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曲线猎手  ·  2月14日:大V盘前策略合集【杭拆路披萨店、 ... ·  6 小时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盘中富贵了一把,等看A股收盘后港股怎么走。 ... ·  15 小时前  
投研圣剑午盘  ·  调仓换股! ·  19 小时前  
投研圣剑午盘  ·  调仓换股!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别让“自杀式社交”,摧毁你的生活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12-24 17:5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帆书 · 三一

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
对别人有求必应,但自己需要帮助时,总被拒绝;
聊天或开会时,讲的话明明很有道理,结果却遭人反感;
心情郁闷时,习惯宣泄情绪,直到有一天,才发现身边人越来越少。
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情商。
高情商的人,无论何时都能做到深思熟虑,照顾他人情绪,相处如春雨润物,备受滋养。
低情商的人,一开口就能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常常伤人而不自知,让人快速远离。
以下五种“自杀式社交”,只要有一种,就能使你的人际关系走向破碎。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
“我不会改,你帮我改吧!”
“你的方案写完了吗?借我抄抄。”
“这个问题我没遇到过,你帮我想办法解决……”
实际上,这些看似困难的问题,都是他们稍动脑筋就能化解的。
他们自以为这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殊不知,只会引起周围人反感。

作者@夏未来 在广告公司做文案时,遇到一位负责其它项目的同事,每次有和文案相关的问题,都找夏未来。
一开始只要有空,夏未来都会帮她。
或许是体会到了不劳而获的好处,次数多了后,对方竟变本加厉。

不仅让夏未来替她写主持稿,还让帮忙想海报,好像这就是夏未来的工作一样。
就这样,不胜其烦的夏未来,慢慢的再没和她交流过。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反思自身行为。
她则不然,反而去找其他同事,让他们帮她想创意、想标题,搞得大家都特别烦。
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相互帮助,本无可厚非。
但若一直顶着“请教”和“求助”的名义,把问题抛给别人,迟早会让自己陷入被孤立的境地。
培根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把不劳而获当捷径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拒绝索取,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收获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句话:“你说话的习惯,暴露了你的过往,决定了你的命运。”

好的说话习惯,有助于建立高质量人际关系;
差的说话习惯,则会让人失去很多发展机会。
一位高级资源人力管理师,带过一个师弟,脑子非常聪明,智商特别高。
但他在沟通中有个常见问题:经常在别人还没说完话前,就开始讲话。
直到有一天,师弟插嘴的行为,被他的领导训了一顿。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太惯着师弟了。
为了帮改掉师弟喜欢插嘴的毛病,他特别制定个训练方式:
每次他俩讨论问题时,师弟如果想开口,都要先和他确认 “能不能说话”。
这个训练,足足进行了一年多。

无论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中,频繁打断别人讲话,随时评判或反驳,并不会让人觉得聪明,只会显得没礼貌,不懂得尊重人。
被误解时,完全可以等对方说完再解释,不然很容易留下爱插嘴的印象,误会也将越来越深。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开口,顾全大局,才不至于让关系走向恶化。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提问:“你觉得情商最低的行为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说:“习惯性抱怨,并把别人的附和当共鸣。”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每次遇到难事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身边人倒苦水。
他们经常把“我怎么这么倒霉”、“我的命怎么这么不好”挂在嘴边。
面对他们的抱怨,周围人碍于面子,最初还会附和几句,却不想被对方当成了理解和共鸣。
于是更加宣泄情绪垃圾,直到对方觉得压抑并远离。
因为那些消极言语,就像黑洞一样,可以吸取自己的积极能量。
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也做过相关实验:
让开朗的人和忧愁的人共处一室,不到半个小时,原本开朗的人,也变得愁容满面。
成年人的世界,各有苦楚,谁都会有难过崩溃的时候。
偶尔发泄不是问题,可如果一直抱怨,就会让人贴上“负能量爆棚”的标签,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让人与你划清界限。

除了徒增烦恼,毫无用处。
就像三毛说的那样:

“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是习惯性地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改掉爱抱怨的习惯,不让别人为自己的坏情绪买单,才能赢得温暖和睦的社交圈。

最近看《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时,对贺姑娘的故事印象深刻。
贺姑娘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要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
每次到家打开微信,都能看到一群人找她帮忙:请她帮翻译名人名言、视频字幕、文言文等。
其中不乏需要大量考证,甚至贺姑娘都不会的翻译。
即使这样,看在往日情谊上,她也从未拒绝。
只是代价是她压力巨大,要把休息的时间用于帮忙,焦虑到经常脱发,身心俱疲。
莎士比亚说:“过度的善反而会摧毁它的本身,正像一个人因充血而死去一样。”
很多时候,过度善良,非但不能收获对方的感激,还会使其产生“你好欺负”的想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帮忙,但一定要在条件允许、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不能不顾一切地去满足对方想法。
否则就是过度善良,对他人是蜜糖,对自己是毒药。
要想避免在关系中被利用,你的善良,就一定要带有尺度和底线。


《格言联璧》有言:“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意思是: 每次都要抢在人前的人,必定遭人排挤;每件事都要争夺胜利的人,必定受人打击。
卡耐基曾讲过学员帕特里克·奥海尔的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