就是做「熵减」的事情啊。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应投入做「熵减」的事情。」
他是我佩服的人:一个大学学文科的人,毕业之后能打工,能创业,回到公司又能做发明,搞软件,搞硬件,搞机器学习,搞语音识别,搞无人车。
在他身上,我的确发现了「快速学习」的真实案例。而本文讲述的,是另一个「传奇」。希望我们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能热爱学习,高效学习。因为「学习」能力的差异,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
他花2000美金,1年读完麻省理工4年本科,并告诉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做!
by 硅谷密探 (ID:SVS-007)
来自加拿大的斯科特·扬在家用了12个月,通过互联网完成了四年麻省理工大学33门的计算机课程,节省了150万的大学学费。
(MIT 麻省理工大学,美国理工科神校)
在18岁的时候,斯科特·扬就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学习型博客。如今已是知识型网红的他,除了一年完成33门MIT计算机课程外,他还花了一年时间去了4个国家,学习了4门外语,还用30天来挑战学习肖像画。他写的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已被翻译成中文正在中国热销。
(斯科特·扬)
斯科特·扬(Scott Young),1988年出生在加拿大,从高中开始放学后就几乎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他每天学习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但他的平均成绩总保持在A以上。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学习了麻省理工计算机课程,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
10年时间,1000多篇优质内容
18岁的斯科特·扬非常的痴迷于研究人的能力发展,在2006年他用WordPress创建第一个个人博客,他想向大家分享自己所看到,试验过的,关于自我能力提升有用的文章,并能影响到读者们的生活。
那个年代的博客就像如今微信公众号一样,要想让博客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读者,内容一定是核心。斯科特在他创立博客的那一刻就知道,博客的界面可以慢慢美化,但优质内容一定是最重要的。
(10年前的读者感谢评论)
在他推出几篇优质博文后,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好评与关注。依靠读者的口碑效应,10年时间,1000多篇博文,让他成为了一位知名的学习型博主。
用10天完成普通大学生得花4个月的课程
而让他真正名声大噪并让全世界所熟知的是他的一个个人学习实验,用12个月完成了MIT四年计算机的33门课程,平均每10天完成普通大学生要花4个月才能修完的一门课程。
(计算机专业所有的书
那时从商学院已经毕业了一年的斯科特一直感叹着计算机改变人类生活的力量,同时他也对代码背后的算法充满着好奇心。他很想重新学习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但又不想花费四年的时间和学费。
正好他遇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公开课,在2011年10月,他在他的博客上宣布自己将进行为期12个月的MIT课程挑战,那时的他并没有百分百的信心能完成这个任务。他用每周每天10小时的时间来学习,每个周六花一天的时间休息来平衡生活,用每个周日的时间来工作维持开销。
(MIT计算机课程)
他认为大学就像一个米其林餐厅,你支付的费用不只包含了食物,还有环境和服务。当你对某一个知识极度饥渴的时候,你并不一定要花额外的费用再去学校,再花额外的时间去选课社交,而可以用一种单刀直入的办法马上解决自己的好奇心。他通过网络课程,花了低于2000美金在相关的书籍材料上,在2012年9月宣布完成了所有的33门课程,而这期间他只用了短短的12个月。
(斯科特在Youtube上讲述如何自学)
之后,有科技大公司直接提供面试机会给斯科特,但他并不是为了当一个大公司的码农,而是为了来证明每个人可以很快速的学习计算机的知识,以及用学到的东西做一些其它有趣的事情。 有人曾问过斯科特·扬是不是喜欢学习,而他答到他只是想通过学习,成为一个更聪明的人。
(在TEDX演讲)
斯科特的举动并不是鼓励我们不用再去大学学习,而是想通过他的自我教育行为来让个人重新思考学习的效率,能让大学的规则制定者思考每一个课程应该如何配置更合理的时间和课程的价钱。
一年去四个国家,学会四门语言
在实验完成后,他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后,他又开始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实验----用一年时间,不讲英文,去四个国家,学习四门不同的语言。分别是西班牙的西班牙语,巴西的葡萄牙语,中国的普通话和韩国的韩语。
(实验的四个国家)
但并不意味着斯科特的四门语言都很优秀,在这四门语言中,他觉得自己最擅长的是西班牙语,而最不擅长的并不是中文,而是韩语。
(分别去了上海,昆明,台北的斯科特·扬)
刚开始学中文的时候,斯科特即使知道自己说错了也一直不断地练习,就跟我们一直认为学语言的核心思路一样,就是不断地说,量变产生质变,学习语言对他来说也并非有什么捷径可言。
对他来说,学习一门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和人交流。他的学习方法是通过Skype在家和中文老师交流 ,再出门去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聊天,即使当时很多人都在笑他们说中文的口音。在熬过一开始说中文带有口音和卡带的短暂痛苦后,迎来的是他对中国汉字和文化的收获。
(尝试皮蛋)
他痴迷于汉字和汉字之间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也认识到学习拼音并不能了解汉字背后的博大精深。对于中国文化保守的观点,斯科特非常不赞同,他认为西方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用中文去和中国人沟通,没有理解和融入到中国人区分于西方人独特的交友和生活方式。
(他表示“中国人都是大吃货”)
而学习每一门语言,他都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在四国旅行结束后,他也向大家总结了一套每个人都能学习任何语言的方法论:
1.找到一个会你要学习这门语言的人
2.和这个人约定不能使用自己的母语
3.开始和这个人不断交流
(这不就是马云当年学习英语的方法论嘛?)
然而斯科特认为最宝贵的并非是他懂得如何快速地掌握一门语言,而是他在不同国家的经历和学习语言后对这个国家文化的理解。(就像马云当年在美国遇到互联网)
一个月时间内挑战自画像
“用不同的项目来挑战自己”从来就没有在斯科特这里停止过,挑战完四国语言后的他又花了每周5天,每天5个小时,坚持一个月,总计100个小时的情况下学习自画像,30天后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斯科特·扬的30天前后肖像画对比)
挑战背后的学习方法论
其实无论是挑战12个月的MIT计算机课程,一年四门外语还是30天的肖像画,10年来,斯科特·扬其实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给自己设定目标,用自己来做实验,并坚持完成,然后将其中的经历和思想与人分享。
而用他的话来说,他的自我教育挑战背后都在用着同一种思路:
在确定一个要通过学习完成的目标后,将这个目标不断得划分成每一个小目标,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途中不断总结,持续获得有效的即时反馈,形成一个 “学习-反馈-改进” 的循环。如果在这个小目标上遇到困难,就去学习新的一个小目标的内容,反过来再去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之前遇到的困难,直到完成目标。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当我们还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时,斯科特已经站在了金字塔顶端)
思路看似简单,但想真正掌握,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看到效果实属不易。很多人都缺少这样的耐心和自制力,以及对自我的要求。当我们还在生存、安全、感情、尊重的需求上挣扎时,斯科特已经在自我潜力发掘需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学会如何学习,更好地做一个快速终身学习实践者,不妨来看看斯科特的TED英文演讲: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硅谷密探(ID:SVS-007)网站:www.svinsight.com
微博 & 知乎:硅谷密探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在我的上一期会员语音《超越原生家庭》中,我讲述了自己对于「原生家庭与自我的关系」的思考。人生的最大秘密,其实都可以从家庭,从成长环境,从父母处发掘。你的优点和缺点,潜力与瓶颈,快乐和痛苦的根源都可以在这些探索中发现端倪。这也是我们人生最应该想清楚的三大关系之首:与父母的关系(其他两个分别是与爱人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
下面是精选的会员反馈:
@会员 石倩
辉哥这次的语音,我最深有感悟。深思熟虑了好久才着手来写感悟。
对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的解读,我受益于张德芬老师的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上大学期间与刚刚毕业时,我和父母的关系真是苦不堪言,双方都很痛苦。尤其对于我的感情与工作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休,谁也不肯退让妥协。我一直在抗拒,想要挣脱束缚,想要远离,父母则一直想要把我牢牢钳制在身边,把他们的思想强加于我,干涉着我人生的各方面。在他们眼里,我一直都是个小孩子,他们难以接受我已成人有独立思想的事实,然而,对于我而言,父母越是这般,我越想要逃离,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理解我……
直到有一天从张德芬老师的书中我读到一句“不管你的父母是怎样的,他们此生都在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爱你”,我泪流满面……这一刻一直穿着铠甲的心瞬间融化了……
“很多人的亲密关系有问题,就是因为和父母的关系过于纠缠。成年的孩子,在父母前面还是要讨爱,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和赞赏,不断讨好父母,或是对父母觉得愧疚,不断屈从顺服。而父母当然也有责任,他们不愿意接受孩子已经长大,而且是个成熟的个体了,在下意识里,他们还是希望你们永远是他们的小小宝贝,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每个灵魂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立的,每个人也都在遵循自己既定的人生旅程,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当你的能量跟任何一个人牵扯不清的时候,你都不会快乐,不管那个人是你的配偶、孩子,还是你的父母。当你不快乐时,他们也会不快乐,所以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去经历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负责,而不是你来负责。这样的话,慢慢地,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改善,他们也会因此而变得更有智慧,知道要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负责。”
这两段来自于张德芬老师的话,我觉得自己无法再表达的更经典了。
去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吧!你会发现,父母毕竟是爱你的,他们只是生活在惯性里,你一旦改变,他们也会有所改变。
曾经,我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表达,每次争执我都垂着头落寞地感慨不被理解,而后三年来,我自己一直在成长在改变,回过头来看时,发现父母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他们也成长了很多。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当你内心强大的时候,你会发现周遭的一切都随着你的心境改变了。
限时福利(截止时间-10.23,本周日下午18点):
张辉:现在加入会员,可以在周日晚上额外听到我上一周的会员语音:《超越原生家庭》,对于家庭和自我发展有困惑的朋友强烈建议听一下这篇语音。
相信我,花钱买时间,买经验,是最划算的事情,每周不到4元。点击「阅读原文」,现在就加入会员。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