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O 的老读者或许会记得一款叫「方片收集」的应用,它凭借强大高效的收集能力和简洁雅致的界面设计,获得了App Store的多次推荐,也曾在 2016 年被苹果评为年度 app。创始人田飞是一个效率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同时也是湖南工业大学交互设计方向副教授。他发现有的笔记和云存储产品虽然能够收集资料,但其使用方式的笨重和繁琐让人难以忍受。因此田飞决定开发一款能够快速收集资料的工具型产品,这就是方片收集的前身。在方片收集 app 的设计中,田飞遵循了「大拇指原则」,即 100% 的高频操作应该 100% 用大拇指能完成。如今,方片收集这款应用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一些设计和理念或许仍能为开发者提供一些灵感。以下是田飞对「方片收集」创始至今的回忆和总结,与大家分享。2015 年暑假,我坐在北京中关村大街3W咖啡靠墙角的一张桌子边,对着笔记本屏幕陷入难以言喻的迷茫。彼时的 3W 咖啡馆,总理刚来喝过咖啡,人潮涌动,一座难求。侧墙边,创业团队或手写或打印的合伙人招募书随着空调风躁动,屋角里,咖啡馆刻意营造的充满科技味的蓝绿色灯带微微闪烁,方桌前,人们激动而疲倦的面孔在桌上笔记本屏幕的微光里忽明忽暗,屏幕上,各种语言的编程代码飞速滚动……浓郁的咖啡香气和人们的低声交谈,使得整个空间中都弥漫着创业时代特有的令人激动而战栗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身处其中的人们很难不相信自己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咖啡馆一角正在交谈的人们
墙上钉满了招募合伙人的招贴
同是相信正在改变世界的我,正在 3W 咖啡馆的角落里苦苦思索两个问题:一是 BP(商业计划书)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写?二是那些能支持伟大产品梦想的投资人究竟在哪里?我和我的伙伴已经开发「方片收集」这款 APP 产品(当时它叫 「OK 记」)近一年了,与许多想要通过伟大产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市场上那个本类型最知名最庞大臃肿最邪恶产品的不满,我们着手设计和开发了一款体验极其轻便,但功能无比强大的「新产品」。方片官网
与无数创业者的启动故事一样,我将多年来做设计的收益投入到这个小小的产品开发中,与伙伴多少个日日夜夜伴随着设计、开发、Debug、上线、SEO,经历着一遍遍的上线和改版。突然有一天,用户们开始口口相传,增长开始发生。于是,带着快速涌入的 10 万名种子用户的增长数据曲线,带着人们在商店在邮件在论坛里对我们的不吝溢美的记录,带着各个科技媒体对产品的评测和推荐,带着刚阅读完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乔布斯传》的激动,带着数百天来开发资金时刻断绝但又不得不强装出的镇定,在盛夏刺眼的阳光中,我站在了中关村大街中央,找到了传说中的 3W 咖啡。寻找合作的人们
喝了两天的咖啡,找借口搭讪,懵懵懂懂知道融资是怎么回事,与许多创业者的故事一样,一封封 BP 邮件,一场场融资路演,一次次投资人见面…… 感谢地铁,使我可以一天内穿梭上百公里往返于北京各区,从郊区最便宜的租住处以最便宜且准时的方式抵达那些最昂贵的投资人办公室。感谢耐心的投资者,他们给予我展示产品的极致体验和场景故事的机会,让我描述了关于产品的独特洞察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在我从长沙抵达北京 10 天后,在西二旗园区的一间星巴克,我和我的产品「方片收集」拿到了天使轮投资协议书。这就是那个时代产品创业者们激动人心的故事的一个缩影。
无知无畏的创业者
新手创业者最大的幻觉就是以为拿到融资就能解决自己面临的全部麻烦。只需要意气风发地对着团队喊出「自然选择号,前进四!」就能进入光速进度。回到长沙后半年后的创业行动的胶着,让我明白了在互联网创业领域,钱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团队(特别是我)只想进入一个纯粹的「产品创造」忘我状态,想让产品实现更巧妙的交互,让产品能适应更多的场景,让产品获得更多的用户。但事实上,无数比产品更难的事在等待,《创业维坚》里,本·霍洛维茨写道「在创业的八年多时间里,只有三天是顺境,剩下的时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那样: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读后感。刚获得融资时的团队
了解决产品稳定性问题,要招到合适的工程师,给出合伙人股权是基本操作,甚至团队把办公定临时搬到招聘目标人的公司旁边,只是为了方便他午饭期间过来与我们谈谈;为了劝说一位iOS实习生继续呆在团队,我允诺说会招到一位iOS大神来带他成为小神(后来这位实习生自己都成为大神了,那位传说中的大神还没招到);为了解决堵住特殊爱好者人群用户的「骚操作」不得不支付相当的成本来支付云端内容检测服务……但与为了实现商业模式和可持续运营等问题相比,这些都是小困难。与团队扩张后面临的管理和沟通成本相比,这些更是小困难。从好的设计师,到好的产品经理,再到好的创业者之间,每一步都是千里之遥的修炼。深夜时分团队集思会留影
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实现了许多精妙的功能想法和绝佳的用户体验。虽然在多年后,在更成熟的自己来看许多小细节似乎是不必要的,但在当时,对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是我们的信念,是产品气质区别于众人的关键,是用户喜欢并追随的原因。方片收集:灵感收集仓库
方片一度获得许多奖项和报导
在任何网页一键调出方片「贴纸」列表
PC端,一步拖拽,完成收图,保存笔记,上传&下载,自动标记分类和来源
一步拖拽,收集图片/文字/视频
在手机,一步,启动相册,完成拍照,保存笔记
在手机,一键,录音,转文字,保存笔记
PC快速搜索收集的灵感
手机,杂志风格的排版阅读
自动收集剪贴板,一键划入方片
方片的多端同步
一键多用,长按收音,左划收图,右划收码
图片墙,展示所有收集的灵感图
从个人碎片化知识收集库到「知识广场」
批量导出灵感图
展开贴纸,编辑详情
被评苹果APP「年度APP」的报导
当被爱范儿、好奇心日报、少数派别、小众软件这样自己喜欢的媒体评论时,当持续获得小米金米奖、OPPO、VIVA、华为的官方应用奖时,当产品图标出现在罗永浩的演讲大屏上被视为「调研对象」时,从单纯的产品创造的快乐,迈向复杂的创业活动。这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挑战。曾经,自己最美好的理想是将设计思考和实践结合,打造一款最棒的产品,帮助用户以优雅的方式解决问题,阻击那些丑陋的恶心人的产品,尝试改变这个世界的一点点,为自己、团队和投资人创造可持续的回报。但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中,紧张、妥协、忙碌、忧惧、压力、怯懦、强装一切可控的镇定、财报签字时的惶愧、时不时难以忍受的背痛、错失家人关键时光的相处…恐怕才是常态——我不是在抱怨,事实上,我享受创造产品的全部过程:从一个问题的观察开始,意识到一个场景需求的存在,进而设计出一个精妙的解决方案,并以工程的方式实现它,从而帮助许多人解决同样的问题。而且,不仅是产品过程,整个创业过程本身都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极致的提升,产品、资金、人、市场、合作、政策、管理……层出不穷的问题需要解决,你没有上级可以依赖,你也无法一气之下辞职走人,因此,你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归纳、总结、复盘,这个过程难而正确,对个人成长而言其价值,无论是数字化产品设计经验,还是依赖数据驱动产品决策能力,或是对管理、人性、增长的理解,我认为自己真真实实的在做设计和研究,我满意于自己没有荒废这些年的时光。在某次融资路演中展示增长情况
在云栖大会上拿到阿里创客大赛全国冠军
虽然竭尽全力地努力过,但最初的理想没有实现,很遗憾,只是我也得学会尊重故事的结局。有时候回顾自己最初的愚蠢定位( 方片记事免费,方片收集6元永久定价)和彼时认为不应该向用户收费的无知观念,被自己能气笑。但,正如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体验一样,以今天看过去,自然是有笑有泪。事实上,七年前这款产品就停止开发了,团队也经历了转型,尝试创造了其它类型的产品,有成有败。在工作之余,对于这个已经失去了资金支持的项目,我与方片的创造者 Wen Shan 和 Pandexxx,一直在想办法使她能维持运转。这几乎不是一个理性的动作,七年来成员的离开和各奔西东、大家又重新参与到不同的项目,但在维护方片这件事上,我们抛开了分歧,利用业余时间义务维护后台,利用其它项目或我的横向课题经费来支撑服务器的费用,固执地认为只要有用户,就应该一直维护这个初心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如 flomo、notion、prodrafts 这样新一代的灵感记录和收集工具正在提供更好的服务,方片收集的用户活跃也正在慢慢冷却。同一个时代我非常喜欢的一些产品,如VUE,石墨, MONO, 潮汐,Zine,单读,幕布…… 命运也各不相同,有的凋零,有的盛开,有的涅槃重生,不同的视野记录了这个时代。是的,是时候为「方片收集」这个小小的故事画上句号的时候了。十二个月前,在曾为产品注入天使资金的投资人的理解和帮助下,我们清算了项目,制定关闭计划。五个月前,在「方片收集 APP」面世十年之际,我们决定放下我执,将珍贵的注意力从回忆的羁绊中回收,投入到新生活中。2024年6月我们停止了新用户注册,同时在产品内提供了为期 90 天的数据导出登记期,并接收到数千名数据导出登记,随着登记期的结束,终于,第一次,在双11期间不需要为在阿里云囤积服务器而精打细算,这好像有一种失落,但也是一种放松。三个月前,从新闻中读到我曾坐在那个角落里写BP的3W咖啡馆注销了。一个月前,我和社区里许多激动的创造者一样,开始借助Ai开发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独立 App」。一个伟大时代退潮了,而另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的汹涌浪潮才刚刚发出呼啸。感谢每一位曾为项目投入过热情的成员,我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感谢支持项目发展的投资人,除了资金,你们的信任、鼓励、陪伴和理解,是创造者无尽黑暗焦灼的旅途里的光亮,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经历;特别感谢每一位曾体会过、喜欢过这个产品的用户,感谢你曾认可我们这带有个人意趣的执着的甚至是审美偏见的产品。不必感到惋惜,没有任何产品可以永久,也没有什么信息可以永久。当下的体验更可贵,让我们专注,认真思考,认真生活,认真创造。
P.S1:作为一个效率工具爱好者,离开方片后,我使用这几个产品来替代,也供你参考:如果要收集碎片化知识,我使用 一念(它完美继承了方片的「复制即收集」);P.S2:在为这封回忆信寻找配图时,我在自己的NAS里看到了太多的回忆,禁不住选了一些,纪念这个时代2015 北京,过道也摆满桌子的3W
2015 在咖啡馆角落写BP的我
2016 长沙,阿里云创客空间,团队会议
2016 长沙,办公室的墙
2017 长沙,创客活动
2017 长沙,与实习生赶宣传片
2017 团队周末聚餐
日常开发随手拍
罗永浩的PPT上提及到「方片」
在广东参加APPSO的活动
领导参观指导
团队成员收到软著登记证书
外出路演
为了媒体采访专门拍摄的团队照(别了,晨报周刊)
2017 南京,云栖大会创客分会场开场演讲
家里的墙面也变成了白板,孩子在玩
北京路演
北京某孵化器印象深刻的外墙
第N次搬办公室
产品迭代评审
团队加入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
人员鼎盛时的年会留影
想打造「开心」的团队文化
外出路演
学习增长的会议中
参加讨论
在北京,几度住过「U+」公寓,楼下有很好的创业者氛围
团队活动
大理团建时,百年难遇的BUG(那年t.cn短链全线崩塌),设计师制作的搞笑图
用户访谈与产品推广
产品团队参赛
技术讨论
经常在朋友圈里「感言」
日常记录
提前完成版本时的「放松」(二五八作将)
某一天
方片的故事结束了,创造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