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携手AMD?这在几年之前还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这两家芯片巨头,在过去半个世纪时间内,都是争锋相对的死对头。两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历史,贯穿着整个PC时代的发展史。
或许争锋相对这词不太准确,因为在两家公司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英特尔在扮演技术引领行业潮流的霸主角色,而AMD只是在后面苦苦追赶的小弟,与英特尔技术差距明显,只能靠性价比获取一些市场份额。
英特尔创办于1968年,两位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因为理念不同,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创业。随后他们又邀请了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加入,成为英特尔的第三位员工。在随后的数十年时间,这三人先后成为CEO,帮助英特尔成为了硅谷的象征性企业。
在英特尔创办一年后,另外一位仙童半导体的员工杰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同样离职创办了AMD。桑德斯并不是技术背景,而是销售出身。相比研发实力雄厚、引领行业潮流的英特尔,AMD的名气和影响力要小得多,他们只能主打性价比产品。
虽然创办三年就研发出第一颗微处理器Intel 4004,但整个七十年代,英特尔的主营业务一直是存储芯片。直到八十年代初期,遭遇日本企业的强势冲击之后,英特尔才在格鲁夫的带领下果断进行转型,放弃存储芯片业务全面转向微处理器。
两家公司在八十年代初迎来了重大转机。IBM在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压力下,决定放弃自己主导整个PC生态的想法,将操作系统交给了微软,而处理器则交给了英特尔8086处理器(即x86架构的来源),自己专注于PC硬件。IBM当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安排让微软和英特尔成为了软件和芯片行业的巨无霸,而自己反而在二十年后放弃了PC硬件业务。
虽然将PC业务的处理器供应交给英特尔,但出于平衡供应链的考虑,IBM希望再增加一个供应商确保供应稳定,因而促使英特尔在1982年签署授权协议,让AMD也加入到8086处理器的阵营(后来还有Cyrix、威盛等公司)。
几年之后,英特尔一度反悔拒绝授权x86,逼着AMD开始了漫长的诉讼大战,直到九十年代初AMD赢得诉讼,才再次确定了兼容x86的生存权利。之后英特尔没有再撕毁授权协议,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行业巨头,出于反垄断监管的风险,有必要保留AMD这一竞争对手。
过去四十年间,英特尔和AMD一直是PC处理器的两大供应商。在绝大多数时间,英特尔都占据着毫无争议的主导优势,486、奔腾、酷睿都直接推动了PC行业的高速起飞,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八成。而小弟AMD只能活在巨人的阴影下,以性价比产品获得一些市场份额。
AMD也曾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世纪交接之际凭借速龙K7和K8处理器,一度压倒了英特尔,不仅比英特尔的奔腾更便宜,性能主频还更高。而在过去几年,AMD更是趁着英特尔陷入10纳米制程瓶颈的机会,在PC和服务器处理器领域全面反扑,让英特尔陷入了历史性低谷。
双方的争斗不仅是在产品领域,还有各种非竞争手段。除了x86架构授权诉讼之外,AMD还在2005年起诉英特尔不正当竞争,指控英特尔利用自己市场主导优势,通过折扣与补贴方式施压OEM厂商,诱使他们只购买英特尔处理器。几年之后,英特尔被迫支付12.5亿美元,与AMD在美国达成和解,还被欧盟开出了10.6亿欧元的反垄断罚单。