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这句非常正确——“票选制度”和“负责任政府”的脱钩:票选制度可以成为卸责机制,形成不负责任政府。或许票选制度从来不是我们想像的或者它被吹嘘成的那个样子。在社会极化的情况下,这个制度有致命的缺陷。
【各位读者,本文全篇都在谈体制,谈美国体制为什么在疫情中彻底失败。都谈到了小政府走到了历史尽头、有为政府是未来、票选和责任政治脱钩了,这肯定是谈体制啊。】
八字班的同学们时不时就会那这篇调戏我:于老师,你知乎那篇还在被鞭尸呐。
毫无疑问,当时的很多判断是错误的——不仅是“美国行不行”这件事情判断错误而已,这是很浅表的。关键是“什么才是行”这件事情的判断错误。
疫情还没有全面扩散到国外的时候,我总共有三个观点:1、中美欧日代表了了科层政府在不同制度下的最高技术水平;2、我国在1月初的应对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23号后应急准备不够;3、美日没问题。
现在看,错了一个半。第一,我国在应急准备上,也没什么问题;第二,美国不行。
这一个半错误,归因于当时没看到一个关键的问题:疫情应急治理的计算复杂性和配套的行政复杂性。
这也催生了我后来在治理院做的《为什么AI能深度参与中国疫情治理》的研究(链接附后),看到了“未来治理”应该有的样态。
一场疫情过后,其实我们看到的是横亘了几十年的“大政府vs小政府”之争画上了句号:1、小政府是没前途的;2、没有大政府和小政府的问题,只有“有为政府”的问题——这是林毅夫老师出类拔萃、超越时代的地方。
八字班的同学们时不时就会那这篇调戏我:于老师,你知乎那篇还在被鞭尸呐。
毫无疑问,当时的很多判断是错误的——不仅是“美国行不行”这件事情判断错误而已,这是很浅表的。关键是“什么才是行”这件事情的判断错误。
疫情还没有全面扩散到国外的时候,我总共有三个观点:1、中美欧日代表了了科层政府在不同制度下的最高技术水平;2、我国在1月初的应对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23号后应急准备不够;3、美日没问题。
现在看,错了一个半。第一,我国在应急准备上,也没什么问题;第二,美国不行。
这一个半错误,归因于当时没看到一个关键的问题:疫情应急治理的计算复杂性和配套的行政复杂性。
这也催生了我后来在治理院做的《为什么AI能深度参与中国疫情治理》的研究(链接附后),看到了“未来治理”应该有的样态。
一场疫情过后,其实我们看到的是横亘了几十年的“大政府vs小政府”之争画上了句号:1、小政府是没前途的;2、没有大政府和小政府的问题,只有“有为政府”的问题——这是林毅夫老师出类拔萃、超越时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