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目则主要判断投资者具体财务状况。而从打分细则上来看,“预计进行证券投资的资金占家庭现有总资产”的比例越低表明投资者可承受风险程度越高。
不过仔细研究后,证券君还是认为该题目的评分存在争议之处。原因很简单,只以相对比例来衡量,而不考虑绝对金额和家庭实际收入似乎稍显偏颇。
比如年轻力壮的小明家年均收入100万元,家庭现有总资产1000万元,拟投资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占比为40%。而退休职工老王两口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家庭现有总资产20万元,拟拿出8万元投资股票,同样占比为40%。
同样的投入占比背后,可能是两个家庭完全不同的承受能力。如果遭遇股市系统性风险,小明家面临的投资亏损可能很快通过家庭收入得到弥补,加之家底丰厚,不会波及日常生活。而老王两口则可能面对“养老钱”损失近半的窘境,晚年生活估计也不会特别顺利。
不难看出,虽然只有简单数道主观题目,但投资者可能在实际回答中面临各种题目之外的疑问,最终的评测结果可能也会有所偏差。尽管目前券商普遍不会限制投资者参与风险评估的次数,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次“刷题”来达到不同的评测结果,但证券君也想说一句,请各家机构多多走心,不要流于形式,设计出更多合理的问卷来科学、客观地评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吧!
另外,相信各位投资者最近一定被适当性管理办法的各类新闻给刷屏了,而究竟与自身利益有何相关,在此证券君也特意总结了3个常见的问题。
1、问卷调查是风险评估的唯一方式?非也。
中国证监会投保局局长赵敏表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是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主体。而机构了解客户的方式多种多样,问卷调查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明确投资者属于哪一种类型,进而匹配类型合适的产品。除问卷以外,机构还可以选择采取证券知识测试、查阅诚信记录,面见客户等等方式“了解客户”。
赵敏称,证券经营机构对客户和产品的风险评估是独立的、有差别的,对风险等级的划分也会有所差别,为避免差别过大,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出台一个指导性的细则。而对于风险分类,行业是有一个基本共识的,各家按照五级分类法,不至于偏离太远,但主要的评估、投资者与产品之间的匹配还要靠机构来完成。
2、投资者必须在7月1日前到营业部进行风险评估?NO。
有传言称“7月1日前投资者必须赶到营业部做风险评估”。对此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欧阳昌琼表示,这或许只是证券公司拉客户的竞争手段,投资者还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端进行风险评估测试。
具体而言,目前不少券商都推出了自家的手机应用软件,并将风险评估功能嵌入该APP中。投资者只需登录相关账户,即可在相关栏目中,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完成风险评级。
以华泰证券交易软件“涨乐财富通”为例,用户在登录账户后可通过“我的业务”———“风险评估”来完成首次风险评估或重新评估。
3、全民炒股时代终结?误读!
而针对7月1日后“全面炒股时代终结”的说法,中国证监会投保局局长赵敏此前明确表示,这是一种误读。过去有适当性管理办法,现在是一个衔接,不会“一刀切”,会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在适当性办法实施后,个人依然可以买卖股票。但如果想要买卖新产品,则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而各大证券公司之间对投资者分类的标准,中国证券业协会也会给予方向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