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途商业评论
品途商业评论(www.pintu360.com)是互联网时代有深度的新锐商业评论媒体。品途商业评论旨在用好内容助力企业成长,通过商业逻辑分析、模式盘点、新技术新系统介绍等深度内容,为变革中的企业主、管理者及创业者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商业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佛商业评论  ·  下属太优秀,领导别慌,4招带你破局 ·  12 小时前  
商业洞察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4 天前  
新法治报  ·  突然宣布,大裁员! ·  2 天前  
FT中文网  ·  《唐探1900》的当代留学启示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途商业评论

无人驾驶大战升级!阿里豪砸千亿,李彦宏还那么自信吗?

品途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10-14 21:00

正文


品途解读: 百度追求更高的科技和场景化,但眼下恐怕难实现;阿里已经开始出发,利用操作系统抢占市场。双方都在加速招揽合作伙伴,一旦一方建立起生态,威力不可小觑。


文/赵子潇

编辑/尹天琦


三个月前,李彦宏坐着自动驾驶汽车上了五环,通过百度的阿波罗计划,他描述了百度和友商的区别:“只有百度愿意为技术付费。”


令当时的李彦宏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仅过了不到100天,友商就宣布花1000亿人民币全部投入在技术上,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还经常说自己不懂技术,他就是马云。


作为中国TMT领域的半壁江山,BAT三家时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在人们的印象中,百度和阿里两家企业的业务很少有面对面的冲突。然而,最近这两家巨头都纷纷瞄准了同一个领域:汽车!


神龙、斑马和阿波罗



百度COO陆奇宣布Apollo系统全面开源。100多天后,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对外宣布,阿里推出的AliOS技术同样全面开源。


Apollo即百度阿波罗计划,是百度全面转型至人工智能的重要棋子之一。该计划由陆奇主导,向所有合作伙伴免费开放无人驾驶能力。“在百度的帮助下,制造商和应用服务商可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AliOS则刚亮相不久。它的前身是yunOS,于9月27日正式升级,口号改为“驱动万物智能”。虽然刚刚完成品牌升级,它的速度却一点不慢:10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AliOS携手斑马网络与神龙汽车就未来汽车智能化达成战略合作,即将陆续推出搭载AliOS的智联网汽车,首款车型将落地东风雪铁龙。


被戏称为动物家族的阿里巴巴又多了一个斑马。斑马网络就是由阿里和上汽集团,共同发起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阿里与上汽合作的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搭载的就是斑马智行解决方案。


巧合的是,百度在同一天与北汽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达成集团层面战略合作,全面打造“人工智能+生态”。双方宣布,于2019年前后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2021年前后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


在这个领域,两家公司大体策略基本上已经明确:与传统汽车企业合作,进而开放生态。从信息时代的占有、控制进化到大数据时代开放、透明,这是当下的主旋律。百度与阿里都深谙此道,实际过程却有所不同。


“上帝”为什么选中汽车?



“一辆汽车,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整车的想象力可以说是无限大。”在云栖大会现场,一位从事汽车制造的任先生告诉品途商业评论。AliOS峰会上,他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演讲,手中拿着笔不时在本子上写点什么。


如他所说,汽车内部具有天然交互和技术基因,这些都是互联网能够赋予的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互联网化将成为汽车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对汽车带来的变化很可能大于动力的电动化。现在我们汽车行业正在和相关行业尝试合作,就像上汽和阿里巴巴、东风和华为。”


汽车转型浪潮是从2014年逐渐兴起的。百度和阿里在那时分别透露了布局计划。阿里先是发布了yunOS,经过了yunOS for car、yunOS auto,直到现在的AliOS才算是完成了大的布局。


百度则一直在推进无人驾驶汽车,去年底世界大会期间,百度18辆无人车曾在乌镇桐乡智慧交通示范区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最近一次展示即是李彦宏开无人车上五环。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


在未来,这个数字在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有汽车从业者认为:未来几十年内汽车会是人们除了手机、电脑之外使用最多的智能终端。


除了汽车,人也是二者看重的原因。车联网对消费者和管理者的意义在于,通过车机,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递数据,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价值。在此之后,汽车将会向更深度的车联网,也就是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完整联网以及自动驾驶方向发展。


百度:技术优先,却留不住人?



今年3月,百度高层持续动荡,百度大脑创始人吴恩达出走之后五天,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王劲也宣布自己创业,继续深耕自动驾驶。


从百度内部的调整就能看出,陆奇在为Apollo计划做准备,此前割裂开来的自动驾驶事业部和智能汽车事业部合二为一,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由陆奇兼任总经理。王劲则“内部休息一段时间”。


至此,王劲、余凯、倪凯等百度无人驾驶的元老相继离开,无人车真的成为了“无人车”。


在公众的认知中,百度的技术一直是BAT三家中最领先的,马化腾还亲口承认过这一点。不过业务的变动也让百度的无人驾驶蒙上一层阴影。


在树立了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战略之后,汽车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百度AI落地的首要任务。不仅将Apollo计划开源,此前积累的车载系统资源也在DuerOS上得以展现。


既然是人工智能,百度从来的目标都是自动驾驶。离职的王劲曾经喊出“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口号。现在看来,这个口号着实喊早了。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不少合作伙伴,如奇瑞、北汽、福特、戴姆勒等等。但最开始,百度的开放性可能没这么强。2016年11月,百度和宝马长达一年半时间的合作终止,宝马中国的CEO Olaf Kastner告诉路透社,双方“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在应该如何管理项目进程的议题上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分歧。


如今,百度将底层能力全部贡献,希望成为汽车领域的安卓系统。官方同样自信地表示,三天能够打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据业内人士透露,Apollo在Github上开源的代码整体框架比较合理,但是有很多关键算法没有公开。“如果作为对标安卓的无人车操作系统,Apollo显得诚意不够。”


长达几年的技术积累和加码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成为了百度在汽车领域的优势。AI战略在股价上也得到了回馈:总市值已突破900亿美金。然而,股市看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在feed流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至于自动驾驶的“钱景”?目前来说还遥遥无期。


阿里:汽车战略终于稳定



和百度不同,阿里很少把人工智能挂在嘴边,取而代之的是数据智能、智联网等词汇。


这一观点在汽车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很少提到自动驾驶的阿里比较务实,把车载系统放在了优先位置。


在大的战略层面,阿里在汽车操作系统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最初的yunOS主要提供给手机和智能硬件,在汽车方面逐渐进化,yunOS for car升级到yunOS auto,现在统一到AliOS。


AliOS号称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但向外界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以汽车为主打产品。AliOS旗下面向IoT领域的轻量级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AliOS Things已经转接到阿里云物联网新的平台Link,也就是说,AliOS不再是阿里物联网的唯一平台。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认为相比“互联网汽车”,“智联网汽车”更能准确定义搭载AliOS的汽车,即跑在互联网上的智能汽车。


他提出,“物联网的本质,首先必须是一个智联网。核心的不是物,而是连,是连起来以后如何实现智能化。而操作系统便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在汽车上不应该还依靠手机来导航,不能像Android Auto、Carplay一样,只是通过把手机内容投射到车载屏幕的方式,将手机OS的惯性思维照搬到汽车OS上。汽车必须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联网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赋予汽车,才能真正地实现汽车的智能化,更好地迎接5G时代。”


此外,阿里也在加强技术的研发。据悉,5万名员工有22000名是技术人员的阿里巴巴,实际上和BT两家技术实力相当。更加有趣的是,强大的内容是后续支撑车联网的重要因素。自动驾驶方面,高德已经在悄悄进行,开发高精度地图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方案。


BA已经迎来AI战



由此能看出,百度和阿里在初期的思路打法都不太一样:百度追求更高的科技和场景化,但眼下恐怕难实现;阿里已经开始出发(荣威RX5出货25万台),利用操作系统抢占市场。双方都在加速招揽合作伙伴,一旦一方建立起生态,威力不可小觑。


当然,智能汽车领域不仅仅只有这两个玩家,创业公司更是随时进场(尤其在中国)。小鹏汽车于近日宣布其量产车已下线,蔚来汽车、车和家、智车优行等企业也分别展示量产目标规划。市场刚刚开始形成,格局未定,产业链也正在完善。


“首要目标是量产,然后是干掉传统汽车,竞争其实还在后面。”一位从业人士告诉品途商业评论。车和家创始人李想也曾在接受品途专访时谈到,曾经很多传统手机都折在了智能手机这一关,汽车领域也会重现这个场景。如此看来,传统汽车其实比智能汽车更加有危机感。


BAT也同样具有危机感,永不停歇的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对于他们来说旧有的纯商业模式的战争已经过时,新的AI技术战才是把握未来的关键。


【转载须知】


1.文章为品途商业评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标注原文作者。


如果您对此类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智能科技类文章。



精彩文章推荐

好文

良品铺子的新门店

苹果机皇降生!

乐视问题集中爆发

顺丰“封杀”菜鸟?

新零售百强榜

百度外卖离场

阿里影业换帅

AI高考数学134分

黄磊的深夜食堂

创业6天就被骗

科技

谷歌收购HTC手机

贾跃亭与法拉第

智能家居的大市场

战略性放弃iPhone

思必驰智能音箱

豪赌30年后的未来

聊聊通用AI的那点事

风口上的便利店

用技术变革新零售

马化腾、朱啸虎互怼

新零售

萧条的美国零售业

天猫小店来了

电商打不垮便利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