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一个人的废掉:颠倒了人生的因果 ·  5 天前  
冯唐  ·  这句话应该挂办公室墙上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偏见,比财富更重要的是做自己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9-21 22:51

正文

你有没有经常在报纸、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新闻:少年电子竞技技术高超,直播收入分分钟秒杀白领,可还是被父母指责为“不务正业”,被周围的人笑话成“玩物丧志”。可是放下报纸,天知道我们有多羡慕他能把兴趣发展成工作、把打王者荣耀当成终身事业!

生病的小伙在地铁上不舒服,面对老人没有让位,却被大爷怒吼甚至要他拿出病假证明。可是关闭网页,天知道我们与这小伙多有共鸣,不是不想让座,只是不想被道德绑架啊。

生活的艰难有时并不来源于生活本身,而是那些闲言碎语、那些异样的目光。当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发出声音,舆论天然地产生了“合理想象”,成了符合这个标签的群体的原罪,这就叫做偏见。偏见不在乎个人选择背后的原因,轻易就抹杀个人的努力与差异性。而年轻人,似乎总是处于这份偏见的风口浪尖。

也许在上一代人的眼里,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循规蹈矩,就应该按部就班地生活。8岁之前树立做科学家的梦想;高考之前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是唯一的人生出路;到了大学后要选择热门专业;大学毕业后要找份稳定好工作,公务员最好;找个靠谱的对象,结婚生小孩……然后,在办公室一杯清茶一个电脑的无聊里,在家庭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琐事里,日复一日,度过余生。

可回望这样的人生,难道不会太无趣一点了吗?27岁就“老了”的人生,难道不会太可怕一点了吗?难道不想要把这只有一次的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一些吗?于是我们想要不一样、想要有梦想,去创业,去做艺术家,去追求自己的兴趣,但是人生路上永远充斥着种种别人对你说的“应该”和“不应该”、“经验道理”、“世俗偏见”告诫你“好好生活”,擅自决定你的人生,让人无所遁形。

为此,Polo做了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实验,去调查年轻人所遭受的偏见,去呼吁关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去讨论如何去改变这些偏见、活出更好的自己。它在上海杨浦区五角场的地铁站,设置了巨大的互动屏幕,将针对年轻人的各种偏见以弹幕的形式呈现在上面,然后观察人们对弹幕、对这个实验的反应。

“你们这一代人,没吃过苦,懂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垮掉的一代”“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我是为你好”……每当有人走过,互动屏幕上的弹幕也随之飞过,引得许多人驻足停留。他们聚精会神地观看,偶尔会摇头叹息,也许是想起自己也曾遭受过这些言论的批评;当屏幕上一辆Polo开出,果断击碎这些偏见时,他们又会会意微笑,谁不想这样快意回击呢?

面对偏见,你会怎么做?互动屏幕旁边的墙上,贴满了Polo征集的人们“站自己”的话语:“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既然我能竞争过这么多人来到这个世界,我相信自己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别拿你的三观来束缚我的三观”……这个小小的Polo梦想驿站,却承载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和希望。看完偏见弹幕,再看这些鼓励的话语,会让人充满了站自己的力量。

在Polo街头采访的视频里,还有更多平静却极具张力的故事。每一个还在彷徨纠结的年轻人,也许都能从中受益。面对“变态”这样强烈的偏见攻击,一对同性恋人却仍旧能淡然相视一笑,轻描淡写地表示不需要什么回应,做好自己就行;专业学电影、工作却做了重工业的男生选择坚持自我,因为“我并不适合你们认为我适合做的事,我自己想要做什么,我自己很清楚。”

说我太娘了?那我直接回应我是GAY让你们闭嘴;说女生工作不如回家带孩子?我觉得你们脑回路有点问题;说不要留在一线城市回家乡才稳定?我根本不想理睬!


这些或温柔、或淡定、或霸气的回应,是对偏见的最好态度;只有做好自己、勇敢站自己,才是对偏见的最好回击,也是#Polo站自己#活动的初衷——你们说的我都知道,我只是不想为生活,输了年轻的心。多一个人理解,少一份偏见,世上就多一份自由。

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人生只有一次。趁年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摘掉虚伪的面具和乖巧的面纱,打破以往的规律与束缚,去做你自己,做你真正的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不羡慕谁,不埋怨谁,更不为谁而活,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赏自己的风景。

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走自己的路,像Polo一样站自己,这本身看起来就很酷!

↓↓ 点击阅读原文,在时光电台中留下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