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证券市场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唯一刊物,《证券市场周刊》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杂志。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HTV第一时间  ·  18℃!安徽马上升温! ·  9 小时前  
安徽司法  ·  安徽网络辟谣平台2025年1月辟谣榜发布 ·  11 小时前  
中国保利  ·  揭秘!保利春节大数据 ·  2 天前  
中国电信  ·  息壤智算一体机-DeepSeek版,强势来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证券市场周刊

M1口径调整更符合基本面

证券市场周刊  · 公众号  ·  · 2024-12-18 17:46

正文

提示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免费订阅本刊


适时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将更好的服务于宏观金融分析和货币政策调控。

廖宗魁 /
12 2 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统计 2025 1 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 M1 )统计口径。修订后的 M1 包括:流通中货币( M0 )、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 M1 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修订 M1 统计口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 M1 统计口径修订,是在现行 M1 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是关于个人活期存款,在创设 M1 时,中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 M1 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 M1 。二是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 M1 。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 M1 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央行表示,将于 2025 1 月份数据起开始按修订后口径统计 M1 ,预计将于 2 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 2024 1 月份以来修订后的 M1 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M1 作为高流动性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一般会被用于表征当前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往往被投资者赋予经济领先指标的前瞻性作用。经过修订的 M1 指标,将更贴合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房展的变化,也更有利于发挥其对经济和金融活动的指示性作用。

M1 修订的背景

此前,央行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会修订 M1 的统计口径。 2024 6 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中国 M1 统计口径是在 30 年前确立的,随着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市场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 M1 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2024 11 月,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

不管是经济数据,还是金融数据,都是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做决策和判断的重要参考。由于经济和金融变化日新月异,相关的统计数据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修订,使之更能反映经济基本面。

历史上看,央行曾多次对不同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作出过修订。比如, 2001 6 月,为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消除股票申购冻结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计入广义货币供给量( M2 )。 2002 3 月,为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011 10 月,为适应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及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 M2 2018 1 月,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可用于支付、随时提现和价值贮藏,具有货币属性,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被纳入 M2

不过,过去的调整都是针对 M2 ,此次 M1 的修订在历史上还是首次。此次修订的重要变化是,把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到 M1 口径。

修订的主要依据是,该金融工具是否具有了直接支付的功能。中金公司认为,“直接”的内涵包括支付过程中不会有面值损失、没有延迟、没有罚息等等其他限制。全球主要经济体的 M1 统计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基本都符合 M1 的这一本质特征。

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可能会使得一些新的金融资产具备 M1 的特征。正如央行所指出的,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所以,央行将把这两大类金融工具纳入到 M1 的口径中。

M1 修订后的变化

根据现有的数据,修订后的 M1 ,规模会上升、结构也会有所改变。中国银河证券认为,如果按照 2024 10 月数据测算,新口径的 M1 规模比原口径增加约 42 万亿元,增长约 66.5% 。新口径的 M1 将包括 M0 、企业活期存款、单位活期存款、居民活期存款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规模分别为 12.2 万亿元、 20.9 万亿元、 30.3 万亿元、 39.8 万亿元、 2.4 万亿元,在新口径 M2 中的占比分别为 11.6% 19.7% 28.7% 37.7% 2.24% 。居民活期存款的占比最高,其波动今后将对 M1 构成重要影响。

此前无论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还是投资导向型经济,核心主体一直是企业,因此以往主要由单位和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 M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AHTV第一时间  ·  18℃!安徽马上升温!
9 小时前
安徽司法  ·  安徽网络辟谣平台2025年1月辟谣榜发布
11 小时前
中国保利  ·  揭秘!保利春节大数据
2 天前
超神助手  ·  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助餐。
8 年前
深夜书屋  ·  婚姻中,男人也需要安全感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