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吧打烊之后 #
酒吧打烊之后,是我个人最偏爱的闲暇时光。一个人坐在安静的吧台边,小口啜饮简单清爽的vodka tonic,想点事情,或者什么都不想,就那样放空发呆,感觉都一样美妙。
有时甚至觉得,就是为了享受这个片刻,自己才选择了开酒吧。
这个时候的音乐当然非常重要。有时会听巴赫,热闹过后空无一人的酒吧,听格伦古尔德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听到他忘情附和的哼哼声,总让我有一种微妙的满足感。严肃、内省、孤独、隔离与超然……他的巴赫总让我恍惚以为自己其实是禁欲主义者。
然而我只是个贪恋红尘的酒吧老板,所以大多时候,我放的还是爵士乐。
# 爵士乐 #
爵士乐和威士忌酒吧难道不是绝配吗?
至少很多伟大的作品,如果你听的时候把灯光调低,再有一杯苦味鸡尾酒或者威士忌陪伴在身边,安静等待慵懒、冷漠、沙哑、惆怅的声音包裹住你,大概都能得到更加美好的体验。
所以还在筹划开店的时候,当朋友问我,店里准备请什么风格的乐队和歌手做现场演艺时,我愣了下,问他:
“Ella Fitzgerald和Frank Sinatra算吗?”
# Frank Sinatra #
Frank Sinatra,从酒吧歌手起步,一路走到好莱坞,结好友、交总统,玩转整个拉斯维加斯,最终成了整个音乐界的王。
看他的现场演出,唱歌的时候经常放两个拍子再拉回来,对着镜头指指点点甚至吸一口烟再吐点烟雾,举止不羁却散发着危险的魅力,才华横溢所以能将音乐把玩在手掌之中。
总让我不自觉想起《卡萨布兰卡》里的Rick。穿着绅士,富有才华,举止不羁,魅力无穷……就是很多男人想要活成的模样。
所以我有一个朋友,喜欢Sinatra到微信群名就叫“南山区辛纳屈”。只是他将近200斤的体重,总让人在见到真人时忍俊不禁,暗自发笑。
毕竟真正的Sinatra,又瘦又小,以至于人称“瘦皮猴”。
# 猴 #
“猴王47”大概是我最近喝的最多的一款酒。
深圳微醺之美酒吧最近新到了几十种手工金酒,热热闹闹的塞满了三个大酒柜,占了不少本来属于单一麦芽威士忌的位置。
每一瓶都制作精良,而且各有特色。艾莱岛的金酒真的有烟熏和泥煤的重口感,三得利的金酒如它的威士忌一般精致、挑不出错、却隐隐觉得差点儿东西,法国的金酒充满了馥郁迷人的花果香,用它做金汤力,一下子就能抓住金汤力爱好者挑剔的心。
但我最爱的,还是几年前就已进入大陆的Monkey 47.
它的每一种植物香气闻起来都具有鲜明的辨认度,合在一起却又格外优雅圆融。香气浓烈却精致,口感则像水一般绵柔温和,没有一点高酒精度会带出的酒精感。喝下去很久之后,唇齿间依然满是余香。
复杂、优雅、平衡、持久,它完全符合老派饮家看重的标准。
# 老派 #
这年头,坚持老派的风格不容易。
君不见北上广深鸡尾酒吧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个个爱在概念上玩花头。你在酒边上放个茶壶,他在酒上面装个灯罩,竞争到最后,恨不得给你端上一大盆蔬菜沙拉,点缀各种新奇水果,最后在里面找个空地儿,勉强挤进去一个小酒杯。
大多年轻调酒师,各种“原创”花样百出,基础的high ball、dry martini反而调不好。
我们不想在有一天给客人端出一杯过分装饰的鸡尾酒的时候,被人质问:
“为什么别人家的酒放了3根香蕉3根黄瓜3根茄子,你这里就只有1根?”
所以我们决定在日式调酒逐渐式微的时候,反过来,认认真真做几杯“样子过时”但是真得好喝的经典鸡尾酒。一根香蕉也别放了。
对一个酒吧而言,怎样算老派?
在我看来,是
Martini要够干,基酒要像个样子,酒精要给够,打烊可以更晚一点:)
# 酒吧打烊之后 #
最近因为家事,我回了趟故乡荆州,一个三四线小城市。
又一个酒吧打烊之后的夜晚,坐在当地微醺之美酒吧的吧台边,我注意到旁边有个三十几岁的中年男人,一边喝酒,一边哭。
他是上海人,喜欢上了一个荆州姑娘,所以为她跑来这个陌生的小城市,投资了一点小生意在做。
一段时间后,生意垮掉了,姑娘也不见了。
“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再回这里了”。
我只能叹口气,为他把音乐从《Fly me to the moon》,换成Frank Sinatra的《Summer Win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