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好像太厉害了,反而让别人不愿亲近。
但我就是认认真真地听课,一丝不苟地做事,结果老师评价我跟别人有距离感,甚至有点儿高傲。这是真的吗?我从没想过这个词会和我连在一起,我只是本本分分地把事做好啊!
老师为什么看不到我的努力,看不到我的严谨,看不到我的认真?更喜欢一些同学,找他们聊有的没的东西。
可能我的严谨一丝不苟太板了?不被他们接受?
答:
《围城》里,赵辛楣评价方鸿渐:「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好不好,跟他对别人有没有用,是两码事。他好,是自己一个人的好。同样的句式放到你身上:你厉害,可是对别人没有用。
厉害的人有很多种。拿我最近看到的来说,我觉得李诞就很厉害,但他那种厉害,是可以让人亲近的。据说他也有严肃的文学理想,但那些对别人意义不大。大多数人只喜欢看他眯着小眼睛,很贼的样子,感觉随时都在逗人开心。
让别人一段时间心情愉悦,这是他的用处。
所以他做脱口秀,赚的钱比写作多。
为什么拿李诞举例呢,因为他是公众人物。我拿身边的张三举例子,说他怎么怎么样,你不一定理解我在说什么。但是说明星,你就容易理解:「哦,你是说那种感觉啊」。至于说真实的李诞是否是这样,他看到这些是不是同意,会不会高兴?不重要。我们聊我们的,只是用他当一个工具。
明星为什么值钱?
他们就是干这个用的。
我们有一个误区,老觉得价值应该是内在的,自己厉害万事俱足。一个明星唱歌唱得好,演戏演得好,颜值还高,这样才有价值。反过来说,有的明星不会唱歌,不会演戏,还整过容,这些人红起来就不合理。错了!只要他们被赞,被转发,被人们谈论,被投射了情感,甚至被骂,只要有人说:「
她不会唱歌不会演戏又怎么样?我就喜欢看着她躺赢的样子!
」——这些人就是有价值的。
价值存在于人与人的交互中。
你忙碌一天,做出一顿精美的大餐,你是很厉害。但如果客人说:我吃过饭了,现在就想喝点水。你一天的工作就不如人家倒一杯水更有价值。
再比如我,我也挺厉害的,也许比你学校的老师懂得多(某些方面吧)。你可能也很认可我——姑且这么自恋地假定。你心里同意,我比你老师厉害。但我把话搁在这,如果你老师问你更亲近谁,你会说:「老师,我亲近你!」
你不会说:「谁更厉害,我就亲近谁。」
大家不一定亲近厉害的人,大家只亲近有用的人。越用,别人就越亲近。赵辛楣说方鸿渐无用,其实对他而言,「同情兄」方鸿渐还是有一点用的,用来帮自己分担失恋的苦闷。因为这层用处,他给方鸿渐安排了一份工作。
但我不是鼓励你一味讨好迎合别人。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被别人用的方式,你要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记住,它跟你的成就,跟你厉不厉害没关系。重点是:你对别人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中心词是【别人】,不是你。他们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自我感觉怎么样?
最近有人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说:我不厉害,我这个人就是运气好,你们转我的照片吧,可以分享我的好运气。很多人就疯狂地转。
大多数人转发的时候,真的会在意照片上的主角是谁吗?她好不好,厉不厉害,努不努力,严不严谨,认不认真,重要吗?——重要的是,我马上要去面试了,转一个。要跟喜欢的人表白了,转一个。涨工资了,转一个。家里有人生病了,再转一个。别人都转了,不行,我也转一个。就像庙里的许愿池,不需要厉害,甚至都不需要活着,只是一个水坑,放在那,人人就想往里扔钱。
如果许愿池觉得自己厉害,那它是想多了。
你说「老师喜欢找一些同学聊有的没的东西」。这种看法就有点危险,说明你想替代别人做判断。什么叫「有的没的」?别人兴致勃勃的话题,在你这里就成了「有的没的」,你厉害,可是他们呢?他们会觉得自己无聊无趣吧。
那他们干嘛跟你亲近,来印证自己的无聊无趣?
为什么有的笨蛋反而招人喜欢?他什么都做不好,可是他对别人有用,因为在他身边的人会觉得自己各种好。人们在背后说:「哎呀,跟那个谁在一起,真是……什么都要我来管!」但是回过头,他们还是喜欢跟那个谁在一起。
但你多半也不想被这么用吧,大多数的聪明人都不想。只有真正的笨蛋才有这份天赋。如果特别想招人喜欢,也可以假装一个这样的笨蛋。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放低身段,低到尘埃里,别人就会觉得你亲近多了,没有距离感了。
但那可能也不是你想要的。
所以,你要去发现适合你的方式。比如你做数学题很厉害,就会对一个数学需要帮助的同学有用。你帮了他,他就对你亲近了一点,那就是你被他认可的方式。你跑步厉害,参加运动会就有用。为集体争到名次,跟你同一个集体的人就对你亲近一点,那就是你被他们认可的方式。如果你是中学生,你成绩厉害,对提高老师的奖金就很有用。你的成绩每提高一分,在老师心里就会亲近一点。那也是你被老师认可的方式。
亲近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够了吧。
你可能会有点失落:「够吗?可是他们看到的不是真的我,他们也不是真的喜欢我。」
是的,它不符合你想要的真实。用你的时候称赞一句:「你好棒!帮了大忙了」,用完了还是会回到自己的世界,去找他们更亲近(或者说,更「有用」的人),去聊那些有的没的东西。但你也不要想太多了,真相就是这样。
认清真相,才舍得让别人用你。
我们经常陷入的一个迷思是,把对人有用这件事看得太重,约等于「我是谁」。这一来,
就把「有用」看得太复杂,太生死攸关了
,就变成时刻追求自己对别人有用,最好是时时刻刻都有用。被用的时候感觉良好,派不上用场就一无是处。就难免疑惑:「我这么厉害,为什么他们不亲近?」「要怎么向他们证明自己?」或者抱怨:「他们只用了我这么一点点,并不知道我真正的厉害!」
太在意别人眼中的真实,就还不舍得让他们用你,你在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战。你是谁是你的事。别人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是别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