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篇文章《
逻辑谬误 | 建筑工人盒饭比美国中产阶级吃得好,有问题吗?
》引起了不少反对意见,上千条评论中的逻辑混乱就不用说了,我刚一看到条评论,这不是逻辑问题,而是基本的事实认知问题:
人类智能是这样认识的,人工智能也是这样的,看看 Kimi 是怎么说的:
我从来就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没有智能
,因为它的基本原理是统计学原理,根据它学习的材料,不断地计算说完一个词后,下一个词该说什么——就是机器版的“人云亦云”,非常愚蠢。
“菠菜含铁量高是个谣言,是因为科学家把小数点移错了一位”,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网络谣言,而且是双重的:
首先,没有证据证明有科学家在分析菠菜铁含量时,把小数点搞错了。
虽然 19 世纪末就有生物学家、营养学家提出菠菜含铁量丰富,不过并没有造成很大社会影响,一般认为人们对菠菜含铁量高的认识,跟上世纪 30 年代通俗文化中的大力水手吃菠菜增加能量有关系,不过大力水手的这个形象隐含的含义似乎是宣传菠菜的维生素含量高,而并非特指铁含量。
1981年,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圣诞特刊中,一篇编辑评论文章回顾了当时社会上的伪科学现象,一位万人瞩目的学者特伦斯·J·汉布林(Terence J. Hamblin 1943-2012)反思了起源于近一个世纪前的小数点错误导致的菠菜高铁含量的神话,并幽默地将其与大力水手为了获得超能力而吃菠菜的原因联系起来。
这个说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菠菜含铁量高不是事实,是小数点多移了一位。”就成了媒体、互联网上的广泛共识。
2010年,一位名叫Mike Sutton 的犯罪学家研究了这个他简称为
SPIDES
[Spinach, Popeye, Iron, Decimal Error Story] (即菠菜、大力水手、铁、小数点错误故事)的事件,他认为汉布林捏造了事实,从来没有证据证明有研究菠菜的学者移错了小数点,在汉布林提出论点前,也没有人将大力水手吃菠菜和含铁量联系起来。尽管后来 Sutton 承认在汉布林之前,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说法,但是汉布林无疑是SPIDES 广为传播的引爆点。
关于点错小数点的说法有不同版本,一种说法是19世纪末的瑞士科学家Gustav von Bunge在计算菠菜中铁含量时犯了一个小数点错误,导致铁含量被高估了十倍;另一种说法是德国科学家Emil von Wolff在汇编蔬菜和植物的矿物质含量时犯了小数点错误,同样导致菠菜中铁含量被高估;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早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计算菠菜铁含量可能把样本的干重与鲜重混淆了。
从这些科学家的文献研究来看,都没有找到他们移错小数点的证据。中国人工智能Kimi说的那位德国化学家Wolff( 人工智能把名字还拼错了),不仅没有搞错小数点,而且是现代营养科学的奠基者。
其次,菠菜含铁量究竟是不是高呢?
事实情况是,菠菜就是人类经常食用的蔬菜中,含铁量几乎最高的蔬菜品种。
不过,人类身体补铁一般来说不是通过蔬菜摄入,肉类补铁效果比蔬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