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创立于1997年,是上海证券报的网上窗口,是上海证券报平面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中国最早从事财经信息网络传播的专业性网站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郁言债市  ·  10月经济,三大内需改善 ·  3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5.3%!刚刚发布 ·  4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社零|法定假日延长,本地消费时间增加 ·  5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邀请函|信用债波段投研新时代:机构行为与流动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证券网

入市问卷如同考奥数!券商出题究竟多奇葩,快戳来看看!

中国证券网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6-29 21:31

正文


从7月1日起,《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并对投资者与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从目前各家券商的情况来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客户基本信息,并判断其风险承受能力成为主流方法。

 

不过,目前常见的问卷是否能真正反映出投资者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证券君决定再次认真评估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过不测不要紧,证券君发现,不少券商仍沿用较早的评估问卷模板,而其中不少问题不论是在具体表述,还是设计逻辑上都有待商榷。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券商风险评测问卷中的奇葩问题吧!

 

1

亏本的买卖有人做?

 

 

如上图所示,这是某券商风险评测问卷中的一道题目。乍一看,A、B两笔投资的确是有挺大的风险差别,其中A品种更加类似于固定收益投资,如国债、货币基金等,而B品种更加类似于投资波动率较大的部分中小盘股票。

 

不过等一等,这个数字怎么好像有点不对劲?!

 

 

按题干意思,A品种大概率将实现正收益,符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而B品种怎么看都不像是一笔令人满意的投资嘛———亏损预期超过收益预期甚至更多。按盈利和亏损一半一半的概率来算,B品种预期收益率显然为负。

 

证券君一位小伙伴也吐槽道,就算我是高风险偏好,也不会投资预期收益为负的品种嘛,亏本的买卖咱不做,这道题正常人都会选择投资A呀!

 

当然,证券君也大概能理解这道题的本来用意,即从投资者选择在A、B品种的配比上判断其风险偏好情况。但如果在题干设计上多琢磨琢磨,将两者预期收益率做到大致相同,但波动情况有所区别,可能会让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题干前半部分不变,后半部分修改为“投资B预期获得20%的收益,但有可能面临15%左右的亏损”,相信会得到更多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青睐,评测结果也可能更加客观吧!

 

2

不知所云型

 

 

还是同一家券商的风险评测题目。不过不同于上一题中对预期收益率数字的纠结,这一次证券君直接就没读懂题目。题干究竟指的是什么产品和什么服务,题干中并未详细说明。相信不少投资者和证券君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吧!

 

从题目的逻辑不难理解,这道题是想了解投资者过去的投资经验。不过,由于题干内容过于简单,让人在选择答案时也就无从下手。

 

证券君脑中不禁飘过一连串问号:买卖不同的股票算是不同的产品吗?同一类性质的如投资国债、货币基金或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算是不同产品吗?免费咨询券商投资顾问算不算接受服务?如果这些问题投资者自身都没法判断,题目也就无从回答。

 

3

欠缺考量型

 

 

这道题目则主要判断投资者具体财务状况。而从打分细则上来看,“预计进行证券投资的资金占家庭现有总资产”的比例越低表明投资者可承受风险程度越高。

 

不过仔细研究后,证券君还是认为该题目的评分存在争议之处。原因很简单,只以相对比例来衡量,而不考虑绝对金额和家庭实际收入似乎稍显偏颇。

 

 

比如年轻力壮的小明家年均收入100万元,家庭现有总资产1000万元,拟投资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占比为40%。而退休职工老王两口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家庭现有总资产20万元,拟拿出8万元投资股票,同样占比为40%。

 

同样的投入占比背后,可能是两个家庭完全不同的承受能力。如果遭遇股市系统性风险,小明家面临的投资亏损可能很快通过家庭收入得到弥补,加之家底丰厚,不会波及日常生活。而老王两口则可能面对“养老钱”损失近半的窘境,晚年生活估计也不会特别顺利。

 

不难看出,虽然只有简单数道主观题目,但投资者可能在实际回答中面临各种题目之外的疑问,最终的评测结果可能也会有所偏差。尽管目前券商普遍不会限制投资者参与风险评估的次数,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次“刷题”来达到不同的评测结果,但证券君也想说一句,请各家机构多多走心,不要流于形式,设计出更多合理的问卷来科学、客观地评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吧!

 

另外,相信各位投资者最近一定被适当性管理办法的各类新闻给刷屏了,而究竟与自身利益有何相关,在此证券君也特意总结了3个常见的问题。

 

1、问卷调查是风险评估的唯一方式?非也。

 

中国证监会投保局局长赵敏表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是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主体。而机构了解客户的方式多种多样,问卷调查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明确投资者属于哪一种类型,进而匹配类型合适的产品。除问卷以外,机构还可以选择采取证券知识测试、查阅诚信记录,面见客户等等方式“了解客户”。

 

赵敏称,证券经营机构对客户和产品的风险评估是独立的、有差别的,对风险等级的划分也会有所差别,为避免差别过大,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出台一个指导性的细则。而对于风险分类,行业是有一个基本共识的,各家按照五级分类法,不至于偏离太远,但主要的评估、投资者与产品之间的匹配还要靠机构来完成。

 

2、投资者必须在7月1日前到营业部进行风险评估?NO。

 

有传言称“7月1日前投资者必须赶到营业部做风险评估”。对此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欧阳昌琼表示,这或许只是证券公司拉客户的竞争手段,投资者还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端进行风险评估测试。

 

具体而言,目前不少券商都推出了自家的手机应用软件,并将风险评估功能嵌入该APP中。投资者只需登录相关账户,即可在相关栏目中,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完成风险评级。

 

以华泰证券交易软件“涨乐财富通”为例,用户在登录账户后可通过“我的业务”———“风险评估”来完成首次风险评估或重新评估。

 



 

3、全民炒股时代终结?误读!

 

而针对7月1日后“全面炒股时代终结”的说法,中国证监会投保局局长赵敏此前明确表示,这是一种误读。过去有适当性管理办法,现在是一个衔接,不会“一刀切”,会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在适当性办法实施后,个人依然可以买卖股票。但如果想要买卖新产品,则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而各大证券公司之间对投资者分类的标准,中国证券业协会也会给予方向性指导。


制作:刘宇泽 | 图编: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